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德國詩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德國詩選》,[德] 歌德 等 著,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詩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它來源於上古時期的勞動號子(後發展為民歌)以及祭祀頌詞。詩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詩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統稱為詩歌。中國詩歌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如,《詩經》《楚辭》和《漢樂府》[1]以及無數詩人的作品。歐洲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2]和古羅馬的維吉爾、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作之源。

內容簡介

德國詩歌集大成之作, 錢春綺先生經典譯本。

作者介紹

約翰·沃爾夫岡·歌德(1749—1832),德國傑出的詩人。他以自己長達六十餘年的辛勤勞作,給德國和人類留下了一筆豐富多彩、光輝巨大的精神財富。他對德國和人類文化發展的貢獻極大。歌德之於德國仿佛李白在中國。

本書的其他作者席勒、海涅、荷爾德林、戴默爾、格奧爾格、黑塞、卡羅薩等,都是德國著名詩人。

譯者簡介

錢春綺(1921—2010),德、法文學翻譯家。譯有歌德、席勒、海涅、尼采的詩及波德萊爾等法國詩人詩集多種。

前言/序言

譯本序

德國抒情詩的發達遠較我國為遲,直到公元十三世紀(我國南宋時代)才出現了中古*大的抒情詩人瓦爾特。當時盛行的是封建時期的宮廷文學或騎士文學。這種文學形式有宮廷敘事詩(這裡不談)和宮廷抒情詩。宮廷抒情詩或稱騎士愛情歌(Minnesang),它不是寫給人閱讀,而是供吟唱的,一般都是歌頌騎士對一位貴婦人或是他的女郡主的愛慕,形式呆板,感情矯揉造作,並沒有真摯的愛情,但瓦爾特卻從對女郡主的愛(所謂「高級愛情」hohe Minne)一反而歌頌對平民女子的愛情(所謂「低級愛情」niedere Minne),這就給宮廷抒情詩或騎士愛情歌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使它大大地向前發展了一步。特別是他還寫了許多政治格言詩,把當時的政治形勢反映在詩歌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他被尊為德國中世紀*大的抒情詩人,也可以說,他是歌德以前的德國詩壇上的歌德。他的生存年代(1170?—1230?)約與我國南宋大詩人陸游(1125—1210)同時,他在政治格言詩中渴望德國實現統一,反對分裂,這種愛國思想,令人想到陸游

「但悲不見九州同」的詩句,實在是有點巧合的。

十三世紀下半葉,騎士階級日趨沒落,騎士文學也日趨衰微。由於市民階級(Bürgertum)的興起,宮廷抒情詩從騎士手裡轉到城市手工業者手裡,演變為工匠詩歌(Meistergesang)。這種詩歌繼承騎士愛情歌的傳統而加以發展,根據嚴格複雜的法則作詞、作曲並歌唱,在許多城市設有培養人才的專門訓練所(Meistersingschule),因此產生了很多工匠歌手,特別是在紐倫堡*為發達。漢斯·薩克斯(1494—1576)就是代表十六世紀市民文化的*大的工匠歌手。他寫過四千多首工匠詩歌,還寫過不少狂歡節雜劇、寓言詩、笑話等,約跟我國明代文學家吳承恩(約1500—約1582)和徐

文長(1521—1593)為同時代人。

十七世紀,德國經歷了三十年戰爭的浩劫,生產力遭到破壞,政治上四分五裂,經濟上閉塞落後,因此在文化上也就沒有什麼大發展。當時盛行的是巴洛克風格的文學,作品內容貧乏,一味模仿外國,玩弄華麗的辭藻、離奇的比喻。但也產生了一些卓有成就的詩人,如奧皮茨、弗萊明、洛高,尤其是格呂菲烏斯(1616—1664),他的十四行詩《哀祖國之淚》,敘述了戰爭的罪惡和恐怖,是德國十七世紀詩歌中一首有代表性的名篇,它令人想到約與他同時的我國清初詩人吳梅村(1609—1672)在明亡後所寫的

一些詩篇中的激盪蒼涼之音。

十八世紀,進入了啟蒙主義的時代,強調理性,反對封建,反對教會是這個運動的內容。市民文學取代了封建宮廷文學的統治地位。維蘭德是啟蒙運動的着名小說家,萊辛是啟蒙運動的着名戲劇家、文藝理論家和美學家。在詩歌方面,金特是短命的天才詩

人,克洛卜施托克是這個時期的*傑出的詩人。

十八世紀七十年代,德國掀起了一個聲勢浩大的全國性的文學運動,即狂飆突進運動,它是德國啟蒙運動的繼續和發展。這一派的作家企圖擺脫封建束縛,崇尚感情,要求自由和個性解放,擁護盧梭「回到自然」的口號。他們大都是年輕人,富有狂熱的幻想、奔放的激情,作品中充滿浪漫主義氣息,但也帶有感傷主義成分。代表作家有赫爾德、歌德、克林格、瓦格納、倫茨等人。在德國南方的符騰堡公國有席勒和舒巴特。在哥廷根有林苑詩社的一批詩人,如福斯、赫爾蒂、施托爾貝格兄弟、博伊、米勒等,他們崇拜克洛卜施托克,也寫出了反封建、愛自由、具有民主主義傾向的詩歌。以敘事歌聞名的畢爾格和以抒情詩聞名的克勞狄烏斯雖不隸屬於這一派,卻跟林苑詩人們很接

近,發生思想上的共鳴。

赫爾德是狂飆突進運動的理論指導者,他在詩歌創作方面並沒有什麼大成就,但他編譯的各國民歌集《詩歌中各族人民的聲音》卻對歌德和後來的浪漫派詩人具有重大的

影響。

歌德和席勒,在他們的青年時代,二人都是狂飆突進運動的健將。歌德的戲劇《葛茨》、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頌歌體抒情詩《普羅米修斯》等,席勒的戲劇《強盜》《斐愛斯柯》《陰謀與愛情》和他的抒情詩《昏君》,都充滿了強烈的反抗精神。

但是,狂飆突進運動只不過是一場文學運動,由於十八世紀的德國並不具備進行政治革命的客觀社會條件,所以這場運動只經過了十年(1770—1780)就過去了。隨之,德國文學進入了古典文學時期。這一個時期也只有十年,即一七九四年歌德與席勒合作至一八五年席勒逝世。在詩歌上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在一七九七年,他們二人競作敘事歌,

給德國詩壇上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德國文學史上稱此年為敘事歌年(Balla-denjahr)。

席勒的敘事歌是舉世聞名的。他寫的《人質》《潛水者》《手套》《伊俾科斯的鶴》等,歌頌高貴、善良、勇敢的人物,同時也充滿了反抗專制和強暴的偉大精神,使讀者非常感動。至於他的抒情詩,則跟歌德風格各異。席勒的性格愛好沉思,他的思想多從抽象的概念出發,想象力妨礙他的抽象思維,枯燥的悟性妨礙他的詩作,因此他的抒情詩比較缺少抒情味,但卻具有深邃的思想性和格調高超的表現手法,在思想詩(或稱哲

理詩)方面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歌德則是一個天生的抒情詩人,他不大喜歡作抽象的系統的哲學思考,他的思想始終是從感性的具體的東西出發,他說他的詩全是「機會詩」(Gelegenheitsgedichte或譯即興詩、應景即興詩),來自現實生活,從現實生活中獲得堅實的基礎,也就是說:現實的內心的體驗由機會吐露出來,他又自稱他的詩作不過是他自己「大告白的斷片」。

歌德一生寫過數千首詩,從青年時期熱情的迸發到晚年對於事物深刻的觀察與體驗都反映在他的詩中。他的詩歌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各種體裁的詩,無不具備。這一切,使

他成為德國*偉大的詩人,也是世界上*偉大的詩人之一。

德國的魏瑪古典文學,不是一個規模宏大的文學運動,也稱不上是個流派,人數方面只有歌德和席勒兩人。與古典文學同時,興起了一大批別樹一幟的浪漫主義詩人,就

是浪漫主義文學運動。

介於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之間,有一位不屬於任何流派的大詩人,就是荷爾德林,勃蘭兌斯在《德國的浪漫派》一書中稱他為「德國浪漫主義者的先驅」,有的書中也把他歸入浪漫主義作家之列。他的詩歌唱對自由、祖國和大自然的熱愛,對古希臘的嚮往,對人類理想社會的憧憬以及失戀的痛苦,格調高雅,語言清新純樸,使德國語言達到了

高峰。

德國浪漫派文學運動延續了三十六年(1795—1830),出現了大批詩人,開出了燦爛的浪漫派之花。在早期或耶拿浪漫派中有諾瓦利斯、蒂克,在中期或海德堡浪漫派中有布倫坦諾、阿爾尼姆,在後期的柏林浪漫派中有沙米索、艾興多爾夫、繆勒,在後期的施本瓦浪漫派中有烏蘭德、默里克等。他們偏重主觀的幻想,重視抒發個人的感情,歌頌大自然。由於部分浪漫派詩人歌頌黑夜、死亡,皈依天主教,懷念中世紀,所以有人稱他們為消極的、反動的詩人,實則有時不免過甚其辭。這些固然是消極因素,但不是可以說是出於對現實生活的不滿才轉而另求寄託的麼?況且在浪漫派詩人中,像烏蘭

德和沙米索,確實是民主主義者。

浪漫派詩人在整理德國古代文學、譯介外國文學方面有很大功績,特別是在搜集民歌方面,如阿爾尼姆和布倫坦諾合編的《男孩的神奇號角》,對德國詩歌產生了極其重

要的影響。

在反拿破崙的解放戰爭時期(1813—1815),很多浪漫派詩人投筆從戎,出現了一

些着名的解放戰爭時期愛國詩人,如阿恩特、克爾納、申肯多爾夫、呂克特等。

從浪漫主義邁向革命民主主義的是十九世紀德國*傑出的大詩人海涅。他早年的愛情詩已經使他獲得大詩人的地位,到了四十年代,他的詩歌起了突破,密切結合當時德國革命鬥爭的實際。他寫了許多政治詩,含有辛辣的諷刺和強烈的戰鬥性,使他成為革

命詩人、政治詩人和諷刺詩人。

也就是在一八四八年革命高潮時期,湧現了一些反對封建專制、要求民主自由、為革命大聲吶喊的詩人,人們稱他們為「四八年派詩人」(Die Achtundvierziger)或「三月革命前期」(Vormrz,即從1830年巴黎七月革命至1848年三月革命)詩人。其中包括弗賴利格拉特、黑爾韋格、霍夫曼·封·法勒斯萊本。特別應當指出的是維爾特,

恩格斯稱他是「德國無產階級第一個和*重要的詩人」。

來不及看到一八四八年革命,可是卻參加過解放戰爭、具有反封建愛自由思想的進步詩人是普拉滕,他以呂克特為學習榜樣,但他不屬於浪漫主義,卻是追求形式完美、旨在向古典主義復歸的詩人,也可以說,他的同情波蘭革命的詩歌,是弗賴利格拉特等

人的政治詩的先聲。

活到一八四八年,但迴避政治,脫離現實鬥爭,過着孤寂生活的女詩人德羅斯特-許爾斯霍夫,被稱為十九世紀德國*大的現實主義女詩人,她描寫自然景色很細緻,因

此也被認為是威斯特法倫的鄉土文學作家。

對一八四八年革命不聞不問的詩人還有默里克和施托姆。他們都是優秀的抒情詩人,都不屬於浪漫派圈內人物,但又常被劃為後期浪漫派詩人。施托姆也寫過一些政治

詩和愛國詩,不過都帶有地方主義色彩。

一八四八年革命失敗後,詩人們大多思想動搖。被稱為現實主義重要作家的馮塔納

也是如此。他以小說見長,在詩歌創作方面,則以敘事歌知名。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德國文壇上掀起自然主義運動,豪普特曼是戲劇作家的代表,

詩人則以霍爾茨為代表。

對德國現代文學起到深遠影響的是哲學家和詩人尼采。他的哲學思想給德國精神界帶來巨大的衝擊,但是,他不僅通過他的哲學思想,也通過他的詩作本身影響當時和後來的詩人。他的抒情詩常帶有思想詩的要素,具有自我深省的激情、自我嘲諷、象徵和反論(paradox)的表現特色,而且又富於音樂的諧和,可以說,他不僅是大哲學家,也是海涅以後的大詩人(尼采自己把他的詩的成就歸功于海涅)。戴默爾、格奧爾格、

里爾克、黑塞、卡羅薩,這些詩人都受到尼采的影響。

戴默爾的詩,初期具有社會革命的傾向,以後逐漸轉向印象主義。而被稱為印象

主義之祖的則是李利恩克龍。

格奧爾格是受法國象徵主義的影響、企圖恢復詩的神聖性、建立純粹的語言藝術的

詩人。他跟霍夫曼斯塔爾、里爾克並稱為德語國家近代抒情詩開端的三大巨星。

在十九世紀末的德國文壇上出現形形色色的「主義」,除印象主義外,還有新浪漫主義、新古典主義、象徵主義、唯美主義、表現主義等等,特別是表現主義,在二十世紀初,曾盛極一時,產生了好多重要的詩人,如貝希爾、海姆、貝恩以及奧地利的特拉克爾和韋爾弗等,因此,也選了幾位表現主義詩人的詩,作為這部詩集的殿軍。本書所選的詩只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前的作品,因此,二十世紀的其他德國詩人就不收

了。

這部《德國詩選》*初是一九六年二月出版的。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在一九八二年和一九八三年又重印過兩次。現在又實行改版,趁此機會,我把舊稿全部改譯,並且根據出版社意見:德國詩選只收德國詩人,因此,把奧地利和瑞士兩個德語國家的詩人的詩都刪去了(但中世紀詩人瓦爾特的詩仍予保留)。對舊版中的選詩也作了調整,有些舊譯,現在因為找不到原文,無法據以修改,只得割愛,另外補譯了一些,還增收了

一些過去未收入的詩人。

錢春綺

一九九三年

參考文獻

  1. 《漢樂府》鑑賞,豆丁網,2014-05-20
  2. 羅洛:古代希臘抒情女詩人——薩福,新浪,201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