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留聲機公司
德意志留聲機公司(德語:Deutsche Grammophon Gesellschaft),縮寫為DGG,不過現在多被稱作DG,是德國一家唱片公司。公司在草創時期就是以生產及銷售留聲機及唱片為主,因為這個基礎,令它後來成為世界著名的古典音樂唱片品牌之一[1]。目前公司位於漢堡市。
DG公司歷史逾百年,見證了整個20世紀古典音樂界及唱片業的發展,它在70年代初成為寶麗金唱片集團(PolyGram)的一分子,當時迪卡唱片公司(Decca)和飛利浦唱片公司(Philips)亦隸屬於同一集團;不過集團後來在1998年被環球唱片收購。
現在DG公司擁有阿奇夫(Archiv),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兩個子品牌。其中阿奇夫以錄製古樂,特別是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為主。DG公司在美國、日本和法國都有分部。
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全球唱片業蕭條,新唱片數量大幅下滑。為了保持優勢,DG公司提出的策略是,一方面繼續支持樂壇新人,製作新的錄音;另一方面,不斷再版錄音庫里的珍貴錄音資料,並對其使用「原像位元處理」(Original-Image Bit-Processing)技術重新母帶重製(remastering)再發行。
DG公司的錄音風格是,注重整體效果的平衡。技術方面,不追求發燒特效,所以它的錄音出現暴音等瑕疵的情況少,錄音質量有保證。
目錄
歷史
1898年,DG公司由圓盤唱片的發明者德國人埃米爾·貝林納(Emil Berliner)和其兄弟約瑟夫創立於他們的故鄉漢堡市。成立前,貝林納已於1887年9月29日申請了留聲機及唱片的專利,且已先在英國的倫敦成立了英國留聲機公司(EMI公司的前身);DG公司屬於其子公司。作為技術上、商業上的嘗試,當時其股份大部分在英國人手裡,主要業務是將從英國來的母盤加工壓製成唱片,在德國發行。
1910年,巴赫豪斯錄製葛利格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1913年,指揮家尼基什錄下完整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分成四張雙面唱片,每面5分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德交戰,德國政府沒收了英資的DG公司,從此DG公司與倫敦母公司分離,開始獨立經營。音樂家肯普夫、克倫佩勒成為活躍的錄音分子。
20世紀二、三十年代,DG公司另外設立了一個在國外發行唱片的寶麗多(Polydor)商標。納粹德國期間,許多簽約音樂家被禁止錄音,另一些猶太裔演奏家則受迫害而出逃。1937年,DG公司宣布破產,之後在1941年,德國的西門子與哈斯克電器公司收購DG公司,並將其改名為「寶利多國際」(Polydor International)。
1949年,寶利多公司啟用了著名的黃色鬱金香匾額商標,上書「Deutsche Grammophon」,故消費者多仍習慣稱呼其叫DG,反而對Polydor較生疏。該商標由西門子的廣告顧問漢斯·多米茨拉夫(Hans Dominzlaff)設計,此後氣質高貴而典雅的「DG黃標」,遂成為古典音樂愛樂者們心目中最著名之品牌識別標誌。
1951年,DG公司正式推出第一批LP。
1958年,DG公司開始以立體聲技術錄製唱片。
1962年,德國的西門子與荷蘭的飛利浦兩家公司,將其下屬的DG公司與Philips,合併成為DGG/PPI集團。1972年,DG與Philips兩家唱片公司正式合資,組成了跨國企業寶麗金(Polygram)集團,但仍各自維持DG與Philips的品牌不變。
70年代末80年代初,DG公司積極推廣新的唱片格式CD,邁入數字化時代。1981年,推出卡拉揚的第一款數位錄音──莫札特的歌劇《魔笛》。之後1982年,正式推出第一批CD系列,此後開始逐漸淡出LP市場,以CD為主要商品。
1987年,西門子出售了其在DG公司的所有股票,於是飛利浦成為DG最大的持股者。1991年,DG公司正式採用4D錄音技術。1995年,推出新中價位「The Originals」系列(俗稱「大花版」系列),將原像位元處理技術的應用常規化,開始有系統地大量復刻昔日LP時代經典級名盤。
1998年,美國的環球唱片集團收購寶麗金,DG公司成為旗下的一個品牌,但仍維持原名不變。2002年第三季,DG公司正式推出第一批SACD[2]。2004年,跟德國最大的節目供應商Unitel達成協議,利用最新的數位重整技術,以DVD重新發行好些已絕版的錄影節目,例如卡洛斯·克萊伯的演奏會錄像。
2014年,少部分新錄音重新開始發行LP約6張專輯,等到2015年新錄音與重刻發行LP則提高至17張專輯,之後每年發行的LP專輯持續增加中。
視頻
德意志留聲機公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全球最古老最知名的古典音樂DG廠牌(一),蝦米音樂,2020-3-24
- ↑ DG公司簡介,豆瓣,201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