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懷嵩樓新開南軒與郡僚小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懷嵩樓新開南軒與郡僚小飲》
是宋代文學家 政治家歐陽修所作詩詞之一

《懷嵩樓新開南軒與郡僚小飲》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首聯寫登上高樓,於雲煙瀰漫之中追懷歷史、遙想古人,借古傷今,氣氛凝重。中間兩聯回到現實,寫眼前所見所聞,這兩聯視野開闊,人與物渾融無問。

詩人把個人獨特的精神氣質寓於精煉的景物描寫之中:頷聯寫霜後"爭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開的菊花,表現出作者不畏政治風霜的嶙峋風骨;頸聯則以"解帶西風"的舉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從容面對政治風雨的那份瀟灑和從容。尾聯遙想冬日重遊,氣象恢宏,群山銀妝素裹冰清玉潔之態,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詩寫得神完氣足,瀟灑道勁,景物描寫形象鮮明而意味深長。

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年),參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讒離職,歐陽修上書替他們分辯,被貶到滁州做了知州。到任以後,他內心抑鬱,但還能發揮"寬簡而不擾"的作風,取得了某些政績。這首詩即作於這個時期,是作者感懷一次在嵩洛時的宴會而作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懷嵩樓新開南軒與郡僚小飲

創作年代;北宋

作品出處;《歐陽文忠公集》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者;歐陽修

詩詞原文

《懷嵩樓新開南軒與郡僚小飲》[1]

懷嵩樓新開南軒與郡僚小飲

繞郭雲煙匝幾重,昔人曾此感懷嵩。

霜林落後山爭出,野菊開時酒正濃。

解帶西風飄畫角,倚欄斜日照青松。

會須乖醉攜嘉客,踏雪來看群玉峰。

白話譯文

環繞城郭的濃濃雲煙,迷迷朦朦不知有多少重,唐時的名相曾經在此地懷念嵩洛感慨無窮。

秋霜下樹林裡木葉凋盡,眾山爭相顯露各自面容,野菊開放的美好時令,我們暢飲醇酒逸興正濃。

西風中飄來畫角清哀的聲音,我解開衣帶胸懷更加豪雄,斜倚着樓上高欄觀賞夕陽照在蒼翠的青松。我將要乘着醉意帶領佳客,冬雪皚皚時再踏上如玉的群峰。

詞句注釋

⑴懷嵩樓: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年),李德裕由袁州長史徙為滁州刺史,建"懷嵩樓",並寫有《懷嵩樓記》一文。嵩(sōng):中嶽嵩山,五嶽之一,在河南登封縣北,洛陽東南。軒:窗。

⑵繞郭雲煙:一作"繞閣煙雲"。郭,內城稱城,外城稱郭。匝(zā):環繞一周叫一匝。

⑶昔人:指李德裕。嵩:這裡兼指嵩山與洛陽,因洛陽又稱嵩京,李曾分司東都(洛陽)。

⑷霜林:指帶霜的林木。

⑸解帶:解開衣帶。畫角:彩繪的號角,用以報時。

⑹斜日:傍晚時西斜的太陽。

⑺乘醉:乘着醉意。

⑻群玉峰:群玉山,神話傳說中的仙山。此處借指白雪覆蓋的山峰。

作品鑑賞

這首詩中表現出詩人傲岸的性格,堅強的意志,嶙峋的風骨。

作者登上此樓,站立樓頭,縱目四望,滁州城外群山環繞,雲霧從山中騰湧而出,將滁州城重重繚繞起來,使整座城池如在仙界一樣。

李德裕對嵩洛感情深厚,視之為第二故鄉。他是一代英才,功業赫然,卻不幸遭遇朋黨之禍,先是被貶滁州,最終客死海南。他在滁州時建造了這座樓,而且給它取名為懷嵩樓,就是為了表達對嵩洛的深深懷念。歐陽修年輕時也曾在洛陽做官,常與朋友們暢遊嵩洛一帶名山大川。後來他也常常想起這段壯遊,對嵩洛懷有極深的感情。造化弄人啊,沒想到兩百年之後,命運把他與李德裕聯繫在了一起,二人命運遭際竟然如此相似。他也被人指控與范仲淹等人結為朋黨禍亂朝政,也被貶滁州。此時此刻,在這懷嵩樓上,引發了他懷人追往的感慨。

從內容看,首聯寫滁州城雲遮霧繞,雖然不是"黑雲壓城城欲摧",但重重的雲煙卻也叫人艱於呼吸。"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詩人不禁感慨萬端。感慨之後,不由想起和自己有着相似經歷和命運的李德裕

頷聯寫得最妙,秋風瑟瑟,"無邊落木蕭蕭下",可群山卻爭相露崢嶸,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是誰也扼殺不了的。面對"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的野菊花,即使沒有陶淵明那樣閒情逸緻,不妨對菊舉杯,來個"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頸聯寫詩人面對凜冽的西風,解帶披襟而笑納之;耳聞悲鳴的畫角,卻無"城上斜陽畫角哀"之淒涼。紅日西墜,倚着欄杆,"君不見拂雲百丈青松柯,縱使秋風無奈何!"詩人突然吟起沈約的《寒松》:"梢聳振寒聲,青蔥標募色。疏葉望嶺齊,喬干臨雲直。"

尾聯和林逋的《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出於同一機杼,但有更深一層的含義。"秋風秋雨愁殺人",這算不了什麼,哪怕是"雪壓冬雲百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的數九寒冬也嚇不倒,詩人還要邀上幾個肝膽相照的朋友,再來懷嵩樓,看"積雪浮雲端",看"瓊樹似新裁",這才叫做"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行見江山且吟詠,不因遷謫豈能來?"

從藝術特點看,這首詩的好處,不止境界高遠,風格遒上;即以寫景而論,同樣是自然流暢而又層次分明的。全詩以"感"宇入題,以"興"字結穴。"雲煙"是俯瞰負郭之景,"霜林"是平視遠處之景;"野菊"寫樓下景物,"解帶西風"寫樓上風光。"斜日青松"是"倚欄"所見;踏雪看山是登臨所想。前六句寫所見所感,是實寫;後兩句設想來朝風物,是虛寫。攝景的角度不斷變換,或俯或仰,時遠時近,有實有虛,描繪了開闊深遠的畫面,畫幅中凝聚着傲岸昂揚的精神。陸游與歐陽修一樣,有似火肝腸,如山意志。

古詩文鑑賞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漢族,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籍貫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2]

歐陽修一生寫了500餘篇散文,各體兼備,有政論文、史論文、記事文、抒情文和筆記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內容充實,氣勢旺盛,深入淺出,精煉流暢,敘事說理,娓娓動聽,抒情寫景,引人入勝,寓奇於平,一新文壇面目。他的許多政論作品,如《本論》《原弊》《與高司諫書》《朋黨論》《新五代史·伶官傳序》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張,緊密聯繫當時政治鬥爭,指摘時弊,思想尖銳,語言明快,表現了一種匡時救世的懷抱。他還寫了不少抒情、敘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搖曳多姿。他的《釋秘演詩集序》《祭石曼卿文》《蘇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懷往事,情深意摯,極為動人;他的《豐樂亭記》《醉翁亭記》諸作,徐徐寫來,委婉曲折,言辭優美,風格清新。總之,不論是諷世刺政,還是悼亡憶舊,乃至登臨遊覽之作,無不充分體現出他那種從容寬厚、真率自然的藝術個性。[3]

歐陽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貶謫,仕途不像晏殊那麼順利,對人生命運的變幻和官場的艱險有較深的體驗。表現這類情感的詞作雖然不太多,但畢竟顯示出一種新的創作方向,即詞既可以寫傳統的類型化的相思恨別,也能夠用以抒發作者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欄檻倚晴空)更展現出他瀟灑曠達的風神個性。這種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用詞來表現自我情懷的創作方式對後來的蘇軾有着直接的影響。[4]

視頻

歐陽修(紀錄片)

【語文大師 初中】採桑子——宋 歐陽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