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急性瀰漫性腹膜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急性瀰漫性腹膜炎是中國科技名詞。

如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着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1]屹立在世界東方。而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漢字[2]

名詞解釋

急性瀰漫性腹膜炎(病症名)一般指急性腹膜炎

急性腹膜炎(acute peritonitis)是常見的外科急腹症,其病理基礎是腹膜壁層和(或)髒層因各種原因受到刺激或損害發生急性炎性反應,多由細菌感染,化學刺激或物理損傷所引起。大多數為繼發性腹膜炎,源於腹腔的臟器感染,壞死穿孔、外傷等。其典型臨床表現為腹膜炎三聯征--腹部壓痛、腹肌緊張和反跳痛,以及腹痛、噁心,嘔吐,發燒,白血球升高等,嚴重時可致血壓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應,如未能及時治療可死於中毒性休克。部分病人可並發盆腔膿腫,腸間膿腫、和膈下膿腫,髂窩膿腫、及粘連性腸梗阻等併發症。

疾病分類

急性腹膜炎可以從以下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

⑴按病因可分為細菌性腹膜炎和非細菌性腹膜炎。非菌性腹膜炎常見於胃、十二指腸急性穿孔、急性胰腺炎等引起的胃液、腸液、胰液等漏入腹腔刺激腹膜而引起。但如病變持續不愈,則2~3日後亦多繼發細菌感染而與細菌性腹膜炎無異。

⑵按臨床經過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類

⑶按炎症的範圍可分為瀰漫性腹膜炎和局限性腹膜炎。

⑷按發病機制可分為繼發性腹膜炎和原發性腹膜炎。腹膜炎中絕大多數為繼發性腹膜炎。原發性腹膜炎少見,其腹腔內原無病變,病菌由腹外病灶經血行或淋巴播散而感染腹膜,多見於免疫功能低下的肝硬化、腎病綜合徵及嬰幼兒病例中。

發病原因

(一)繼發性腹膜炎

⑴腹內臟器的急性穿孔與破裂:是急性繼發性腹膜炎最常見的原因[1]。空腔臟器穿孔往往因潰瘍或壞疽性病變進展而突然發生,例如,急性闌尾炎、消化性潰瘍、急性膽囊炎、傷寒潰瘍、胃或結腸癌、潰瘍性結腸炎、潰瘍性腸結核、阿米巴腸病、憩室炎等穿孔而導致急性腹膜炎。實質臟器例如肝、脾,也可因膿腫或癌腫而發生破裂。

⑵腹內臟器急性感染的擴散:例如急性闌尾炎、膽囊炎、胰腺炎、憩室炎、女性生殖道上升性感染(如產褥熱、輸卵管炎)等,可蔓延至腹膜引起急性炎症。

⑶急性腸梗阻:腸套疊、腸扭轉、嵌頓性疝、腸繫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等引起絞窄性腸梗阻後,因腸壁損傷,失去正常的屏障作用,腸內細菌可經腸壁侵入腹腔,產生腹膜炎。

⑷腹部外科情況:利器、子彈穿通腹壁時,可穿破空腔臟器,或將外界細菌引入腹腔,腹部撞傷有時也可使內臟破裂,產生急性腹膜炎。腹部手術時,可由於消毒不嚴,而將外面細菌帶至腹腔;也可因手術不慎,使局部的感染擴散,或胃、腸、膽、胰的縫合口溢漏,有時由於腹腔穿刺放液或作腹膜透析時忽視無菌操作,均可造成急性腹膜炎的後果。

(二)原發性腹膜炎

原發性腹膜炎又稱自發性腹膜炎,腹腔內無原發病灶。致病菌多為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或大腸桿菌。

細菌入侵的途徑一般為:①血行播散,致病菌從呼吸道或感染灶通過血行播散至腹膜,嬰兒和兒童的原發性腹膜炎多屬此類;②上行感染,來自女性生殖道的細菌通過輸卵管直接向上擴散至腹膜腔,如淋病性腹膜炎;③直接擴散,泌尿系感染時,細菌可通過腹膜層直接擴散至腹膜腔;④透壁性感染,特殊情況下,如肝硬化腹水、腎病、猩紅熱或營養不良等機體抵抗力降低時,腸腔內細菌即可通過腸壁進入腹腔,引起腹膜炎。

發病機制及病理生理

急性腹膜炎的病理變化常因感染的來源和方式、病原菌的毒力和數量、患者的免疫力不同而有明顯的差異。

感染一旦進入腹腔,腹膜立即出現炎症反應,表現為充血、水腫、滲液。滲液中的纖維蛋白可促使腸袢、大網膜和其他內臟在腹膜炎症區粘着、限制炎症的擴展。但如果未能去除感染病灶、修補穿孔內臟或進行腹腔引流,或由於細菌毒力過強、數量過多,或由於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則感染擴散形成瀰漫性腹膜炎。

腹膜炎經治療後炎症可逐步吸收,滲出的纖維蛋白可以機化,引起腹膜、腸袢、網膜之間的粘連,可有機械性腸梗阻之後患。

腹膜炎形成後,腹腔滲液中大量的細菌與毒素經腹膜吸收、循淋巴管進入血液中,產生敗血症的一系列症狀。

腹膜炎的初期,腸蠕動增加,不久減弱。發展為腸麻痹。腸麻痹發生後腸道分泌增加。吸收減少,腸腔內大量積氣,積液。腸壁、腹膜、腸繫膜水腫並有大量炎性滲出物進入腹腔,造成大量的水,電解質,蛋白質丟失。使血容量銳減。有人估計瀰漫性腹膜炎患者24小時內的體液丟失量可達4~6升之多。

在血容量降低和毒血症的共同作用下、腎上腺皮質分泌大量兒茶酚胺,導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縮。抗利尿激素與醛固酮的分泌增加則導致水鈉瀦留,由於水瀦留更超過鈉的瀦留,引起低鈉血症。細胞外液的減少和酸中毒使心排出量降低,心臟收縮功能減退。而腹脹、膈肌上抬又使患者通氣量降低,呼吸急促,導致組織低氧血症。在低血容量、低心排出量及抗利尿激素與醛固酮增加的共同作用下,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尿量減少。由於代謝率增高而組織灌流不足、組織缺氧代謝,以致產生乳酸血症。凡此種種皆可導致體液、電解質、酸鹼平衡的紊亂、心、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的損害,以致若無有效治療即可致病人死亡。

臨床表現

急性腹膜炎的主要臨床表現有腹痛、腹部壓痛、腹肌緊張和反跳痛,常伴有噁心、嘔吐、腹脹、發熱、低血壓、速脈、氣急、白細胞增多等中毒現象。因本病大多為腹腔內某一疾病的併發症,故起病前後常有原發病症狀。

(一)臨床症狀

1.腹痛 腹痛是最主要最常見的症狀,多數突然發生,持續存在,迅速擴展,其性質取決於腹膜炎的種類(化學性抑或細菌性),炎變的範圍和患者的反應。胃、十二指腸、膽囊等器官急性穿破引起瀰漫性腹膜炎時,消化液刺激腹膜,則驟然產生強烈的全腹疼痛,甚至產生所謂腹膜休克。少數病例在發生細菌繼發感染之前,可因腹膜滲出大量液體,稀釋刺激物,而出現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暫時緩解的病情好轉假象;當繼發細菌感染後,則腹痛再度加劇。細菌感染引起的腹膜炎一般先有原發病灶(如闌尾炎、膽囊炎等)的局部疼痛,穿孔時腹痛比較緩起,呈脹痛或鈍痛,不像胃、膽囊急性穿破的劇烈,且疼痛逐漸加重並從病灶區域向全腹擴散。腹痛的程度因人而異,有些患者訴述異常劇烈的持續性疼痛,另一些僅述鈍痛或不適感。

2.噁心、嘔吐 由於腹膜受到刺激,引起反射性噁心、嘔吐,吐出物為胃內容物,有時帶有膽汁;以後由於麻痹性腸梗阻,嘔吐變為持續性而無噁心,吐出物可為黃綠色膽汁,甚至棕褐色糞樣內容物。

3.其他症狀 在空腔臟器急性穿孔產生腹膜炎時,由於腹膜休克或毒血症,虛脫現象常見,此時體溫多低於正常或接近正常;當虛脫改善而腹膜炎繼續發展時,體溫開始逐漸增高。若原發病為急性感染(如急性闌尾炎和急性膽囊炎),在發生急性腹膜炎時,體溫常比原有的更高。在急性瀰漫性腹膜炎病例,由於腹膜滲出大量液體,腹膜及腸壁高度充血、水腫,麻痹的腸腔積聚大量液體,加上嘔吐失水等因素,有效循環血容量及血鉀總量顯著減少。此外,由於腎血流量減少,毒血症加重、心、腎及周圍血管功能減損,患者常有低血壓及休克表現,脈搏細數或不能捫及,也可有口渴、少尿或無尿、腹脹、無肛門排氣。有時有頻繁的呃逆,其原因可能是炎症已波及膈肌。

(二)體徵

腹膜炎患者多有痛苦表情。咳嗽、呼吸、轉動身體均可使腹痛加劇。患者被迫採取仰臥位,兩下肢屈曲,呼吸表淺頻數。在毒血症後期,由於高熱,不進飲食、失水、酸中毒等情況,使中樞神經系統和各重要器官處於抑制狀態,此時患者呈現精神抑鬱、全身厥冷、面色灰白、皮膚乾燥、眼球及兩頰內陷、鼻部尖削、額出冷汗。

腹部檢查可發現典型的腹膜炎三聯征:腹部壓痛、腹肌緊張和反跳痛。在局限性腹膜炎,三者局限於腹部的一處,而在瀰漫性腹膜炎,則遍及全腹,並可見到腹式呼吸變淺,腹壁反射消失,腸鳴音減少或消失。壓痛和反跳痛幾乎始終存在,而腹肌緊張程度則隨患者全身情況不同而不一致。一般在消化性潰瘍急性穿孔,腹壁肌肉呈木板樣強直,而在極度衰弱例如腸傷寒穿孔或毒血症晚期病例,腹肌痙攣或強直徵象可很輕微或缺如。腹腔內有多量滲出液時,可查出移動性濁音。胃腸穿破致氣體游離於腹腔時,約55~60%病例的肝濁音區縮小或消失。當炎症局限、形成局限性膿腫或炎性腫塊且近腹壁時,可能捫及邊緣不清的腫塊。在盆腔的腫塊或膿腫有時可通過直腸指診捫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