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息壤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物,所謂「息壤」就是自己可以自動增生的土壤。用「息壤」修築的堤壩,洪水長一米,堤壩也自動長一米。
方氏《通雅》:「息壤,坌土也。」漢代高誘註:「息土不耗減,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淮南子·地形訓》謂:「禹乃以息土填洪水。」《山海經·海內經》記載:「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郭璞注引《歸藏[1] ·啟筮》說:「滔滔洪水,無所止極,伯鯀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豳公盨》的銘文有「天命禹敷土,墮山浚川。」之句,《禹貢》載:「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尚書序》亦載:「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顧頡剛認為敷土就是以息壤堙塞洪水。
今人看法認為,洪水滔天時,共工部落首領鯀竊挖商人部落土壤,而未取得商帝同意,就用來築堤防水,以鄰為壑,引起商人憤怒,結果被商人派人殺死。鯀死後,其子夏禹繼承共工首領之位。
敘述
息壤的傳說仍被保留,歷代史不絕書。一說荊州古城留下的一處息壤遺蹟,凡遇亢旱,發掘其地,必致雷雨滂沱。唐代李石《續博物志》說:「息壤在荊州南門外,狀若屋宇陷土中,而猶見其脊。」柳宗元寫《永州龍興寺息壤記》:「永州龍興寺東北陬有堂,堂之地隆然負磚甓而起者,廣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為堂也,夷之而又高,凡持鍤者盡死。永州居楚越間,其人鬼且。由是寺之人皆神之,人莫敢夷。」。北宋朝蘇東坡遊歷荊州,拜謁息壤祠,作《息壤歌》:「帝息此壤,以藩幽台。有神司之,隨取而培。」。明朝時,在永州龍興寺,「地如負瓮而起,皆為息壤」。萬曆八年(1580年),「餘姚蔣勸能分部永州,有要人冀攘奪此寺為宅。……土功興,執役者八人,一日盡死。未幾,要人亦卒……聞者相共驚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