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毓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File:|200px|惲毓鼎]]
| ||
晚清宮廷史官
| ||
籍貫 | 江蘇常州 | |
族裔 | 漢族 | |
字號 | 薇孫 | |
出生 | 清同治元年(1862年) 江蘇常州 | |
逝世 | (1917年) |
惲毓鼎(1862年-1917年),字薇孫,一字澄齋,河北大興人,祖籍江蘇常州。
光緒十五年考中進士,歷任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講,國史館協修、纂修、總纂、提調,文淵閣校理,咸安 宮總裁,侍讀學士,國史館總纂,憲政研究所總辦等職,擔任晚清宮廷史官達十九年之久。
熱議話題
- 惲毓鼎:一個官員的亡國反思
- 孔祥吉:惲毓鼎與丁未政潮內幕
- 史官惲毓鼎記錄下的一次清末群體性事件
- 為何惲毓鼎寫《崇陵傳善錄》中記載的慈禧廣泛流傳?因為太特別
- 晚清「最強諫官」竟是學歷史的,頭天上書慈禧,次日軍機大臣被撤(2)
人物紀事
惲毓鼎一生行事,影響最大的是參瞿和參岑事件。光緒三十三年(1907)五月初六,時任侍讀學士的惲毓鼎上疏參劾軍機大臣瞿鴻禨,次日奉朱諭,瞿開缺回籍;同年七月初一,他又上疏參劾兩廣總督岑春煊,初四日奉上諭:「岑着開缺養病,以示體恤。」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連續扳倒兩大重臣,使他名聞朝野。實際上,在這兩起事件中,惲毓鼎只是受人指使,扮演了上層政治鬥爭中的小棋子角色。
和清代許多文人一樣,惲毓鼎幾十年如一日地寫着日記。他去世後,日記由家人保存,其中幾冊不慎遺失。1960年,惲毓鼎之子惲寶惠將保存的36冊日記全部「歸之北大圖書館」。 一些史學家曾到北大圖書館查閱並引用過這些日記資料,但由於整部日記篇幅浩繁,整理難度大,一直未能刊行面世。史曉風先生窮十年之力,完成了整理點校工作,使這部珍貴史料能為更多的研究者參考利用。
這部《惲毓鼎澄齋日記》,起於1882年,迄於1917年,計120萬字,是惲毓鼎幾十年工作與 生活的全面記錄。
由於工作的關係,惲毓鼎有機會近距離地觀察慈禧、光緒及朝廷大臣的言行;出於職業習慣 ,他翔實地在日記中記錄了所觀察到的種種細節,為後人再現了當時的場景。例行的新年慶典,外國使臣覲見,慈禧、光緒的喪禮,宣統登基,他都不避瑣細,一一記錄儀式程序、官員服色,以及有關人員的言行舉止(如記幾位二品官員在喪禮上「大聲談論,且縱笑不止」)。 日記中對末代皇帝溥儀登基情景的記載,經常被史學家引用:「上啼哭索母,聲甚厲。…… 監國抱上步行,自殿後門入,升寶座,上啼哭不肯就座。監國一足立腳踏上,一腿跪寶座上 ,扶上立於座上。四服事太監在旁慰勸,上哭不止,言欲回家,不願在此。」又如記溥儀入 學的情景:「十八日,晴。皇上入學,懸龍旗誌慶。……陸師傅書此十字,逐字授認。上只能識四字,往復熟,乃退。伊教習(授清文者稱教習,不稱師傅)先授清文,上能記兩字母 。」本書收為附錄的《崇陵傳信錄》,是記述清末史事的一部信史,在史學界影響很大。
惲毓鼎處於清王朝走向衰亡的時期,他在日記中,記錄了自己對國勢日衰、朝政腐敗的憂慮 和憤慨,也提出了不少救敝圖強的見解和主張。如光緒二十一年八月的日記中,他對官員所上八項變革辦法條陳作了具體分析,認為有的可以斟酌而行,有的宜就今法變通,反對簡單 模仿西洋之法。他對江淮分省、經營新疆等重大問題上的見解,今天讀來仍有一定的借鑑參 考價值。日記所體現的晚清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惲毓鼎很有濟世救民的抱負,一度想到地方上施展才幹,平時注意物色人才,樂於接待四方之士,日記中詳細記 載所見之人的姓名、籍貫、特長等,是研究清末人物的一份寶貴資料。
惲毓鼎還對清朝「文字獄」毀劫和篡改歷史的後果進行無情揭露,他對前朝皇帝封殺民族英雄袁可立和岳飛痛心疾首感嘆道:「董思白《岳廟碑》、《袁節寰墓碑》,犯時忌,禍幾不測……。雍、乾間文字之禍,可見一斑。」[註 1]
惲毓鼎在仕途上並不得志,一直是個沒有多少權勢的普通京官。不過,工作在宮廷、生活在市井,卻讓他的多方面愛好得以充分發展,其日記因而具有更廣闊的視野、更豐富的內容。 他是一位史學家,尤其精熟於《三國志》,日記中記錄了許多治史心得;他是一位醫生,對 自己的醫術頗為自負,並於1910年創辦「醫學研究會」,日記中經常有他為上至權貴下至平 民診病的記載;他是一位古籍收藏家,精於版本目錄學;他是一位書法家,頗得東坡書法神 髓;他是一位詩人,日記中不乏詩酒唱和的記載,所錄詩作當行本色;他還是一位京劇、昆 曲票友,與當時名伶多有接觸。此外,日記中還記載了不少當時的習俗,如與科舉有關的「 吃夢」,與娛樂有關的「召秦」、「召鹿」,以及國喪三日內的「搶婚」,等等,甚至還記 載了「星異」(不明飛行物)。日記內容豐富,文筆流暢,不僅可供專業工作者借鑑取資,對 普通讀者來說,也是一部可以增長見識的饒有趣味的閒書。
人物貢獻
應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的要求,《惲毓鼎澄齋日記》還被列入該會《文獻叢刊》。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著名清史學家戴逸先生親撰序言,並對該書的整理出版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部《日記》的出版無疑將對中國近代史研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是值得推薦的一部好書」。
注釋
- ↑ 惲毓鼎.澄齋日記.北京: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澄齋日記》:「二十五日(四月一號)晴。會臣來談。午後至順校上歷史一堂。書客以書畫收藏目錄兩種求售。一為吳縣陸時化《吳越書畫所見錄》。陸,字潤之。書成於乾隆丙申。(所見南田翁廿四種,石谷殆近百種。)一為南海孔廣陶《岳雲書畫錄》十卷。全載款識題跋圖注,用趙松雪體寫小楷付梓。全書一筆不率,精妙無匹。陸錄跋中言,此書成時,陸先生自寫精楷鋟板,其中有董思白《岳廟碑》、《袁節寰墓碑》,犯時忌,禍幾不測。先生急取板稿盡毀之,已印行者收回,而尚有流落人間者。今神州國光社得其原本刻印,此書始現於世。余檢閱《岳廟碑》,文中頗及近事,然已刓成方圍,闕字不復可辨。想其時雖有未經收回者,藏書家亦刓缺以避禍耳。雍、乾間文字之禍,可見一斑。又凡牧齋名號亦皆刓去。二書余略翻閱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