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懸掛式滑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懸掛式滑翔(英語:hang gliding)是一種以輕型、無動力的滑翔翼(hang glider)乘風飛行的航空運動。滑翔翼通常又稱三角翼(Delta plane),大部分現代滑翔翼都是以鋁合金或複合材料構成骨架並鋪以蒙皮。滑翔翼的飛行員一般懸掛在翼體下方俯式飛行,利用身體的重心移動來操縱。在懸掛式滑翔面世初期,由於滑翔翼技術性能上的限制,飛行高度低、距離短;然而隨着技術進步,現代的滑翔翼能夠持續翱翔長達幾個小時,利用上升熱氣流爬升到超過1000米以上的高空,續航距離可長達數百公里,甚至進行特技飛行表演[1]。與任何航空運動一樣,懸掛式滑翔也具有一定風險,除了認識滑翔飛行守則,多數學員都是由有資質的教練輔導,循序漸進地進行練習。

歷史

早在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之前,以滑翔翼[2]這樣的簡易飛行工具,實現人類飛翔的概念其實早已出現。

公元19年,新朝皇帝王莽博募有奇技術可以攻匈奴者,「或言能飛,一日千里,可窺匈奴。莽輒試之,取大鳥翮為兩翼,頭與身皆著毛,通引環紐,飛數百步墮。」(出自《漢書•卷九十九下•王莽傳下》)

而在西據17世紀摩洛哥歷史學家艾哈邁德·穆罕默德·艾馬卡里(Ahmed Mohammed al-Maqqari)的記述,早在公元875年就有大量目擊者記錄,科爾多瓦的摩爾人博學家阿拔斯·伊本·弗納斯(Abbas Ibn Firnas),當時已經65歲,從科爾多瓦的城牆起飛,飛行幾百尺後又回到了出發點,但他在着陸時傷到了後背,無法再進行第二次飛行,並在12年後因後背的傷勢而去世,但這仍然被視為航空史上人類第一次成功的飛行。

在1003年(一說1008年),一位名為喬哈里(Hammad al Jauhari)的伊朗學者嘗試從尼沙布爾(Nishapur)的清真寺的頂上起飛,但不幸失敗去世。

英國歷史學家威廉(William of Mabmesbury)的著作中,描寫了11世紀馬姆斯伯里修道院的教士埃默(Elmer of Malmesbury),在1000年至1010年期間,他自己曾做了一對翅膀,然後從修道院塔頂跳出,飛了約200米,墜地後雙腿骨折。

到了17世紀的奧斯曼土耳其時代,土耳其旅遊家愛維亞·瑟勒比(Eviliya Celebi)編著了一部土耳其語的旅行記,名為《旅行之書》(Seyahatname),書中第一卷記載了這樣一件飛行的故事,據說在蘇丹穆拉德四世在位時的鄂圖曼帝國時期,在1638年一位名為赫扎芬·艾哈邁德·切萊比(Hezârfen Ahmed Çelebi)的年輕博學家,利用一對人造大翅膀,爬上了金角灣畔的加拉塔石塔(Galata Tower)上,飛越博斯普魯斯海峽,在對岸於斯屈達爾(Uskudar)的竇根希樂(Dogancilar)廣場平安着陸。他的傑出成就,遠在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之前二百年,而且成功地飛行超過兩公里;為這壯舉讓蘇丹獎勵了他1000金幣,但由於宗教領袖和宮廷顧問的反對,賽勒比被流放到阿爾及利亞,兩年後以31歲之齡客死他鄉。

視頻

懸掛式滑翔 相關視頻

懸掛式滑翔運動,教程着挺簡單的,這真能飛起來
懸掛式滑翔飛行器的一些事故集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