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悼曼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悼曼晴》是中國現當代著名作家孫犁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最近,使我難過的事,是聽到曼晴逝世的消息。

曼晴,在我心中,夠得上是一個好人。一個忠厚的人,一個誠實的人,一個負責的人。稱之為朋友,稱之為戰友,稱之為同志,都是當之無愧的。

曼晴像一個農民。我同他的交遊,已寫在《吃粥有感》一文,和為他的詩集寫的序言之中。文中記述,一九四○年冬季反掃蕩時,我同他結伴,在荒涼、沉寂和恐怖的山溝里活動的情景:一清早上山,拔幾個胡蘿蔔充飢;夜晚,背靠背宿在羊群已經轉移的空羊圈裡。就在這段時間,我們聯名發表了兩篇戰鬥通訊。

這也可以說是戰鬥。實際上,既沒有戰鬥部隊掩護,也沒有地方幹部帶路。我們沒有攜帶任何武器,游而不擊,「流竄」在這一帶的山頭、山谷。但也沒有遇到過敵人,或是狼群,只遭到一次瘋狂的轟炸。

一想起曼晴,就會想起這段經歷。後來,我們還寫了充滿浪漫蒂克情調的詩和小說。

以上這些情景,隨着時間的推移,伴着一代人的消亡,已經逐漸變成遙遠的夢境,褪色的傳奇,古老的童話,和引不起興趣的說教。

我很難說清,自己當前的心情。曼晴就不會想這麼多,雖然他是詩人。曼晴是一個很實際的人,從不胡思亂想。

抗日戰爭時期,曼晴編輯《詩建設》(油印),發表過我的詩作。解放戰爭時期,他編輯《石家莊日報》(小報),發表過我寫的小說。「文革」以後,他在石家莊地區文聯,編輯土裡土氣的刊物《滹沱河畔》。我的詩,當時沒有地方發表,就給他寄去,他都給刊出了。後來,我請他為我的詩集,寫一篇序言。文中他直率地說,他並不喜歡我那些沒有韻腳的詩。

我不斷把作品寄到他手中,是因為他可以信賴;他不喜歡我的詩,而熱情刊登,是重視我們之間的友誼。

曼晴活了八十歲。這可以說是好人長壽,福有應得。他離休時,是地區文聯主席,黨組書記。官職不能算高,可也是他達到的最高職位了。比起顯赫的戰友,是顯得寒酸了一些。但人們都知道,曼晴是從來不計較這些的。他為之奮鬥的是詩,不是官位。

他在詩上,好像也沒有走紅運。晚年才出版了一本詩集,約了幾個老朋友座談了一下,他已經很是興奮。不顧大病初癒,又爬山登高,以致舊病復發,影響了健康,直到逝世。

這又可以說,他為詩奮鬥了一生,詩也給他帶來了不幸。

1989年3月7日論曰:友朋之道,實難言矣。我國自古重視朋友,列為五倫之一。然違反友道之事實,不只充斥於史記載籍,且泛濫於戲曲小說。聖人通達,不悖人情之常,只言友三益。直、諒、多聞之中,直最為重要。直即不曲,實事求是之義。歷史上固有趙氏孤兒,刎頸之交等故事,然皆為傳奇,非常人所能。士大夫只求知音而已。至於《打漁殺家》,倪榮贈了些銀兩,蕭恩慨嘆說:這才是我的好朋友啊,也只是江湖義氣,不足為重。古人所說:一貴一賤,交情乃見;一死一生,乃見交情。以及:使生者死,死者復生,見面無愧於心等等,都是因世態而設想,發明警語,嘆人情之冷暖多變也。舊日北京,官場有俗語:太太死了客滿堂,老爺死了好淒涼,也是這個意思,雖然有輕視婦女的味道。然而,法尚且不責眾,況人情乎?以文革為例:涉及朋友,保持沉默,已屬難得;如責以何不為朋友辯解,則屬不通。談一些朋友的缺點,也在理應之例,施者受者,事後均無須介意。但如無中生有,胡言亂語,就有點不夠朋友了。至於見利忘義,栽贓陷害,賣友求榮,則雖旁觀路人,婦人孺子,亦深鄙之,以為不可交矣:人重患難之交,自亦有理。然古來又多可共患難,不可共安樂之人。此等人,多出自政治要求,權力之事,可不多贅。

余之交友,向如萍水相逢,自然相結,從不強求。對顯貴者,有意稍遜避之;對失意者,亦不輕易加惠於人。遵淡如水之義,以求兩無傷損。余與曼晴,性格相同,地位近似,一樣水平,一路腳色,故能長期保持友誼,終其生無大遺憾也。[1]

作者簡介

孫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孫振海,後更名孫樹勛,筆名有孫犁、力編、縱耕、余而立、土豹、原平、林冬苹、林冬平、芸夫、孫芸夫、耕堂、芸齋、姜化、庸廬、時限等,河北安平人,是一位中國現當代小說家、散文家。1927年開始文學創作。早年曾當過機關職員、小學教員。中國現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澱派」創始人,歷任天津日報社副刊科副科長、報社編委,中國作協天津分會主席,中國作協第四屆顧問,第五、六屆名譽副主席,中國文聯榮譽委員。1940年代發表的文集《白洋淀紀事》是其代表作。1950年代又發表了《鐵木前傳》《風雲初記》等作品。2002年7月11日晨六點病逝於天津,終年89歲。[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