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愫小菜園(張龍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情愫小菜園》是中國當代作家張龍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情愫小菜園
美好的記憶總是那麼令人懷念。
在農村老家的南院,它東西寬約12米,南北長約14米的一處空宅基地,多年前這是奶奶在世分給父親和三叔的兩塊小地。後來父親想種點菜就用自己別的地方與三叔兌換了過來,它就在我們家住的這個胡同南頭,有條東西方向的路把村子南邊坡上其它土地和我家小菜園隔開,村莊地勢往南成梯壩高一些,坡下就是小南園。當時父親在地里打了一口四五米的井用來澆菜,村莊往南有好多石塘坑,夏秋兩季雨水多塘內灌的滿滿都是水,秋天胡同里也是溪水長流。四周用碎石頭堆壘了一道道矮石牆,上面還用雜草和泥巴插上好多從丘陵壩子上割來帶刺的山棗牙子,來阻擋鄰居家的那些小雞和小狗等動物鑽進去踐踏損害心愛的蔬菜。那時日子過得窮沒有多餘錢,捨不得也沒能力砌現在的水泥牆。依稀記得二老在裡面種上了好多蔬菜水果,諸如:菠菜,蘿蔔,黃瓜,豆角,蔥,蒜,莓豆,白菜,西紅柿,甜瓜,西瓜等等。花果飄香,綠意盎然,碩果纍纍,母親常對我們說,人勤地不懶,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如今細細想來,樸實的語言道出是實在道理。你行下春風,一定會有秋雨。這些成了我們一年四季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喝最愛。在那時候還沒有完全實行改革開放,守着一點自留地靠天吃飯的時代,父母親就是這樣靠着勤勞的雙手吃苦流汗,堅持自給自足,日子雖不算富裕,但也算是豐衣足食,平淡安康。再後來我們慢慢長大上學工作,成家立業。小南園仍然在那裡見證着父母的撅鐮鋤鍬,起早貪黑,披星帶月以及瘦弱不服輸的身影。春夏秋冬,年復一年,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光景。前幾年父母倆人在裡面蓋了兩間房子,牆也換成磚石頭牆。但最重要的是對它的這份情感在父母心裡久久抹不去。因為老家村莊靠近縣城,新汽車站和南外環高速路口穿過村莊,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隨着新時代新農村城鎮規劃建設,村容村貌越來越好,周圍是寬闊的柏油馬路,廠礦企業拔地而起,村莊早已在搬遷之列,我們工作在外安家,家裡還有一處父母現居住的老住宅,城裡有眼光的人就不斷打聽托人捎話想買它,父母好幾次都差一點就賣掉,說咱住不着,不如換點錢。我沒有同意,這是祖輩傳下來的家業根基,將來在外地的孩子們回家探親,溯源尋根也是個明顯的有意義的坐標。況父母健在,身體還不錯,還是待他們百年後再處理吧。就這樣,在我的執着倔強下,它逃過離開我們一劫。近幾年父親的腿腳不太利索,母親在家照顧他。同時獨自一人擔負起管理小菜園的重任,我們也曾好多次不讓她在辛苦種菜,說條件好了啥菜都能買到的,怎麼也勸說不了。小菜園在她的心裡一直是個牽掛,放心不下,比她的孩子還重要。因此,我們抽空回家照顧父母的時候,也常去小菜園看一看,逛一圈,幫母親打理一下它,除除草,澆澆水,打打藥,更重要的是聽聽她的嘮叨,讓她老有所盼…..
小菜園留下了我們在那裡成長的美好難忘記憶,更是父母親心中的最愛最密。盼望着它和父母親永遠一直相伴下去,讓父母親多一份快樂添一份希冀。
(一)
每一次休班回家探望父母,順便給父母送點東西,到小菜園走走看看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不周末和父親又來小菜園,父親坐在菜園一角,寧靜安詳。看着母親栽的黃瓜,豆角,一畦一畦長勢良好。棚架也早早立好。來年的菠菜種子,香菜種子已待成熟收栽。更有無公害大蒜隨時可以品嘗。小園子不很大,蔬菜樣數還不少。她說:農村人勤快一點,種點日常吃的東西,過天就能少買點夠自己用的。這不正是播種希望,收穫未來嗎?而今日重要的是做了兩件有意義的事情。一是稀疏的韭菜參次不齊,我拿起钁頭三下五除二就補移起來,把苗子適當挪動移栽,就整齊有序,有模有樣的,布局則迥然不同;二是見稠密的小蔥逐漸長起來,越發擁擠在菜畦里。它們摩肩接踵非常難受。學着間苗吧,大點的拔下來當做炒菜的蔥花,也可煎餅卷蔥蘸豆瓣醬非常可口匹配。小一點的蔥苗再移栽到別的地方,過天又是一畦一壟鬱鬱蔥蔥。韭菜和小蔥苗都需保持適宜間隙,才能更好共生長。就如人與人交流相處也要合理的空間,距離產生美。走進養育我們的土地,才體會土生萬物的奧秘。和自然親近接觸,感受植物知時節的規律。
看着菜苗在甘甜的水流中嘩啦嘩啦潺潺歡唱,挺拔健壯,枝葉舒展。我在小菜園裡跑來跑去,穿梭於畦與畦之間,手腳筋骨一下舒展開來,忙的也是不亦樂乎,別有一番情趣在心間。
「吃飯了」 母親在家做好飯過來喊我們,我趕緊洗把手,拍打一下褲腳和鞋子的泥土,收拾好工具。父親推小車在前,我們隨後。還不時駐足回眸充滿詩情畫意的它。
(二)
隨着時光流轉,小菜園同樣經歷着歲月洗禮。今天再到小菜園,先是移栽了幾顆長大的南瓜苗子於菜園東牆下,僵硬的土壤用钁頭使勁刨不動,體會了一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看着它們離四季眉豆很近故不忍心移開。然後為這些苗兒灌足移苗水,又找幾株楊樹葉插在旁邊遮蔽陽光。再看看右邊成畦的早已爬上架四季眉豆,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招手。父親還是默默無語端坐在菜園中間,雖然不吱聲,但心裡一定挺開心,因為老人安穩平靜,一定是心中無事。這正是:家人閒坐,燈火可親。又在稠密的蔥畦裡間了兩把較大的小蔥,刨了十幾顆新蒜,然後擰開水龍頭補灌一下鬆動的根系。呆萌憨憨的老父親這一刻挺靈動,緩緩移步蹲下拾起蔥和蒜放到自己的代步工具小推車上回家啦。我望了望在胡同里遠去的他,甚是放心,欣慰。
小菜園裡藏着家。有父母,就有家。因為牽掛,所以有愛。一草一木,山水之間寫滿深深親情。聽聞遠方有你,才會動身跋涉千里,追逐沿途的風景,和你相逢,再次相擁!
(三)
到了夏日,小菜園在母親的管理下進入碩果纍纍豐收的時節。今天再到小菜園,菜園變了樣不敢相認。老來白芸豆,豆角,黃瓜已是爬滿藤架,密不透風。個別伸出頭早已是枝頭獨俏,迎風招展。老來白芸豆細細彎彎掛在茂盛的藤條上,嫩的淺綠色,老的漂白。好生令人驚喜。今天要說的「主」是黃瓜。黃瓜莖順着架棚來回攀緣纏繞,蔓延的藤秧間竄出一根小黃瓜,柔軟細膩的表面長滿齒狀刺兒,尾端吹着五瓣黃色的喇叭花,模樣水靈靈得十分可愛。一根兩根三根…….用不幾日,它們就會長的一乍長左右,直直的或彎曲電話形。有的從藤架上垂下來,有的懸吊墜着,有的臥在溝底,從初夏到深秋,黃瓜花開不斷,黃瓜總也結不完。生吃拔涼解渴,涼拌熟食調菜味道極佳。依稀記得兒時從架上摘幾根黃瓜浸入甘甜的井水泡一會,然後咬吃一口,清涼的香味在唇齒間漫溢,直入心扉。
黃瓜,芸豆有自己的成熟時節,植物都有各自的生長周期。自然規律同時也讓人知道在什麼時候該做什麼,就會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春爭時夏爭分,節氣不由人。
(四)
秋天到了,菜園裡的白菜愈發惹人喜愛。長勢旺盛,一日一個樣,越長越有看頭,愈看愈發令人驚喜。蛋黃的白菜心鋪滿心田,洋拉菜突起圓溜溜的疙瘩,水蘿蔔伸直了腰杆,蒜苗張開羊家角。大家趕趟兒般往上竄,往外冒,綠油油嫩嫩的,只想抓住秋日的尾巴,不負這金秋時光,為把自我完美。正如陶淵明有《歸園田居·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後記:小小的菜園雖然賺不了多大的錢財,甚至還白搭上不少化肥種子等投資,更有數不盡數的精力時間在其中。但父親母親那一輩人卻是這樣年復一年周而復始,樂此不彼地為它奔波忙碌不停。她像照顧孩子般呵護着心愛的小菜園。與它相伴成為她心裡的牽掛,寄託着母親她的一份情素。每一次走進它,都得以勞動鍛煉和心受到靈陶冶。體會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雖然帶些辛苦勞累,但卻十分欣慰開心。如今能把母親的小菜園在我的精心動手下進行打理,更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它也讓包含母親深情的這份情感得以傳承延續下去。
小菜園裡深藏着兩代人的情懷,見證着我們成長的足跡。相信不遠的將來,小菜園定會繼續開出美麗的花朵,結出豐碩的果實。祝願:明天會更好。[1]
作者簡介
張龍舉,泗水縣金莊小學高級教師,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