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惜花·深謝暖風傳馥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惜花·深謝暖風傳馥郁》是北宋宰相寇準的作品之一。

寇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與白居易、張仁願並稱「渭南三賢」。寇準善詩能文,有《寇忠愍詩集》傳世。他為人剛直,為官時因多次直諫,漸被太宗重用。真宗時,契丹南下犯宋,朝野震驚,欲遷都成都。寇準反對南遷,力主真宗親征,從而穩定了軍心,促使宋遼訂立「澶淵之盟」。後因王欽若等人排擠,辭去相位。恢復宰相職務後,參與宮廷權力鬥爭,被丁謂等人排擠,數被貶謫。1023年,病逝於雷州。宋仁宗復爵萊國公,追贈中書令,諡號[1]「忠愍」,歸葬下邽。

惜花·深謝暖風傳馥郁

一身正氣的寇準

寇準擔任巴東縣縣令時,巴東縣比較貧窮落後。在他之前的官員都謊報收成來提升政績,寇準沒有這樣做。他體察百姓疾苦,上書申請減免賦稅。除此之外,寇準還經常用自己微薄的俸祿接濟百姓,傳授給他們先進的生產技術,最終帶領他們脫貧。宋太宗想修建一座宮殿,便召寇準等幾位大臣殿上商議此事。其餘幾位大臣心知宋太祖已打定主意,不敢提出反對意見。寇準卻立即表明自己的反對態度,向宋太祖列舉了沉迷享樂、大肆修建宮殿滅國的例子,請求其勿走商紂王、秦始皇等亡國之路。宋太祖最終放棄修建宮殿。故寇準以敢言聞名,頗受宋太祖和宋太宗重視,宋太宗曾說:「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溜須拍馬」比喻討好奉承。其中「溜須」就與寇準有關。由《宋史•寇準傳》知:一次宴會上,寇準喝湯污了鬍鬚,一旁的丁謂馬上起身為其擦拭,即所謂「溜須」。寇準笑曰:「參政,國之大臣,乃為官長拂須耶?」寇準是這樣對他人說的,自身也是這樣做的。他自為官之初便不畏強權,敢於揭露貪污受賄的官員,絕不為保官職溜須拍馬。

「官行私曲,失時悔。富不儉用,貧時悔。藝不少學,過時悔。見事不學,用時悔。醉發狂言,醒時悔。安不將息,病時悔。」此文乃是寇準所撰《六悔銘》,短短六句,卻道出了人生六大悔事,教人及時醒悟,也是他自省的銘文。於官場中,寇準對上對下皆不卑不亢,敢於較真,敢於碰硬,一身正氣,且「有官居鼎鼐,無地起樓台」,這才是一名勤政愛民的好官[2]

視頻

惜花·深謝暖風傳馥郁 相關視頻

名相寇準的老大 「書中自有黃金屋」出自他手
在一片南逃聲中,寇準力勸宋真宗御駕親征,不愧為千古名相

參考文獻

  1. 廟號和諡號,各是什麼意思,它們有何區別 ,搜狐,2021-02-20
  2. 一身正氣的寇準,中共河南省紀律檢查委員會,2019-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