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惠州市龍門縣龍城第三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惠州市龍門縣龍城第三小學創辦於1986年,1995年10月被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近年來,該校緊密結合龍門縣創建全國文明縣城活動,紮實開展創建文明校園工作。以校園為主陣地,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以「和善」理念為引領,引導全校師生積極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促進學校特色發展。

用「和善」之念,播文明種子

學校是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龍門縣龍城第三小學充分認識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有效落實創建「文明校園」活動[1],加強對活動的組織和領導,成立了龍城第三小學學校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工作領導小組。爭取通過持續深化文明校園創建活動,使師生的公民道德、職業道德[2]、文明素養和民主法治觀念不斷提高;校園文化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育人環境進一步改善;校園文明程度不斷提高,使和善校園成為我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又一響亮品牌

該校制定各種方案,為落實文明創建奠定理論性的基礎。如:《創建「文明校園」活動實施方案》《創建「和善中隊」評比實施方案》《「和善少年」評比方案》《校園文明行為準則》《愛心志願者工作守則》等。同時積極開展宣傳活動,營造活動氛圍。如:在校園內LED屏滾動文明用語、行為準則等標語;出一期以「創建文明校園」為主題的黑板報。號召全校師生共同行動起來,身體力行,做到「心到、口到、手到」,為營造文明、和諧的校園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在全校迅速掀起活動的高潮。

造「和善」之境,育文明幼苗

「善」是我國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近年來,該校根據實際,對教風、學風、辦學途徑等逐一進行推敲與解讀,擬定了新的辦學理念:讓和善的種子生根發芽。確定了校訓:和樂、至善。校風:和諧求真 向善尚美;教風:和衷共濟 精業善道;學風:勤學善思、和樂融融。一穿過校道,展現在師生眼前的就是色彩鮮艷的「一訓三風」,和善的精神正慢慢地滲入師生的心田。該校的各棟教學樓也重新命了名,和樂樓、和風樓、和韻樓、善學樓、善思樓、善行樓,更加突出我校的「和善文化」特色。同時,該校因地制宜,設計了一個詩韻園,同學們一邊在紅花綠葉中遊玩,一邊品讀膾炙人口的名詩,其樂融融。還充分利用樹森樓的走廊和牆面展示以「和」「善」為主題的傳統文化精髓,從二樓到五樓,吟古詩、誦經典、品書法、讀名着,每層樓一個主題。

該校充分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廣播站、宣傳欄等宣傳輿論工具,進一步加強校內媒體的管理和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積極宣傳各項創建活動,傳播先進文化,弘揚社會正氣,塑造美好心靈,進行典型引導,促進創建工作全面開展。

該校以和善文化引領,注重培養學生從小懂得和與善,懂得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善待生活、善待自然、善待生命,與他人和諧相處,與社會和諧相處。這正是文明的最佳體現。「和」是傳統文化之基,「善」是傳統文化之核心。因此和善教育與傳統文化教育的傳承、文明教育之間相互相成、密不可分。

文化之氣淀書香,我們非常注重傳統文化的教育傳承,注重校園書香氖圍的營造,重視學生讀書興趣的培養和讀書習慣的養成教育:以教育教學改革為抓手,以經典傳統文化為主題,以書香校園活動為載體,全面發展唐詩、宋詞、論語等經典文化讀本系列教材,我們從全校入手,全員參與,全情投入,師生的誦讀熱情高漲,氣氛濃厚,已經形成了一支強大而有聲勢的誦讀隊伍,誦讀活動也已成為我校具有深遠意義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一大形式,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立「和善」課堂,揚文明神髓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核心環節。作為學校核心的教育理念,和善教育思想也不斷在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一一課堂上創生,並延伸開來。

為了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名學生,構建「公正、理解、信任、開放」的和善課堂環境。該校加大校本課程的開發,開發出經典誦讀、養成教育三字歌、綠色家園、硬筆書法、心理健康等多門課程,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公平、公正的機會展示自己。開放的評價方式,怡當適度的把握,關注差異,踐行了師生和善共生。

同時,該校以課堂教學改革力載體,以有效學習為目標,以和善高效課堂為價值追求,以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為着眼點,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力主要方式,積極探索構建校本化、個性化、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體系。在教學中將和善精神紮根在學生心靈深處並以此為基礎構造和善的文明家園,讓他們從早在心底書寫出一個堂堂正正頂天立地的「大」寫的人,自覺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在文明環境中茁壯成長。

行「和善」之事,盛開文明花

該校堅持寓教於樂和知行統一,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體驗式、參與式活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落到實處。通過開展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傳統文化精髓,養成高尚道德品質,實現自我人格升華。學校精心設計各種和善微行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善」,在體驗中感悟「善」,在活動中養成「善」。

一是通過中心牆報的「身邊最美風景線」、廣播站「好人好事」專欄,每天堅持報道師生們發現的身邊好人好事,文明人文明事,傳遞正能量

二是圍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四季行、「我的中國夢」、「三愛」、「爭當美德少年」等主題,啟動和善少年「微行動」。開展了「和善少年評比」活動,以「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善待生命」為主要內容,對學生在社會、在家庭、在學校提出了具體的行動準則,匯編成《和善少年好習慣存摺》,學生從一年級開展每人一本,伴隨整個小學階段。開展尊師敬老、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習慣養成、志願服務環境保護、社會實踐、自理自護、文明出行、「雷鋒伴我成長」、「雷鋒與我同行」等系列「微行動」,引導同學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通過組織開展各項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教育引導學生自覺把繼承傳統美德和文明精神相結合,真正把和善的種子內化於心、外踐於行。

三是以紅領巾藝術團、興趣小組活動特色活動為主,以體育、藝術為特色,以多樣化的社團活動為載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讓學生生活快樂而充實,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校構建了獨具特色的活動課程,分為社團活動為主的自主選擇板塊、學校集中安排的的全員參與板塊和年級組自主研發的年級特色板塊三大板塊,並成立了合唱團、舞蹈隊、繪畫社等十三個興趣小組活動社團。學生可以選擇參加各種符合自身興趣的社團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每個人的潛能,增強了學生的幸福感。

學校定期開展各種展演活動,如「六一紅歌比賽」「元旦文藝匯演」「快樂體育節」「書畫展」等,為孩子們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藝體活動使校園充滿活力。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培育了孩子們的高雅情趣,潤澤了童心

四是和善教育,不僅讓全校三小人對真和善的追逐、傳承和實踐充滿敫情,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家長們的參與熱情。學校每個學期都會根據學生需要召開家長委員會議,邀請家長學習、參與和善教育思想文化實踐活動。並組織學生將文明禮儀讀本帶回家,與家長一起學習文明行為。讓學生監督家長的不文明行為,讓家長與學生共同增強文明意識,養成文明習慣,在和善教育思想文化的感召下,我校成立了家長志願者愛心團隊,與學校一起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從校門口馬路上的護衛、放學排隊,到協助組織學校大型活動,家長志願者的身影處處可見。同時,他們還利用假日組織團體親子活動,讓家長、孩子、教師在課外得到更深更近的了解與接蝕,拓展了學校教育的內涵與外延。

學校的哲學和根本宗旨,是不能輕易更改的。時代在變遷,教育在改革,但學校要堅持一種萬變不離其宗的精神和信念,要保持和展現自己的特色。因而,合適而獨特的文化理念,總能從某一點讓人深入靈魂地去感悟、去深思,從而達到使人思想境界升華的目的。這才是文化定位的意義所在,也應該是教育文化建設追求的目標之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