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教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愉快教育作為一種現代的、科學的教育思想,其實質是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創設樂學的心理氛圍,煥起全體師生的求知興趣和欲望,讓他們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並獲全面和諧的發展。愉快教育是小學從單純「應試教育」的桎桔下解脫出來,把歡樂還給孩子,使全體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得到提高,個性得到發展的一種教育模式[1]。
起源
上海第一師範附屬小學是中國近代着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於40年代創辦的,一貫為實驗性學校。在過去50餘年裡,附小先後搞過好多實驗課題:40年代,陳鶴琴先生主持實驗活教育;50年代--60年代中期,重點研究了讓兒童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展;80年代起,按照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三個面向精神,積極進行教育改革[2],開始愉快教育的實驗,努力實現教育思想、教 育科研、教育質量的同步發展。 1982年起,教育部多次提出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上海市教育局又提出了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聯繫學校的教育實際,研究制訂了附小的辦學宗旨,以使學生們都有幸福的童年作為我們辦學的出發點。培養學生在思想道德、文化知識、身體素質、心理品質等方面都有紮實的基礎,都有良好的起點,並以此制訂愉快教育的具體目標進行教育整體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作為曾轟動全國的「愉快教育」創始人,上海市一師附小名譽校長、特級教師倪谷音沒有一天離開過她所熱愛的小學校園,沒有一天離開過讓她魂牽夢縈、同舟共濟的師生。
基本含義
愉快教育是教育者正確運用適應兒童年齡特點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創設生動、活潑、和諧的教育氛圍,激發學生的情趣,喚起學生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以最佳的精神狀態自覺地參與各種教育活動,從而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主動、充分、和諧發展的教育。可見,愉快教育不只是一種教育方法,而是一種教育思想。以愉快教育的思想構建的教育模式,是從整體上對小學教育的改革,使其從「應試教育」的枷鎖中解放出來。
目標
使每個學生都有幸福的童年----就是要使每個學生都有美好的心靈,創造的才幹,健壯的體魄,活潑的個性。
要素
愛、美、興趣、創造
基本理念
讓每一位孩子擁有幸福的童年,讓每一位孩子得到愉快的發展
理論基礎==
一是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就是說,人具有多種屬性,而本質屬性則是人的社會性。馬克思主義還認為,人的發展水平是由他們從事的社會生產方式和水平所決定的。人的全面發展是現代生產的客觀要求。根據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目的就是促進人的身心和諧發展。而人的身心發展都具有漸進性、階段性、不平衡性和差異性。馬克思主義提出的人的全面發展同人的個性發展是統一的。 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包括遺傳、環境、教育三個方面。而對兒童的發展來說,作為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社會活動的學校教育,起着主導的作用。但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法還告訴我們,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這就是說,環境和教育只是影響兒童發展的外部因素,必須通過兒童身心內部動力才能實現其決定作用。因此,作為教育者,必須善於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動機,培養學生的理想,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教育的要求轉化為兒童自覺的需求。
二是教育學說關於學生是學習主體的理論。教育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因此,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和嚴格要求學生。同時,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容器,而是具有積極性、自主性和能動性的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就在於掌握和運用學生自身發展的規律,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處於一種最佳的學習狀態中。
三是心理科學理論中關於情感的理論。心理研究結果表明,人的心理活動有認知操作系統和動力調節系統。而動力調節系統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情感。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處於自主地位和積極狀態,都依賴於內在的動力。這種內驅力是由心理或生理需要所引起的動機支配的。人的情感對內驅力的形成與發展具有啟動功能、定向功能、維持功能和強化功能。事實證明,學生情感積極、愉快,興趣濃厚,對知覺、注意、記憶、思維等各種認知活動起着積極地促進作用。因此,能否激發學生的情感,喚起學生內在的驅動力,使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處於積極、主動、自覺的狀態,是教師主導作用是否充分發揮的表現,也是實施愉快教育的一個重要標誌。
核心
人的任何具有一定目的的活動,都有一種要達到目的願望。當活動取得成功,願望達到時,便感到一種心理滿足,甚至喜形於色,眉飛色舞,這是積極的情緒體驗。如果由於獲得成功而受到鼓勵和表揚,就更加強化了這種情緒體驗。這種滿足和興奮,又產生一種繼續追求得到滿足的需要,產生了進一步的動機和興趣。學習也是如此。愉快教育不僅使優生努力學習積極進取,而且使差生,那些學習上很少取得成功的學生,也能轉苦學為樂學,產生學習興趣。其關鍵就在於愉快教育既注意「樂中學」,更講究「學中樂」。在日常學習中,成功與快樂是經常聯繫在一起的,而且兩者有一種循環反應,學習成功率越高,情緒越好,反之則情緒越來越低。故我們要採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不斷地獲得學習上的成功,建立「成功、快樂」的良性循環機制。要幫助學生不斷地獲得成功的關鍵,在於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態度」。要注意學生的表現心理,在教育過程中運用好「表現、成功、快樂」三步曲的經驗。據此,我們要根據不同情況對學生提出不同要求,使優生得到更好發展,差生也能拾級而上,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對學生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尤其是對差生要多給肯定評價。在評價中要注意反饋,講究評價的激勵性、及時性、正效性。當學生出現某種失誤或挫折時,要優化接觸方式,及時幫助他們轉化「失敗者」的心態,使之在儘快克服挫折中獲得重新成功的勇氣和力量,並進行積極的情緒體驗,以獲得第二次成功。故愉快教育的核心就是幫助學生不斷地獲得成功。
視頻
愉快教育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談中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搜狐,2012-03-31
- ↑ 教育改革宜因地制宜 好學校可以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人民網,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