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重新導向自 愛新覺羅凡察)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9年9月12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9月12日) |
愛新覺羅凡察(1370年-1440年),又被翻譯成樊察,愛新覺羅氏,明朝建州女真人,斡朵里部(吾都里部)首領。1388年,明太祖與建州女真三部(胡里改部、托溫部、斡朵里部)取得聯繫,建立對付蒙古的同盟。建州女真三部從今黑龍江依蘭縣沿松花江和牡丹江遷居到圖們江流域。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以胡里改部屬地設置建州衛,位於今綏芬河流域,以胡里改部首領阿哈出(賜名李承善)為指揮使。其後又以斡朵里部建立建州左衛,以孟特穆為指揮使,賜姓童。
1433年到1440年期間愛新覺羅凡察 任建州左衛指揮使。他是猛哥帖木兒的弟弟,充善(又譯董山)的叔父。[1]
《滿洲實錄》記載了猛哥帖木兒弟凡察(樊察)倖免於難的傳說,與朝鮮史籍的有關記載大體吻合。但傳說中僥倖逃脫的樊察是幼兒,而實際上凡察是猛哥帖木兒的異母弟,吾都里部內地位僅次於猛哥帖木兒的酋長。
滿洲人的始祖從愛新覺羅布庫里雍順 開始不斷的從黑龍江松花江流域往南遷移。到了猛哥帖木兒和凡察(樊察)的年代已經遷至今烏蘇里江東南和朝鮮半島東北部的會寧一帶。明英宗朱祁鎮正統五年(1440年),凡察和猛哥帖木兒的次子查山(清人謂之充善,董山)『畏幾狄哈擄掠,又乏資財,將至餓死』,只好率領餘部從朝鮮會寧西遷遼東。同行的300餘戶,另有百餘戶留居當地。途中克服種種困難,最後遷至渾河上游的蘇子河,與先期遷到當地的李滿住部重新會聚到一起。防禦外來侵擾的共同需要促使建州衛與建州左衛的部落再度走向聯合,使滿洲祖先血緣部落間的傳統關係又有了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