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感謝,有音樂相伴的日子……(燕曉鋒)

感謝,有音樂相伴的日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感謝,有音樂相伴的日子……》中國當代作家燕曉鋒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感謝,有音樂相伴的日子……

和大多農村孩子一樣,我從小在農村生活,自然而然接觸到更多的是鄉情鄉韻。農村人的質樸、農村生活的怡然,以及農村的一草一木對我來說都有着銘記不忘的印象。記得自己小的時候,農村人的生活還很清苦,家裡能吃上白面饃都被當成一種奢望,兄弟姊妹的衣服也是大的穿了小的再穿,小的穿爛了最後還要被拆成布片用做「千層底」布鞋的下水料,真正體現了資源的有效利用。農村那時沒有幼兒園,七歲的時候,我帶着幾分興奮和新鮮上了小學學前班,由《一分錢》《丟手絹》開始了對音樂的接觸和愛好。

品讀經典的歌詞。記得當時,留在記憶深處令自己無比興奮的要數每周一節的音樂課了。所謂音樂課,就是把幾個班的學生集中在一個教室,來得早的可以和這個班的同學擠着坐,來得遲的就只有站的份了。當時教我們唱歌的是剛參加工作的青春靚麗的女老師師玉芳(現在彬縣教師進校工作),她用洪亮的嗓門教我們:「海鷗海鷗,我們的朋友,你是我們的好朋友……」幾十人齊唱,聲勢浩大,噪噪嚷嚷,好不熱鬧。

記得在一年級時的一個愉快的周六,父親帶回了一台收音機。有了它,我和家人了解了精彩的世界,還能聽到諸如《邊疆的泉水》《再見吧媽媽》《血染的風采》《十五的月亮》《萬里長城永不倒》優美歌曲。當年的冬季,村裡有了第一台日立牌的24英寸的彩色電視機,由村上一個文質彬彬的名叫「栓撈」的年輕人負責放映。每到傍晚,村委會門前就會聚着好多的前來看電視的人。這樣,我接觸歌曲的機會也就相對多了。印象最深的有幾部電視劇《陳真》《霍元甲》《上海灘》的主題曲,當時覺得是那麼的好聽,幾集看完就會跟着哼唱了。到了中學,同學們懷着急切的心情等到了第一節音樂課,但卻被音樂老師安排上自習,同學們像泄了氣的皮球在失望中熬過了45分鐘。後來,有個活力四射的音樂老師師瑜,她工作熱情高,不但按時給我們上音樂課,教會了我們幾首像《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歌聲與微笑》《三峽情》等經典的曲目,還教給我們基本的樂理知識。再後來,錄音機磁帶進了普通老百姓家庭,流行歌曲特別是港台歌曲隨之風靡,諸如潘美辰的《我想有個家》、羅大佑的《戀曲1990》、鄭智化的《星星點燈》、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鍾鎮濤的《只要你過得比我好》等歌曲在大街小巷傳唱不休。當時,我曾深深地被其中的歌詞和美妙的旋律吸引,當時也曾幼稚的萌發過寫歌詞的念頭,不過,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和影響,那種美好的理想僅為曇花一現的夢想而已。

再後來,我參加了工作,枯燥而寂寞的工作環境因為有了陝西廣播電台每天「輕上午十點鐘的「輕鬆鬆十點鐘」的音樂類欄目的陪伴而感覺充實愉快。還清楚地記得主持人叫許琴,每次半個小時,都是同學朋友親人之間點播的祝福之類的歌曲。還有陝西電視台每周四晚間由一位叫做舒萍的主持人主持的猶如現在選拔歌手的欄目《tv好時光》。這些音樂類的欄目就成了我當年必聽和必看的內容。當時,我聽到了費翔憂思的《故鄉的雲》、齊秦蒼涼的《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知道了華語樂壇的著名音樂人毛阿敏、周華健、李宗盛、羅大佑、張艾嘉、劉歡。現在回想起來,在那個缺少電視可看、娛樂生活匱乏的年代,這些欄目成了我享受音樂彌足珍貴的好時光,陪伴着我度過了那青澀的年代。

如今,自己有了欣賞歌曲的時間和條件,但卻感到了音樂藝術的博大精深。在閒暇之時,我總會對着一些經典的歌詞,想象着詞曲作家當時創作的情景,好像看到了鄭智化創作《我這樣的男人》《遊戲人間》《別哭,我最愛的人》時那常人無法承受的悲情心緒;而《走進新時代》《天路》《愛我中華》《走向復興》時,創作者肯定是帶着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無盡的讚美之情萌發出的創作靈感,甚至是一氣呵成;《蒙古人》《我和草原有個約定》《九寨溝》這些深情的歌曲,可以想象得出創作者對家鄉對故土的熱愛留戀。如今,我偶爾還會和朋友去歌廳「唱歌」,感覺優美的音樂真正陶冶了自己心靈,舒緩了工作壓力。

感謝音樂,它使我的人生有了一筆不可缺失精神財富;感謝音樂,它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1]

作者簡介

燕曉鋒,男,1976年9月出生於陝西省旬邑縣湫坡頭鎮太堡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