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成神》,作者: 〔美〕普鳴(Michael Puett),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副標題: 早期中國的宇宙論、祭祀與自我神化,原作名: To Become a God:Cosmology, Sacrifice, and Self-Divinization in Early China,譯者: 張常煊 / 李健芸 譯 / 李震 校,出版年: 2020-1,頁數: 512,定價: 58.00元,裝幀: 精裝,叢書: 古典與文明,ISBN: 9787108066848。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以出版社會科學[1]讀物為主,其出版物有專業性很強的學術著作[2],也有中等程度的知識讀物,還有大眾普及讀物。三聯圖書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紮實的學理功底、豐富的人文關懷和思想智慧。
內容簡介
中西文化存在怎樣的根本性差異,是馬克思·韋伯、葛蘭言、李約瑟、張光直、葛瑞漢等西方的中國研究者孜孜不倦討論的焦點——二元與一元、斷裂和連續、超越與原始、悲劇與和諧等各種兩極化概念充斥着20世紀的中國思想研究,將中西置於絕對的對立關係上。在這樣的思路下,中國文化擁有了一種固定不變、仿佛與生俱來的預設——「天人合一」。
《成神》則致力於反思並消除這些固有的習見。通過分析商周卜辭銘文、戰國諸子文獻及秦漢史論中呈現的凡人與天神的複雜關係,普鳴重構了「天人合一」背後蘊含的「關聯性宇宙論」在中國興起的歷史過程與政治背景:在他看來,「人」與「神」的界限、人能否「成神」等問題在早期中國經歷了一場長期的論辯,「關聯性宇宙論」並非是一開就存在於中國的基礎性預設,而是在與祭祀占卜活動的對抗中逐漸成為了主流。普鳴在《成神》中討論了一種全新的文化比較模式,即將歷史分析與比較性視角相結合,既關注相似的宏觀歷史處境,又注重細微差異的辨析,以期在中國與其他文明的對比中獲得更豐富的意義。
作者簡介
普鳴(Michael J. Puett),1986—1994年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師從馬歇爾·薩林斯(Marshall Sahlins),獲人類學博士學位,此後在哈佛大學東亞系任教,現為Walter C. Klein中國歷史講席教授,東亞系、人類學系雙聘教授。普鳴的著作關注宗教、人類學、歷史、哲學的交互領域,注重將中國文明置於世界文明的比較視野中討論。
參考文獻
- ↑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豆丁網,2015-09-02
- ↑ 著作與論文的優勢對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