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什麼辦法都試過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我什麼辦法都試過了》,副標題:理解一至五歲孩子,作者:伊莎貝拉·費利奧莎 阿努克·迪布瓦,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New Star Press)由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主管主辦。成立於1989年,在此背景下,新星出版社擁有大批專業翻譯隊伍資源和廣泛從事國際文化[1]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新星出版社成立以來,以中、英、德、法、俄、阿拉伯、世界語等語言向海外出版發行數千種介紹中國基本情況的外宣圖書和政府白皮書,在海外擁有廣泛影響[2]

內容簡介

《我什麼辦法都試過了!理解一到五歲孩子》是作者兩本暢銷法國的親子書中的其中一本,另一本為《他怎麼總找我麻煩?!理解六到十一歲孩子》。兩本書的書名看上去都是家長聲嘶力竭的絕望呼喊,但副書名給出了心理學家的答案:理解孩子。如何理解?運用神經科學和實驗心理學的科學發現來理解。

家長當然不必去研讀這些前沿科學的學術論文,本書有嚴密的理論支持,但無難懂的理論表述,作者和繪者已經把科學方法融入生動有趣的文字和圖畫中,助家長解除焦慮,輕鬆掌握營造和諧親子關係的實用竅門。

作者介紹

作者伊莎貝拉·費利奧莎是一位心理學家、知名情感教育專家、心理療法專家、法國情商管理學院創始人,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二十多年來,她的書和理論陪伴無數成人和兒童走向自由和幸福之路。

目錄

本書部分內容試讀及內頁展示——

本書使用方法:

1.頭像下面的內容替孩子說出了他們沒有能力說出的心裡話。

2.燈泡旁邊的內容是用神經科學以及實驗心理學的新發現來為大家提供一些理解問題的新思路。

一個孩子比一株植物複雜得多

「我為你做了那麼多,可你又是怎麼報答我的!葉子掉個不停,還長得東倒西歪!等着吧,我不會再給你施肥了,也不會再讓你曬太陽了。罰你在樓梯間面壁思過,看你到底知不知道這裡誰說了算!」

你們家院子裡那株榕樹的葉子黃了、掉了,你肯定不會覺得它是在故意跟你作對,非要你跑前跑後伺候它,非要你自責不是種樹的料。你會把這株植物的「態度」解讀為它發出的訊號:水澆多了還是少了,光照多了還是少了,肥料多了還是少了。到底是「過」還是「不及」,你會開動腦筋找出藏在背後的原因。

而孩子,可比植物複雜得多,但並不會更難伺候。他看起來是在耍性子,其實只是在表達自己的需要:到底缺了什麼,又多了什麼。有沒有可能,他表現出的態度並不是挑釁而是某種結果、某種回答或某種反應呢?有時候,我們會把明明很自然的現象看作毛病,那你急死了也沒用,秋天一到,花園裡的樹幾乎都要掉葉子,而你家那位四歲的小朋友也一定會討厭輸掉遊戲。

親子共處的時光

如果跟父母親近的願望沒有得到滿足,孩子的神經迴路就會緊張起來。發脾氣,為了一點芝麻小事大哭大鬧,看似非常過分的行為其實是孩子的神經系統在發出警報——他很失望。這時候,如果能真誠地說一聲「我愛你」,給個擁抱或一起玩,則會促進體內催產素的分泌,這種激素會讓他感到幸福。無論孩子還是大人都會感到充實、幸福和滿足。

每天哪怕只拿出完整的十分鐘來陪孩子,都能讓孩子心裡充滿愛和溫柔,也會讓家庭的夜晚更加溫馨寧靜。

她不吃飯,或是把食物當玩具

「媽媽,我不是不想吃飯,我餓了,但我想自己拿着勺子吃。並且,我覺得有點兒委屈,為什麼我不能上桌跟大家一起吃飯呢。所以只要你用勺子餵我我就不吃,把我放在餐椅上我也不吃,不吃不吃就不吃!

不要凶我好不好,有時候我搞不清你給我的到底是玩具還是吃的。如果我不餓,就把你給我的東西當玩具了。」

想減輕因為孩子不愛吃飯而引起的焦慮,可以先稱一下自己的體重。好啦,多少斤?接下來,用你每天吃的食物的重量除以自己的體重,得出一個比例,然後再根據這個比例和孩子的體重,計算出他每天所需食物的重量。很可能要把他現在吃的量除以四吧!

除非孩子特別焦慮,或是跟父母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張,那麼他每天吃下的食物一定能滿足自身成長所需。

可她怎麼什麼都不想吃?很可能並不是食物不對。也就是說,也許過程(餵食方式)比結果(食物)更重要,孩子拒絕的並不是「吃什麼」,而是「怎麼吃」……

孩子長到兩歲,其實需要的食物比之前要少。她的胃也不像成人的胃。專家建議,可以每隔兩個鐘頭給孩子準備少量的食物,當然不能是薯片、糖果、蘇打水,應該多吃新鮮水果和乾果,以及所有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食物,並且,每種食物(蔬菜、蛋白質、澱粉等)的量要按照每周,而不是每頓計算。

說「停」比說「不」好

我推薦諸位父母用「停」這個字眼,因為這個字更有效,表意也更清晰。說「不」,往往帶着責備的語氣,眉頭總要皺着;說「停」的時候,只表示你關注到了孩子的一舉一動,語調里聽不出責備的意思,只是想讓一個動作停止。

而更常見的是,這個年齡的孩子在觸碰一件新物體時會尋找父母默許的眼神。這時候告訴他停下來,然後用簡單的語句解釋為什麼不能碰。當然,不要指望他聽一遍就記住。

另外,如果一邊說「不不不」,一邊還笑嘻嘻的,孩子很可能會搞不清楚你的態度到底是允許還是反對。話語和表情動作一定要保持一致。

她心裡怎麼想,嘴上就怎麼說

「你已經老了……很快就會死的。為什麼那個叔叔只有一隻手臂呀?」

這個年齡的孩子還不大會在心裡默想,而是想到什麼就直接說出來,這能幫助她更好地理解世界,絕非存心傷害別人。

大人常常因為忌諱得罪人,就不由分說先訓斥孩子,而這只會強化「孩子在罵人」的誤判。向對方報以微笑,然後跟孩子接着剛才的話討論一下:「你對變老∕死亡這個話題很好奇是不是?」「是的,有時候一些交通事故有可能讓人失去手臂,你有什麼想問問這位叔叔的?」

本書分為十二章,每半歲為一章,精細劃分年齡段,提出符合各個年齡段的合理的育兒建議。

《我什麼辦法都試過了!理解一到五歲孩子》是作者兩本暢銷法國的親子書中的其中一本,另一本為《他怎麼總找我麻煩?!理解六到十一歲孩子》。兩本書的書名看上去都是家長聲嘶力竭的絕望呼喊,但副書名給出了心理學家的答案:理解孩子。如何理解?運用神經科學和實驗心理學 新的科學發現來理解。

家長當然不必去研讀這些前沿科學的學術論文,本書有嚴密的理論支持,但無難懂的理論表述,作者和繪者已經把科學方法融入生動有趣的文字和圖畫中,助家長解除焦慮,輕鬆掌握營造和諧親子關係的實用竅門。

與普通鉛筆比一比大小。本書開本為130×170毫米。

參考文獻

  1. 文化的概念是什麼,設棧,2019-11-28
  2. 出版社簡介,新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