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揮之不去的鄉愁(劉懿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揮之不去的鄉愁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我揮之不去的鄉愁》中國當代作家劉懿波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揮之不去的鄉愁

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行走於伯蒼先生的詩行里,鬱郁鄉情是揮之不去、欲去還留的悠悠眷念。

寄山,在隱隱約約的記憶里,依稀中略顯清析,回味中卻又漸趨朦朧……

據《洞庭湖志》載:洞庭湖面有團山、寄山和明山三個島,寄山「湖水周遭,浮峙如雞子,本名雞子山,音訛為『寄』」。三山中,寄山雖最小,卻因其人文背景而最神,傳說是秦始皇當年用趕山鞭趕百山去蓬萊,到洞庭湖聽到雞叫,恐泄露仙機,慌忙中將其中的一座寄存於此,故曰寄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先生的書中經典,宛若對寄山真實的寫照。

當然,關於此山的傳說還有很多,不勝枚舉。自古,從這座靈山腳下走出的寒門學子、湖湘子弟,衣錦還鄉、被澤桑梓之人,不在少數。可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從電腦屏幕、書卷故事裡走出來,從四方長城、窩居屋子裡走出來,拋開城市的喧囂和瑣碎的煩惱,帶上愛子和黃臉的嬌妻,一路歡歌一路笑語。

曖曖的陽光流瀉在濕濕的微風裡,陣陣的清香集結在滿滿的嗅覺中。幾聲鶯歌、幾處蝶影,舒適、明快而和諧,濃濃的詩情,洋溢在三月的春光里。

樹繞村莊,水滿陂塘。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有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

從南縣和華容交界處的入口,穿過曲曲折折的水泥小徑,便來到了寄山腳下,躍入眼帘的是沿山數十里的桃林,綿延不盡,如同粉紅色的綢帶,環山緩緩延伸……

粉里透紅的桃花一朵緊挨一朵,擠滿了整個枝條,它們像一群漂亮的小姑娘,正在展示自己婀娜多姿的身材。

一陣微風吹起,花瓣紛紛揚揚,似飛舞的蝶,又似紛飛的雪,美麗纏綿。淡淡的幽香,在恬靜的思緒中彌散,如痴如醉、飄飄欲仙

把掌心溫存在一朵桃花的面孔上,都能聽到桃蕊心跳的律動,聽到這個季節最動人的聲音。 只是那詩中的粉面伊人,不知迷失在誰家的門庭之中……

沿着山腳一條蜿蜒的曲徑,盤旋而上。

連綿的茶梯,蜿蜒着,一波接着一波,層層疊疊,密密麻麻。像一根根碧綠的玉帶纏繞,鬱鬱蔥蔥,蒼翠欲滴,漫山遍野,拾級而上,將你的目光,拉得曲曲彎彎……

《紅樓夢》中的寶玉說過,女兒是水做的,看着就清爽。女性的靈韻無處不在,濃濃綠茵的山野有了那採茶的山姑,也立刻靈動起來。

黃鶯般清脆的歌聲,如流水般清澈,抑揚頓挫,錯落有致。裊裊的餘音在山間迴蕩,宛若天籟之音,美妙蜿蜒,婉轉嫵媚。聞之舒適,賞之素雅,嘗之甘甜。

饑渴的目光,尋聲而至。三三兩兩如山澗嫵媚山花燦爛的茶姑,尖尖箬笠下,青絲漫捲,紫色面紗中的容顏,明媚依稀,卻遮不住那清清淺淺的目光

嘰嘰喳喳的笑容,薄薄潔白飄飄的衣袂,娉娉婷婷妙曼的身姿,盈盈飄逸,爛漫天真。

蔥白靈動的手指,微波起伏,細浪綿綿,鼓鼓的圍兜,很快裝滿了綠色的收成

龍井源頭問子瞻,我亦生來半近禪。泉從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園。

寄山的茶雖比不得西湖龍井那般名揚中外,確也是遠近皆知。

民間相傳,西湖龍井茶分五品:皇帝茶、黃毛丫頭茶、姑娘茶、嫂子茶和婆婆茶。寄山毛尖,因其上吸寄山天地之精華,下納洞庭湖水之靈氣;陽光充足,氣候宜人。因此,其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黃似糙米色,滋味甘鮮醇和,香氣幽雅清高,湯色碧綠黃瑩;葉底細嫩成朵。槍旗俱全,應屬丫頭茶以上品級。

寄山之名不在其高,須臾,即可至山頂。頂上有一圓形水井,據說建於七十年代初期,初用於灌溉飼養貯水,但因無法補漏,且功用不多而廢棄至今。因山頂風大,後來之遊客多用於野炊或露營之用。

沿山頂圓井繞行至寄山之陽,自有一覽眾山小之開闊視野。山下諸村,如注南、楊家鋪(東風)、東方紅、豐城、華東等,盡收眼底。這些地名,留下了歷史深深的烙印。地理位置上,這些村及周邊村聯成一片,從寄山頂俯瞰周邊,可視範圍達兩萬餘畝,且素有油、棉套種的習慣

黃萼裳裳綠葉稠,千村欣卜榨新油。愛他生計資民用,不是閒花野草流。古人頌揚油菜花的詩詞很多,當數乾隆御筆最為經世。對其評價之高,也是逾越古今。

清明前後,寄山之巔,向南而望。山下小河,流水潺潺,村莊古樸,田野空曠,百花競芳,如詩如畫,宛若國畫大師筆下的一幅田園丹青。

一望無際的油菜花,柔情萬種,款款盈盈。朵朵競放,簇簇相擁。層層疊疊,連成片,匯成海,金黃奪目,瀰漫着幽香,沁人心脾

春風一起,油菜花便如潮水般湧來。其勢鋪天蓋地,金浪翻滾,不可阻擋;其身樸素簡單,褪盡鉛華,一任天然。

如潑彩般酣暢,流雲般淋漓。飄逸而溫潤,磅礴而雄渾;奔放而豪爽,熱烈而張揚。 白雲悠然,春風煦曖,大地金黃。蝶舞鶯飛,花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蜂鳴鳥唱,雲彩點綴着藍天的秀麗

或花間嬉戲,或山野奔跑,或花徑徜徉,或乾脆在觸手可及的藍天白雲下,枕着花香,靜靜一眠,把自己放逐在原野。看青山綠水吞吐雲煙,識乾坤之自在;任乳燕鳴鳩送迎時序,知物我之兩忘。如夢似幻,飄飄然欲仙……

寄山,一道道靚麗的風景,並不是大自然的獨創。是心境與美景的融匯,渾然一體;是人文和自然的結合,高度和諧。感受到的不僅是一種美的愉悅,更是一種氣勢,一種震撼和一種無名的感動。

或許,這裡就是你詩意的遠方。無盡的鄉愁再也不用遙遙相望……

[1]

作者簡介

劉懿波,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