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真如白菜(明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真如白菜》中國當代作家明然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我真如白菜

「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

這是近四百年前的「我真」先生,親自題寫的「白菜賦」一文,至今,留存在永平古城中的報本坊內。

2014年金秋的一天,我滿懷虔誠與敬畏,如約來到了贛東北的鉛山縣永平古城,站在了古城西門幸福弄西側的弄口,一座叫做「報本坊」的簡易四角亭子的面前。亭上的「報本坊」三字,剛健孔武,骨相峻美,實為南宋大儒朱熹所親題,亭內的西壁上嵌有一塊青灰色的石碑,碑高150厘米,寬74厘米,碑上刻有白菜一株,賦文兩句:「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

這就是時任鉛山縣知縣的笪繼良笪我真在任時,親手立下的一方碑刻。

笪繼良,字我箴、號我真。江蘇鎮江京口人。他於萬曆十九年時,便高中了舉人。出仕的第二站,他就是來到鉛山做了縣令。後知絳州、署上林、判順天等,後遷工部郎、總河都御史。到了祟楨初年,再次被朝廷起用為戶部郎並出守汀州,授晉河東副使,之後,又因為他的生性耿直,受到當權者的排擠,遂歸隱泉林,著書立說。他一生精於《易》學的研究,著有《鵝湖讀易》、《先師廟祀考》、《汀州府志》、《天心語錄》、《鸜起齋全集》、《經畲堂詩集》等文集,是我國明代著名的詩文家。

「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我靜靜地站在碑前默默誦讀笪繼良撰寫的賦文,細細地體味其中的味道。俗話說「百菜還是白菜好」。恐怕在現實生活里,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白菜的真正味道,真的是只識其色而不知其味了。我仿佛在這看似平淡無奇的短短兩句賦文當中,看見了一個素食布衣,相貌清奇,精神健碩,胸懷寬廣的老者,來到了鵝湖山下桐木江上的大義橋前,站在了永平城頭,正在從歷史的雲煙深處緩緩向我走來。

那是大明王朝的萬曆四十四年的秋天,也就是公元的1616年初秋,瑟冷的寒風呼呼地打桐木江上吹過,攪動了一江秋水,湧起了波瀾。一襲青衫罩體,頭戴小帽,布衣芒鞋,身形瘦削,神情幹練,面目堅毅的漢子,一人一簫一劍,背上斜挎布袋,風塵僕僕地走在鵝湖山下的茶馬古道上,走過了大義橋,進了永平古城的北門,來到了鉛山縣衙的堂前,長長地噓了一口氣。他——就是前來赴任的鉛山知縣笪繼良笪我真。

笪我真履任鉛山縣令期間,正是明王朝後期社會矛盾日益惡化,內憂外患日甚一日,朱家王朝漸趨腐朽沒落的年代。腐敗朝廷的苛捐雜稅,地主、豪紳的巧取豪奪,壓得窮苦人民連氣都喘不過來。

笪我真面對嚴酷的現實,勵精圖治,力改弊政,體恤民情,鼓勵農耕,盡力維護老百姓的利益,使鉛山人民在朱明王朝的橫徵暴斂和地主土豪的盤剝壓榨下得以溫飽度日。

那一日,笪我真帶着兩名衙役,信步走出永平北門,過了大義橋,來到了鵝湖山下北極村的一戶鄭姓農家。笪繼良進門一看,屋裡饑民餓得骨瘦如柴,個個臉帶菜色,頭腳已經浮腫。屋裡的男主人有氣無力告訴笪我真,雜糧和蔬菜都已經吃光了,還將賣了一兒一女換來的幾斗雜糧也吃光了,當下,已經是吃無可吃的了。見此情景,笪繼良立即派一名公差回縣城去請來郎中給鄭家人看病。一面繼續問農人道:「這眼前應該種些什麼作物來抗災自救呢?你的一兒一女是賣給誰家了?」老農答道:「目下種稻子是來不及了。老話說「年養豬,月種菜」。蔬菜下種只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可以吃,尤其是白菜,生長期更短。然後再種蕎麥,晚秋的雜糧和豆子……

聽了老農的介紹,笪我真立即召集北極村的里正和地保前來議事,又派公差「請」來買走鄭家兒女的那個大戶,命他從家裡拉出糧豆一百擔,銀子一千兩,借給縣裡,並立好借據,蓋上了縣衙的大印,然後把借來的錢糧分發給無糧有病的災民們度過饑荒。

回衙後,笪繼良發布告示:責令各村有糧的大戶人家借出糧豆各若干擔,並碾成米皮糠和豆粉,分發給患浮腫病的百姓食用。嚴禁百姓賣兒鬻女,去換食度日,凡已賣兒女者,必須把賣出去的兒女尋找回來,積極開展生產自救,趕種大種白菜和晚秋的雜糧,克服困難,用以脫困。

回衙之後,鄭家人滿臉的菜色在笪我真的心裡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也給他的內心帶來了深深的震撼。他讓人到山中去采來一塊青灰的石板,親自在上面鐫刻上了一株葉、梗、須皆清晰可見,栩栩如生的白菜圖於其上,並在白菜圖的上方題寫了「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的賦文,藉以自律自勉。賦文的大意是說,作為一個地方上的父母官,一定不能只貪圖自己去安逸享樂,不問民間的疾苦,更不知道青菜的滋味。面對自己屬下的子民百姓,一定不能讓他們過着缺衣少食,面帶菜色的日子。

石碑做好之後,笪我真命屬下將其立於縣衙中的醒目之處,用以警示和告誡自己與眾僚屬,都要為民辦事,以人為本,為民謀命。並給新立的石碑取其名曰:「白菜碑」。

笪我真常常對百姓言道:「自己是受命於朝廷來鉛山治縣,定要以民為本,愛民如子,關心百姓冷暖溫飽,體恤百姓悲戚勞苦;定要盡心竭力為民辦事,不慵惰不腐敗,勤政務實,清正廉明,與民同甘苦,休戚與共;定要努力使治下百姓老有所養,壯有所為,幼有所教,豐衣足食,安寧康樂。請各位父老嚴加監督於我,方能讓我不負肩上的責任。」在鉛山,在永平,笪我真用自己的不二言行,踐行了自己為民請命的崇高理想與錚錚誓言。

六年後,笪繼良升任贛州牧,離開鉛山時,鉛山的百姓家家戶戶焚香燃燭,男女老少均皆灑淚送別。老百姓深懷其德,自發集資在永平城北的彭溪橋興建了笪我真的生人祠——「笪公祠」,供奉他的塑像,並將「白菜碑」從縣衙內一併移植到祠內,購置田產,以供祀事。可見笪我真在百姓的心中,是何等的清廉、純潔與高尚?

斗轉星移,淪海桑田。"笪公祠"雖然在戰火中幾經圮毀,但"白菜碑"卻歷經四百餘年的春秋歲月,幾度搬遷,至今仍安然保存在永平鎮的「報本坊」內。它像一位歷經世紀滄桑的歷史老人,在不知疲倦地向世人敘說着一位古代官員廉潔奉公、勤政愛民的動人故事。這是一個將近四百年前的一位封建舊官僚,給今天的人們樹立起來的一個奉公守紀,勤政務實,清正廉明的光輝道德典範,是豎立在今天的人們面前的一面照妖鏡。

今天,面對新的時代,新的形勢,在重拳治貪,嚴懲腐敗,把紀律挺在前的當下,身為人民公僕的執政者們,又該如何以自身的行為來約束和保持「自我的本真」呢?讓內心真正領略白菜的味道,識的白菜的真滋味,讓我們的人民不再度饑荒,臉上不再有菜色,這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實且值得深思的問題。

笪我真,真如白菜。願天底下有更多的「我」真如白菜!我真如白菜!![1]

作者簡介

明然,原名余略遜,別號怡然散人,蠡水客。1962年8月生,江西省都昌縣薌溪鄉千博里村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