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打雁尋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打雁尋父》,粵劇《打雁尋父》傳統劇。又名《百里奚會妻》。

劇目介紹

屬「大排場十八本」之一。春秋時代,虞國公不聽百里奚諫言,接受晉國進貢之璧和出產之馬,取道晉國伐虢。百里奚知晉人奸詐,滅虢後必吞虞,便別了妻兒,到他國求仕。至楚,替人牧馬。秦國穆公欲稱霸西戎,正聘賢選能。知百里奚賢能,即着人用五件羊皮往楚贖百里奚。穆公與百里奚攀談了三日國家大計,見他所談均甚中肯,遂拜為左庶長。一年,虞國饑荒,百里奚之子孟明視攜母尋父,至西岐,母子居於破窯中。明視以打雁為業。一日,進城販賣,偶打聽到百里奚為左庶長後,回稟母親杜氏。杜氏化裝進城打探。分別三十年,百里奚身雖富貴,仍不忘結髮之妻,是日朝罷回府,食不下咽。家人獻計請一彈唱婦人回來彈唱解愁,恰請來杜氏。杜氏唱出當年分別時窮困情況,百里奚詫異,問清情由,夫妻、父子終於團圓。

粵劇《打雁尋父》是公腳與正旦的應工戲,是清末民初新白菜的首本戲。1912年由華天樂班演出。該劇還有何建青根據清同治年間以文堂藏版「公腳貫原本、普天樂出頭」《百里奚會妻》校勘本,刊入1192年《粵劇傳統劇目匯編》第八冊。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1]」、「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陝西的秦腔、山東的呂劇[2]、福建的閩劇、湖北的漢劇、河北的評劇、江蘇的崑劇等。

視頻

打雁尋父 相關視頻

中國戲曲表演教材
中國戲曲絕活展示

參考文獻

  1. 南戲,謀略學,2020-07-19
  2. 山東呂劇大全,戲劇網,201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