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地出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掃地出門》,副標題:美國城市的貧窮與暴利,馬修·德斯蒙德 著,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合理閱讀使一個人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1],全面提升人文素質[2],為走向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內容簡介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房價跌至低谷。一部分房東藉機在貧民區置產向窮人出租,把價格低廉的房子變成了一座金礦。
租房的窮人中,有帶着好幾個孩子的單親媽媽、毒癮纏身但心地善良的男護理師、給房東幹活抵租金的殘障人士。他們與蛇蟲鼠蟻比鄰,水管常年堵塞,水電燃氣說停就停;即便如此,一旦欠租,他們就會被掃地出門。隨後房東再轉手把房租給別人,如此周而復始……
房東、房客、政府部門、私人住房市場,究竟誰在獲利?誰又該為貧窮負責?社會學家馬修·德斯蒙德深入兩個貧民區,採訪三十多名房東,出入驅逐法庭上千次,翻閱無數檔案資料,以八個貧困家庭的生活為線索,講述了他們圍繞居住與生存經歷的爭吵、掙扎與哀求,呈現出一幅美國底層社會的鮮活圖景,從中探問窮者愈窮、富者愈富的根源。
作者介紹
馬修·德斯蒙德(Matthew Desmond)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博士,曾任哈佛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作為一名民族志學者,德斯蒙德關注居住正義、城市生活、底層剝削等議題。已出版作品五種。他的研究曾獲福特基金會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他的文章常見於《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報》等。2015年,德斯蒙德憑藉對驅逐議題和住房政策的出色研究,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2016年,他被評為「影響全美政治議題的五十位人物」之一。
作品看點
★ 項飆教授專文推薦,入選貝拉克·奧巴馬、比爾·蓋茨年度最佳圖書,贏得無數名人和媒體讚譽的非虛構佳作
2019年《時代》2010年代十大非虛構好書;2018年「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新浪好書榜年度十大好書、《好奇心日報》年度圖書、《界面文化》年度書單、豆瓣年度社科·紀實榜單;2017年普利策非虛構作品獎;2016年《紐約時報》年度十佳圖書、美國書評人協會獎,以及《華盛頓郵報》《紐約客》《財富》《科克斯書評》《出版人周刊》《洛杉磯時報》等數十家國外媒體年度最佳圖書
★ 從住房問題切入美國底層社會的日常生活,揭開美國夢的瑰麗幕布,窺探貧富懸殊的險惡深淵
在發達國家的代表美國,「住房」對於窮人來說也是個大難題。相比於富人,他們住的房子不僅老、破、小,而且租金反而比富人區的房子租金還要高。住房條件的巨大差異直接決定了美國富人與窮人截然不同的生活體驗。
★ 少女媽媽、單親爸爸、吸毒的男護理、兇巴巴的女房東……八個家庭的故事,勾勒出數十條迥異的人生軌跡
本書涉及的人物包含美國底層社會的三教九流:有白人,有黑人,有19歲懷孕的少女媽媽,有失去雙腿、獨自撫養兩個兒子的爸爸,還有整天開着車四處收房租的女房東。把這些背景迥異的人串聯起來的是同一個問題:房子。
★ 工作經歷、人際關係、違法記錄、財務狀況……立體地描繪書中人物,忠實呈現底層人民的面貌
作者巨細靡遺地觀察和記錄下了這些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有的在快餐店打工,有的靠福利過活;有的吸毒,有的搶劫;有的可以去牙買加度假,有的卻連交房租的錢都拿不出來。無數生活細節匯成了一張張鮮活的面孔。
★ 法院、房管局、警察局、福利機關……通過美國人與政府打交道的方式,讀懂美國的制度機理
書里的人經常為了房子和政府打交道,而作者則跟着書里的人跑遍了各種機關部門,見證租戶聲淚俱下地懇請法官寬限處罰、無情的治安官驅逐可憐的租客……房租雖然是由市場調節的,但政府的影響始終揮之不去。
★ 毒品小店、房車營地、火災現場……出入眼花繚亂的社會場所,全方位感受美國窮人的生存環境
房子周邊的環境不僅決定房子的質量,也影響着租客的生活。書中的人住的房子有的在溫馨團結的社區,有的被大火付之一炬,有的則乾脆連社區都算不上,不過是幾百輛房車組成的一個營地,裡面還有人24小時販m毒品……
★ 不擺學者架子、不玩深奧概念、不用艱深術語,書寫人人都能讀懂的社會學田野調查記錄
作者在調查期間搬到了書中人所在的社區,和他們聊天、打牌、同吃同住,幫他們搬家、看孩子。這樣的謙遜姿態不僅消弭了雙方的隔閡,還賦予作者通俗接地氣的寫作風格與敘述方式,把學術着作寫得像小說一樣易懂好讀。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時代的知識結構——湯勝天,搜狐,2016-11-04
- ↑ 陳丹青:何謂人文素質教育? ,搜狐,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