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摺疊(嚴雨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摺疊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摺疊》中國當代作家嚴雨龍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摺疊

她發現原來生活是可以摺疊的。於是暗自小小的驚喜了兩陣子。

這沒有理由不高興,微信群升級了,釋放了摺疊群的功能。一大串對她而言頗為懶散的群,便一個一個撿拾起來,像收拾散落在沙發、床頭、洗手間、廚房台板等等處的書籍,一把擼起,在桌子上墩一墩,碼齊了,然後擺放到書架上。微信群就一下子顯得精幹,而又賞心悅目。

她當然有一片蘑菇樣叢生的微信群,家人群、親友群、同學群、同事群------,工作群、購物群、吃飯群、吃藥群、健美群、失眠群------那天路過一片草地,看見幾個女人帶着孩子,在草地上嬉戲,曬着太陽嘮嗑,情形是很愜意的。於是她情不自禁就加入了她們的閒聊,太陽被孩子們追逐着趕到樹林裡了,她們還是意猶未盡,便彼此依依不捨地從林子裡撈出一個曬太陽群。那天身上莫名其妙發癢,在醫院候診處,驚異發現居然有好多人身上也發癢,等着醫生叫號,叫着叫着,就叫出了一個「發癢群」。

每每她打開手機,看見這片蓬蓬勃勃、枝葉扶疏、鬱郁蓊蓊的微信群,無不欣欣然。這好比她家院子裡的竹林,「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嘛。居有生氣,人也清氣。竹林夜雨,晨曉鳥鳴,不禁讓人心旌搖曳,神思遐邇。

似乎只是一陣春風春雨之後,這竹林就越發不可收。竹鞭筍尖,滋生蔓長,橫衝直撞,噼里啪啦,嘰里呱啦,忽啦啦成群結隊擠得滿園都是,「無數春筍滿林生,柴門密掩斷行人。」

日積月累,好幾次她痛下決心,非刪繁就簡不可。當要揮刀割愛時,又犯難了,哪一顆竹子都是親,都包含了一種時光的馨香,春樹暮雲啊,欲去煩冗好睏惑,亦真亦幻難取捨。如此不得不每天再忙還得光顧竹林,小心翼翼打理着。雖然大多時間竹林無語,卻也間有鳥鳴聲聲,這也無妨,儘管欣賞。可人家喜氣洋洋時,她不能到場捧場至少遙寄點讚是應該的,再不濟也該嗯啊作聲,以免親們替她擔心。更何況群情激動,簞食壺漿了,她不截圖以明證,讀數以表情,也就罷了,但起碼是該舉手之勞的,否則睡不安然。尤其讓她心有不甘的是,偶然她有所鬱悶或興高采烈,踱進竹林,自言自語了一聲,整個林子卻杳然無應,方覺自作多情般地尷尬。想到一句話「鳥鳴山更幽」,想就此別過,一別兩寬。然這又未免狹隘了,有道是從來不需要想起,從來不需要客套,這便是最平淡而深沉的情誼。於是,她只能一往而情深,深不見底了。 ,,,,,, 她終究還是眼花了,時時有力不從心的感覺。面對着仍然一如既往蓬勃生機的竹林,惶惶然唯恐辜負了竹林的風情。所幸突然,升級了,她發現原來是可以摺疊的。摺疊不是收藏,不是封存,更不是離棄。而是梳理一下,井然有序,她照樣可以在閒適的時候,打開來一一審視,甚至問好。只是無需疲於應景應情。

很難說她一定是從微信的摺疊功能里,得到什麼啟發,但她確實從網上購買了一系列的收納盒子、箱子、架子。她要把凌亂不堪的生活,好好收拾收拾。生活中有太多太多,割不斷理還亂,棄之不忍,用用尚可的事物了。

當她把收納架子置於靠牆角落的這張桌子旁邊時,被桌角撞了一下,這一下就撞到心上了。她立在那裡,看看桌子,就看出了又一個小小驚喜。

這張桌子跟隨了她,或者說跟隨她的家,將近四十年了。她還清楚記得,當初房子實在太小,只有十多平米,要裝下一個家,顯得十分爆棚。尤其是縫紉機的台面,已經難以承擔兼具辦公桌、飯桌等多功能時,她想添一張方桌。按着方桌的尺寸,把斗室底朝天翻量了個遍,還是沒有找到方桌立足之地。這時是他說的,可以摺疊,床、桌子、椅子等等,都可以摺疊,一摺疊,我們就拓展了生活空間了。

這麼一摺疊,生活果然過得比較自如。

她感謝這張摺疊桌,所以將近四十年的不斷遷徙,始終不離不棄。當然,隨後的三十幾年,已經不再需要摺疊了。感到侷促那完全是房子太小。隨着房子的擴展,一應事物盡情地舒展。起初是客人多的時候,支張開來,以供放茶具,或者朋友玩牌,或者小孩作業等之類。後來房子更大了,就移到角落常年擱棉絮之類。及至有人連摺疊傘都不怎麼習慣,而喜歡用長柄帶勾的傘,甚至還有人特意撐着油紙傘,走在那個雨巷裡時,她的廚房也大了,便將桌子搬入廚房,放瓶瓶罐罐,妥妥的有種油紙傘的感覺。那時還小小的慶幸沒有丟失。物盡其用,更多的是看到了其中過往青澀的生活,總是讓她歡心。

這回看到桌子上雜亂無章,收納到嶄新的架子上後,桌子宛然獨立,她才又一次想起,這桌子本來就是摺疊的。

發現生活可以摺疊時,她喜不自禁,常常向人推薦。這個摺疊桌她想搬到孩子家。原先孩子家、自己家,來來回回,東奔西跑,老是顧此失彼。別不服氣,我們不能不欽佩女人是越老越吃香,似乎所有的孩子家都須臾離不開老媽,老媽就是孩子家的摺疊俠。於是她要把兩個家摺疊起來。可他不行,老男人大多不行,啥都做不了。而人一旦啥都做不了,就只能當「領導」,且是退居二線的老領導。如此整天在孩子家被供奉着,強烈感覺到自己是活生生被她摺疊了。那就無論如何要跑回自己的家舒展舒展,天下哪有自家的自在,高興了腳就架到桌子上,不高興就把剛剛泡好的綠茶,倒了換泡紅茶。沒人會覺得你身體哪裡是否出了問題,非要送你去醫院檢查。

她當然拗不過他了。沒用歸沒用,那也不能把我摺疊起來吧。她想想也對,再想想,或許放下也是一種摺疊。

全身心的舒展似乎也是很難的。綠茶紅茶,紅茶換普洱,腳擱桌子上時,他老有不太自在的自由。於是對她感嘆說,如今有的年輕人聲稱躺平,他想不明白,這怎麼可能呢?人處竹林——人啊,終其一生都在竹林里行走,由得你躺平麼?人自從成為人類以來,不都是一直生活在林子裡的麼?最多只能是摺疊吧,是自我摺疊。

這個摺疊俠是贊同的,說少折騰多摺疊,生活只能是越來越擁堵,需要經常作點摺疊,尤其年紀大了,更應該自覺摺疊摺疊。怎麼摺疊那是你自己的事。

[1]

作者簡介

嚴雨龍,浙江衢州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