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披耶·瑪奴巴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披耶·瑪奴巴功

圖片來自twitter

披耶·瑪奴巴功·尼蒂塔達(泰語:พระยามโนปกรณ์นิติธาดา;RTGS:Phraya Manopakon Nitithada;1884年7月15日-1948年10月1日),原名空·胡達信加(泰語:ก้อน หุตะสิงห์;RTGS:Kon Hutasing),泰國君主立憲後首任總理,當他在1932年發動軍事政變奪權後,被保皇派人民黨人選為內閣總理。1933年,瑪奴巴功由於與人民黨成員之間發生衝突而被政變驅逐,開啟泰國多年的政變模式。[1]

生平

空·胡達信加1884年7月15日出生在曼谷,父親是華姓華人(Huad),母親是嬌·胡達信加(นายฮวด กับนางแก้ว หุตะสิงห์;RTGS:Naihuat Kapnangkaeo Hutasing),兩人都是華裔。他的小學教育在曼谷玫瑰園中學(Suankularb Wittayalai School)就讀,在泰國聖母升天學院(Assumption College)和司法部法學院學習法律,然後留學英國倫敦中殿律師學院(英國倫敦四法學會之一)。完成教育後,他開始在司法部工作,並逐漸爬上傳統貴族階級,最終被授予披耶(Phraya,侯爵)頭銜和賜封的名譽名字瑪奴巴功·尼蒂塔達。1918年,他獲得了拉瑪六世的樞密院席位。

1932年革命之後,拉瑪七世國王在1932年6月27日被迫簽署了臨時憲法,瑪奴巴功被選為過渡時期的內閣總理。他作為保皇派,對人民黨的立憲派進行打擊,他下令禁止政府官員參加者人民黨組織,凡已參軍者須退出。他稱比里·帕儂榮制定的統制經濟計劃是「共產黨人的計劃」,1933年4月2日人民黨被解散,比里·帕儂榮流亡法國,保皇派取得復辟勝利。

1933年6月20日,以披耶帕鳳上校為首的少壯派軍官發動政變,推翻了瑪奴巴功政府,瑪奴巴功坐火車流亡到英屬馬來亞檳城,在那裡渡過餘生。

影片

LSS-EP.1-พระยามโนปกรณ์นิติธาดา นายกฯคนแรกของสยามประเทศ - LONG STORY SHORT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