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拉呱不是閒聊(王義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拉呱不是閒聊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拉呱不是閒聊》中國當代作家王義秀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拉呱不是閒聊

行善積德是中國人一生踐行的行為準則。在思想文化傳播極為落後的年代,普通百姓大多通過言傳身教影響子女及後人,拉呱便是最為簡便有效的啟蒙教育方式。

「拉呱」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的註解是:[方言]閒聊。但在沂蒙山區,拉呱並不僅僅代表着閒聊,特別是給孩子們拉的呱都是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故事,內容包羅萬象,形式靈活多樣。「拉呱,拉呱,一拉就是倆,刀子頭,勺子把,還有小孩玩的咣咣嚓……」這段童謠就是拉呱的生動寫照。

小時候,村裡的小夥伴們經常聚到一起,聽大人拉呱。村里拉呱最好的當數村西頭的二大爺,二大爺識字不多,但記性特別好。老輩講的故事,聽的書,看的戲,過耳不忘。又能說會道,自然就成了村裡的拉呱高手。

冬閒時節,吃過晚飯,大家便早早來到二大爺家。二大爺拉呱不白聽,凡是聽呱的孩子都要剝花生。那時生產隊為保證上交公糧的質量,把花生分到每家每戶要手剝米,剝一百斤花生能掙一、二斤花生米秕子當工錢。由於會拉呱,二大爺家剝花生每年都賺不少便宜。

二大爺拉呱講究技巧。每個孩子分得一瓢帶皮的花生,二大爺便開始拉呱,故事情節一個接着一個,很是動人。如果孩子們困了,便講一個鬼怪故事,驚心動魄。驚險處,令人毛骨悚然。越嚇人,越想聽,聽後的結果是一個人不敢回家。一個人回家,路上老是覺得有人在身後「踢踏踢踏」地跟着你,你走得快他跟得快,你走得慢他跟得慢,頭也不敢回,一溜煙跑回家,渾身冒出一身冷汗。

每晚的最後,二大爺就像說書人那樣講到精彩之處戛然而止,且聽明晚分解。弄得人第二天一直惦記着昨晚的故事,吃過晚飯,又早早地,乖乖地,來到二大爺家。

現在想來,二大爺拉的呱雖然夾雜着一些封建迷信,但大多都是健康向上的。行善積德,懲惡揚善,在當時條件下,是對農村孩子很好的啟蒙教育。

有些呱讓人知敬畏。二大爺拉呱里的最高權力人是老天爺,老天爺在天上,人間的好事壞事他老人家看得一清二楚。好有好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哈蟆兒》講的是有一對老夫妻無兒無女,但二位老人一心向善。老天爺為檢驗二位老人的善心,化作一個多病醜陋骯髒的乞丐來到老人家討要生活。無論乞丐怎麼刁難,老人都真誠對待,老人的善心終於感動了老天爺,老天爺賜給兩位老人一個哈蟆兒子。老人不嫌哈蟆兒子醜陋,精心養育。

哈蟆兒子一天一天長大。終於有一天,哈蟆兒子脫去哈蟆皮,變成了一個英俊的小伙子。小伙子娶了全村最漂亮的姑娘,生兒育女,讓老人享受到人間的天倫之樂,最後為老人養老送終。

然而,故事講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多年後,小伙子在人間時間已到,必須回到天上去,可是當年壓在石板下的哈蟆皮已經腐爛得斑斑點點。沒有了完整的哈蟆皮,小伙子自然不能回到天上,只能在人間直到終老。這個結局雖然有點遺憾,但一家人在人間過着幸福的生活給聽呱的孩子們莫大的安慰。為了印證故事的真實性,二大爺說:「你們看,現在哈蟆的身上還是斑斑點點的。」

好人自有好報,壞人下場可悲。二大爺拉了一個壞孩子糟蹋糧食遭雷劈的呱,讓大家很震驚。說的是一個財主的兒子自幼嬌生慣養,無法無天,胡作非為。每次外出總是拿着鞭子抽打老百姓在路邊種的蕎麥。有一次,父母讓他提着盛着糊糊(粥)的罐子去給家裡雇的長工送飯,他一手提着罐子,一手拿着鞭子抽打蕎麥。突然有一個屁要放,這個壞孩子「異想天開」,竟然褪下褲子把屁放到罐子裡。不一會兒,天空烏雲密布,電閃雷鳴,一個響雷把壞孩子劈倒在地,只見壞孩子身上劈出兩行字:「鞭打蕎麥三十畝,屁刺糊糊一罐子」。聽了這個故事,孩子們的惡作劇收斂了不少,一聽到打雷,就先想想自己最近有沒有做壞事。

有的呱讓人長知識懂規矩。二大爺曾經拉過《傻子學話》的故事讓大家捧腹不止。一個傻子要去相親,但他不會說話,父母便給他一點錢讓他出去學話。在野外山坡上,有兩個木匠師傅正要殺樹,但走過來走過去,怎麼也感覺不方便,一個師傅說:「半空殺樹沒有坐處」。傻子給木匠錢把這句話學會了。繼續往前走,一個推車的農民要過一個獨木橋,很難走,於是感嘆地說:「雙橋好走,獨木難行」。傻子記住了這句話。又來到一個樹林邊,林子裡各種小鳥嘰嘰喳喳,突然落下一隻老鷹,小鳥們嚇得鴉雀無聲。看林人說:「一鳥進林百鳥啞音。」

學會這幾句話,傻子前去相親。開始主人家不讓坐,傻子說,半空殺樹沒有坐處啊,主人忙給拿了坐位;一會兒吃飯了,主人家給了一根筷子,傻子說,雙橋好走獨木難行,主人家又忙給了另一根筷子;正在這時,男主人回來了,正在嘰嘰喳喳的孩子們嚇得鴉雀無聲,傻子說,一鳥進林百鳥啞音。主人家一看這個人可是不傻,還很會說話,於是同意了這門親事。

聽了傻子的故事,大家笑過之後覺得說話做事都要懂規矩、講禮貌

有些呱魔幻神奇,深深地吸引着孩子們的好奇心。二大爺拉過一個叫《隱身帽》的呱,我現在記憶猶新。

說的是一個孝子早晨外出,看到一隻狐仙偷喝人家的酒醉倒在路邊,露出原形。他準備把狐仙殺了賣點錢為母親治病,結果被淚流滿面苦苦哀求的狐仙所打動。鬆了綁,狐仙化作一個英俊的小伙與孝子結拜為兄弟。狐仙不僅治好了母親的雙目失明,而且幫助孝子得到了一頂能夠隱身的帽子。憑藉這頂神奇的隱身帽,孝子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並為國家建功立業。

隱身帽的故事讓孩子們生出無限遐想,總幻想有一天也能得到一頂萬能的隱身帽。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孩子的心靈是一片聖潔的土地,撒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長出什麼樣的果實。拉呱這種古老樸素的講故事形式,最容易被孩子們接受。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定要和孩子多拉呱,多交流。

拉呱不是閒聊,拉呱是很有效的啟蒙教育。[1]

作者簡介

王義秀,曾先後擔任蒙陰縣第三中學語文教師,蒙陰縣廣播電視局(台)記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