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拜謁列寧街(二莽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拜謁列寧街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拜謁列寧街》中國當代作家二莽子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拜謁列寧街

清明節前,春暖花開,鶯飛草長。、

春風撲面而來,是躲也躲不開,春心蠢蠢欲動,是關也關不住。人們紛紛出去踏青訪友,我也想出去走走逛逛,老友邀我去列寧街。

老友告訴我,列寧街在原達縣地區(專區)所轄的達縣(縣)境內。你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繞口呀,可當年的有些地名就是這麼好玩,我老家南充也曾「南充地區(專區)所轄南充市和南充縣」,宜賓等地也有類似的地名。近年行政區劃和地名做了調整,達縣地區現在叫達州市,列寧街屬達川區了,但老友還是習慣叫達縣。

我從成都坐動車出發,一路上綠的麥田,黃的油菜,紅的桃花,白的梨花都從車窗前一晃而過。常言道時光飛逝,此刻我感覺是空間飛逝。眼前的風光飛逝得比時光飛逝還快,仿佛騎白駒過隙,400來公里,僅兩個多小時,我就出平原,穿遂寧,過南充,到達州了。

老友「二水」早已在出站口等我,他之所以叫「二水」是因為他名字里有個「冰」字,朋友們尊稱他「冰哥」,像我這種鐵杆損友,就調侃戲稱他為"二水",或者「水哥」了。不管朋友怎麼叫他,他總以裂嘴笑笑作答,滿臉革命老區人的實誠厚道相。    二水驅車領着我去的第一站是神劍園。他邊開車邊給我們介紹,神劍園就是張愛萍將軍的故居,在達州市區北面近郊羅江鎮,說話着一會兒就到了。曾任國務院副總理和國防部長的張愛萍將軍,長期領導我國的國防工業,我又干過軍工,所以不用二水詳細講解,我一進入神劍園,看到那些實物、照片和文字音像資料,就有一種親切的歸屬感和由衷的自豪感。特別是他那一手獨特而漂亮的行草最具神韻,多年來,不管在什麼地方,我只遠遠一見,不用看落款,就肅然起敬。今天在他的故居又見到他的《神劍》手跡,更是別樣的崇敬。

第二站就是列寧街,二水說:「列寧街在石橋鎮,在神劍園的西邊有70多公里的路程。」我不解的問;「那裡咋有個列寧街呢?」他告訴我:「達縣及川東北一大片地區都是紅軍川陝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你別小看了達縣,達縣是大縣老縣。春秋時期屬古巴國,東漢就設縣了,明朝叫達州,清朝改名達縣。歷史上名人輩出,「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唐朝通州司馬元稹,明朝吏部尚書衛承芳、清代傑出思想家唐甄等都出在這裡。」

真是誰不說咱家鄉好,二水一路邊開邊說:「達縣很有革命傳統喲,1921年吳玉章就來這講演,推動達縣的民主革命和新文化運動,不斷向縱深發展。1926年,陳毅也來達縣做《革命文學之使命》與《民主政治》演講,宣傳馬列主義。」

「1932年紅四方面軍從大別山區轉戰到這邊建立川陝根據地,總部設在通江,東進南進的主戰場就在這一片,我們這是很重要的兵源和物質資源地……」

聽他一路講,我才發現自己雖多次來過達縣,但是對它的了解其實很少。我恨不得馬上就到列寧街看個究竟,也是天遂人願,說話間幾十公里車程就到了。

石橋是一個整潔而清靜的小鎮,列寧街就是一條寬約丈余,長約一里的青石街,街兩邊是連綿的清末民初木質的前店後家式的民房。與我老家南充龍門場當年的樣子差不多,就是一個典型的川東北小場鎮。它最有特色的是四道石牌坊。乍一看這些石牌坊跟別處的差不多,其實它們原本就是清朝同治至光緒年間陸續建立的四道忠孝貞潔牌坊。

但當年紅軍把石牌坊作為宣傳陣地,在前面一塊牌坊的正中央刻有"列寧"二字,字是紅色的,字的大小有一平米左右,結構大氣磅礴,筆畫雄渾有力。旁邊緊挨着有"主義街"三個小字。這就是列寧街了,全稱「列寧主義街」。細看還有:「工農專政」「無產獨立」「打倒國民黨統治」「建立蘇維埃政權」「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三十軍政治部制」……牌坊上刻滿了大大小小的紅軍標語。在牌坊的旁邊還立着一塊石碑,上面赫然刻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牌坊及紅軍標語,中華人民共各國國務院」等字樣。

一一細看,幾道牌坊正面反面,上上下下都刻有紅軍標語。有的字跡清楚,有的已很模糊,有些還明顯被人為毀壞了。其中有一條依稀可辨:「打垮了楊森、田頌堯、劉存厚,要堅決消滅劉湘!紅九軍制」。這個我知道,標語上要消滅的人都是當時的四川地方軍閥,川東以楊森為首,川西以劉湘稱霸,達縣是劉存厚的老巢,他在成都的「劉公館」至今還在。而紅九軍就是大名鼎鼎的許世友將軍的部隊。

我們來到街面上一間門開着的民房,門牌上寫有「列寧街122號1棟1單元」,門楣上有塊"紅九軍政治部舊址"大匾。我們進門去,看到是一個二層天井的院落,房主人是一個六七十歲的大爺,他告訴我們這曾是他伯父易維精的家,伯父時任紅軍中央劇團的政委,所以紅九軍政治部就在此辦公。

「當年這裡紅軍多麼?」我好奇地和他攀談起來。

「多得很,到處都是。1933年紅四方面軍從通(江)南(江)巴(中)南下東進擴大地盤,擴大隊伍,第一站就到這裡,徐向前的「宣達戰役」指揮部就設在這裡。全縣共有兩萬多人參軍,蒲家鄉有700餘人參軍,趙家鄉彭潤生、彭豐根、彭立人一家祖孫三代人都參加了紅軍,達縣還是將軍縣呢。」    他的話使我更好奇:「嗯?湖北黃(紅)安和江西興國才是將軍縣呀!」他接着說:「四方面軍是湖北黃(安)麻(城)起義起家的,後來從鄂豫皖根據地轉戰到我們這裡,黃安那兩百多個開國將軍大多在川陝根據地這塊土地上戰鬥過,而且我們達縣籍的開國將軍就有陳伯鈞、張愛萍、魏傳統、胡華居、侯正果、王文模、劉新權、李中權、任思忠、嚴政、瞿道文和徐斌等12個,你說算不算將軍縣?」我一邊頻頻點頭,一邊追問:「那你伯父呢?」他沉痛地說:「犧牲了,早就犧牲了,犧牲好多人喲,碑廟鄉李中權將軍帶領父母和六個兄弟姐妹,全家9個人都參加了紅軍,他一家就犧牲了六個!」我一時心情沉重得接不上話,心裡在默算,兩萬多人參軍,百餘人倖存,僅兩百分之一,開國將軍僅兩千分之一!

這時,二水輕聲吟起了毛澤東的《到韶山》:「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打破了這種沉默。

像是對這首詩的注釋,我看到牆上貼着2020年還健在的紅軍女戰士,老革命家謝覺哉的夫人,活了107歲的王定國老媽媽回憶易維精政委的文章,充滿對易政委的深切懷念。當時王媽媽還時劇團里的一個小團員,在她眼裡,易政委是文武雙全的大英雄,也是對她這個小妹妹特別關心照顧的好大哥。長征時中央劇團改為前進劇團,易維精政委率領劇團一路為紅軍將士宣傳鼓勁,同時還與西北馬匪拚死血戰,為革命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我默默地在心中感懷犧牲的先烈,被他們的親人,他們的後輩能在此長期堅守,為人們介紹他們的事跡感動。

我繼續在列寧街尋找,想再找一些人家,希望他們是當年標語書寫者的親人,或者標語鏨刻者的後代。希望他們能像易政委的親人後代一樣。給我講一講寫標語的情景,講一講鏨刻標語的故事。

我想在當時的川陝根據地,在達縣,能認字寫字的人很少,會鏨刻字的石匠應該很多。因為這裡到處是石頭,家家戶戶無論是砌豬圈搭牛棚,還是修堡坎壘灶台都由石匠用石頭做的。紅軍宣傳革命最好的辦法就是就地取材,用石匠在石頭上鏨刻標語。列寧街的石刻標語多,鏨刻標語的石匠的親人後人應該多。可是我們訪遍了列寧街,一個都找到。也許當年寫標語,鏨刻標語的人都參加紅軍了,都犧牲了。紅軍走後,他們的親人,他們的後代,都被「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走一個」,「山上的石頭都要過刀」的「刮民黨」斬盡殺絕了?

二水告訴我,確實太殘忍了,莫說留下紅軍的親人後人,鄉親們能把這些石刻標語能保留下來,都想了千方百計的辦法,甚至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

我佇立在整潔而冷清的列寧街頭,望着紅石鏨刻的列寧像,心中泛起隱隱的悲傷。二水見我一動不動的樣子,像是在為先烈們肅立默哀致敬。他就吟道:「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南國風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這分明是我初中背過的陳毅《梅嶺三章》,我倆大致同齡,大概他也學過這詩。

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年了,新中國建國七十餘年了。而今,社會飛速發展,人民幸福安康,祖國捷報頻傳。清明節快到了,我們不需為先烈們燒紙錢,漫山遍野紅的桃花,白的梨花,黃的菜籽花花,都在為先烈們開放,都是給他們的最好祭禮。

告別列寧街時,我說:「當下學黨史,慶百年,列寧街肯定要紅火了。」二水說:「早就該紅火了。」[1]

作者簡介

二莽子,本名張忠輝,四川南充人。1982年四川大學原子核物理專業畢業後從事科研工作,1991年以來長期從事工業管理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