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擇福莫若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擇福莫若重》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三筆》卷六。

原文

國語》載範文子曰:「擇福莫若重,擇禍莫若輕。」且士君子樂天知命①,全身遠害②,避禍就福,安有迨於禍至擇而處之之理③哉?韋昭注云:「有兩福擇取其重,有兩禍擇取其輕。」蓋以不幸而與禍會,勢不容但己,則權④其輕重,順受⑤其一焉。《莊子·養生主》篇云:「為善無近⑥名,為惡無近刑。」夫孳孳為善,君子之所固然,何至於縱意為惡,而特以不麗⑦於刑為得計哉?是又有說矣,其所謂惡者,蓋與善相對之辭,雖於德為愆⑧義,非若小人以身試禍自速百殃之比也。故下文云:「可以全生,可以保身,可以盡年。」其旨昭矣。

注釋

①樂天知命:安於自己的命運,順應天道,沒有過多的憂慮。

②全身遠害:保全生命,遠離禍害。

③安有迨於禍至擇而處之之理:怎麼會有等到天災禍降臨時再選擇輕重而處理的道理?迨於,等到。擇而處之:選擇災禍的輕重而處理。

④權:權衡,比較。

⑤順受:順從,承受。

⑥近:求取。

⑦麗:遭受,遭遇。

⑧愆:過失。

譯文

《國語》記載范士燮說:「選擇福不如重,選擇禍不如輕。」況且這些士大夫君子們能順應天道的安排,懂得性命的限度,保全自己的身體,遠離禍害之地,避免災禍而歸之福地,怎麼會有等到災禍降臨時再選擇輕重而處理的道理呢?韋昭在註解《國語》時說:「同時有兩種福要選擇其中的大者,同時有兩種禍要選擇其中的輕者。」推究起來因不幸而與災禍相遇,形勢不容許自己選擇,就權衡輕重,順受其一種災禍啊。《莊子·養生主》篇說:「做善事沒有求名之心,作惡事沒有求刑的想法。」努力不懈地做好事,這是君子應當做的,何必恣意作惡,而又特別因為不繫於刑罰為得計呢?這又有其他的說法了,所謂惡這種事,與善是相對而言,雖然對德來說是過失之義,不是像小人拿性命去觸犯災難自速遭殃可以相比的。所以《莊子·養生主》下文說:「可以保全生命,可以保全自身,可以終結人的一生。」這裡的宗旨是很明白的。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1]、王應麟的《困學紀聞》[2],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3]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容齋隨筆》[4]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擇福莫若重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