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收割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收割機是由塞勒斯·麥考密克發明的。 收割機它是一體化收割農作物的機械。一次性完成收割、脫粒,並將穀粒集中到儲藏倉,然後在通過傳送帶將糧食輸送到運輸車上。[1]

也可用人工收割,將稻、麥等作物的禾稈鋪放在田間,然後再用穀物收穫機械進行撿拾脫粒。收穫稻、麥等穀類作物子粒和秸稈的作物收穫機械。包括收割機、割曬機、割捆機、穀物聯合收割機和穀物脫粒機等。穀物收穫機械是在各種收割、脫粒工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歷史沿革

1799年英國最早出現馬拉的圓盤割刀收割機;1822年在割刀上方增加了撥禾裝置。1826年出現採用往復式切割器和撥禾輪的現代收割機雛型,用多匹馬牽引並通過地輪的轉動驅動切割器。1831~1835年,類似的畜力小麥收割機在美國成為商品;1851年出現能將割倒的禾稈集放成堆的搖臂收割機;1920年以後由於拖拉機的普遍使用,同拖拉機配套的收割機開始取代畜力收割機。中國於1952年開始生產畜力搖臂收割機和其他類型的畜力收割機;1962年開始發展機力臥式割台收割機和機側放鋪禾稈的立式割台收割機。為適應北方小麥玉米間套作地區收穫小麥的需要,於1977年研製成機後放鋪禾稈的立式割台收割機。

分類

側掛式

採用硬軸傳動, 主要由發動機、 傳動系統、離合器、工作部件、操縱裝置和側掛皮帶等組成。在傳動軸的一端配置0.75~ 2千瓦的單缸二衝程風冷汽油機和離心式摩擦離合器;另一端安裝由減速器和切割刀具組成的工作部件。工作部件的類型很多,常用得為圓鋸片、刀片或尼龍絲。作業時,將傳動軸的鋁合金套管上的鈎環掛在操作者肩下的背帶上,握住手把,橫向擺動硬軸,即可完成切割雜草、灌木等作業。機具重約6~12千克,轉速約4500~5000轉/分。

背負式

用軟軸傳動,一般構造與側掛式割灌機相似,不同的是其發動機背在操作者背上,切割部件由軟軸傳動,發動機功率一般為0.75~1.2千瓦。 發動機與背架之間以兩點聯接並裝有特製橡膠件以隔振。軟軸為套裝在軟管內的鋼絲撓性軸,用以傳遞扭矩。軟管為敷有橡膠保護套的金屬編織網包住的鋼帶纏卷的螺紋管,以防塵土侵入軸內並保持軸表面的潤滑油。割幅一般在1.5~2米之間。

手扶式

由行走輪支承機具重量,由人推動機器前進,由發動機驅動工作部件進行切割灌作業。其構造和工作原理同便攜式割灌機相似。 懸掛式收割機懸掛在拖拉機後面,由動力輸出軸驅動工作部件旋轉,適用於大面積割灌作業。主要由機架、鋸片、傳動裝置、懸掛裝置和推板等組成。割灌作業時,拖拉機後退行駛,工作速度為5公里/小時,可鋸直徑為10厘米的灌木。

臥式

由撥禾輪、一條或前、後兩條帆布輸送帶、分禾器、切割器和傳動裝置等組成(圖 1)。作業時,往復式切割器在撥禾輪壓板的配合下,將作物割斷並向後撥倒在帆布輸送帶上,輸送帶將作物送向機器的左側。雙條輸送帶由於後輸送帶較前輸送帶長,使穗頭部分落地較晚,而使排出的禾稈在地面鋪成同機器行進方向成一偏角的整齊禾條,便於由人工撿拾打捆。臥式割台收割機對稻、麥不同的生長密度、株高、倒伏程度、產量等的適應性較好,結構簡單;但縱向尺寸較大,作業時機組靈活性較差,多同15千瓦以下的輪式或手扶拖拉機配套,割幅小於2.0米,每米割幅每小時可收小麥4~5畝。

立式

被割斷的作物直立在切割器平面上,緊貼輸送器被輸出機外鋪放成條。有側鋪放和後鋪放兩種:側鋪放型收割機由分禾器和撥禾星輪(或撥禾指輪)、切割器、橫向立式齒帶輸送器等組成。割下的作物被撥禾星輪撥向輸送器上下齒帶,輸送器將其橫向輸送到機器一側鋪放。後鋪放型收割機(圖 2)在兩分禾器間每30厘米增設一組帶撥齒的撥禾三角帶、星輪和壓禾彈條,使禾稈在橫向輸送過程中保持穩定的直立狀態,到達機器右側後由一對縱向輸送帶向後輸送,禾稈在壓禾板的配合下在機器後方鋪放成條。這種機型在套種玉米的情況下可不致將禾條壓在玉米苗上,其割幅等於兩行玉米間的小麥畦寬。立式割台收割機結構緊湊,縱向尺寸小,輕便靈活,操縱性能好,適於在小塊地上收割稻、麥。多同7~9千瓦的手扶拖拉機或15千瓦左右的輪式拖拉機配套,割幅1.1~1.2米;還有同2~3千瓦手扶專用底盤配套的小型自走式收割機,割幅1米左右。

操作方法

收割機是一體化收割農作物的機械,一次性完成收割、脫粒,並將穀粒集中到儲藏倉,然後在通過傳送帶將糧食輸送到運輸車上。也可用人工收割,將稻、麥等作物的禾稈鋪放在田間,然後再用穀物收穫機械進行撿拾脫粒。收穫稻、麥等穀類作物子粒和秸稈的作物收穫機械。包括收割機、割曬機割捆機、穀物聯合收割機和穀物脫粒機等。在操作收割機時應注意

1、收割前准本:檢查收割機各個部件是否完好。

2、將機器駛入田地,然後將分草杆拉到作業位置,放下接糧台,將糧食排除閘板拉到"開"位置,接糧袋掛鈎上掛好糧袋,將機器開導田埂垂直位置。

3、調試機器:送塵調節手柄扳到"標準"位置、副變速手柄根據作物的條件,選擇扳到"高速"或"低速"的位置、排草手柄放到"切草"或"排草"位置。

4、降下割台,使分禾器的前端下降到離田地表面5-10cm的地方。

5、將脫離離合器和割取離合器手柄扳到結合的位置。

6、將主變速手柄慢慢向前推,使機器開始收割。

7、當作物開始進入脫粒口後,操作脫粒深度手動調節開關,使穗頭處於脫離深度指示標誌的位置。

8、作物全部收割完後,將割取離合器手柄扳到分離的位置。

9、等到出糧口不再出糧後,將脫粒機離合器手柄扳到分離位置。

10、檢查機器各部件開關是否關好。

11、減小油門,發動機熄火。

12、將收割機駛回置放點並進行一定的檢查與維護。

保養方法

收割機的保養包括整機保養和細小處進行管理.

對連接處的雜物要清洗乾淨、做好潤滑或注油密封;如有易生鏽的部位油漆剝落導致裸露,需要及時塗漆防鏽。如果是橡膠的皮帶,則要擦淨晾乾,防止蟲鼠危害;金屬鏈條可用煤油或柴油清洗,然後放到機油中浸煮15-40分鐘,或者是浸泡一夜,取出晾到不滴油時塗上軟化油,再用牛皮紙包好放置在乾燥通風處,以免霉爛變形。

收割機上還有一些是橡膠和塑膠製品,它們受到日照後極易老化變質,彈性較差,影響來年的使用。在保管這些製品時,最好用石蠟油塗在其表面,然後放置在不受陽光直射的通風乾燥處。塑膠製品和彈簧等物會因長期受壓力或保管不當而變形,因此要把彈簧放鬆,把傳送帶之類拆卸,單獨存放。

另外,有些隨機用的器具,特別是專用工具和各種備用件,需要單獨存放,用完後放到原處,以免亂放造成丟失 。

發展趨勢

收割機的發展趨勢是用新型材料以進一步減輕重量;採用低振動發動機和先進的減振隔振裝置併合理配置機件,以減少振動對人體的危害;提高機械的加工和裝配精度、改進吸排氣系統,以減低噪聲;增設各種安全保護裝置,以提高作業安全性;在懸掛式割灌機上增設灌木切碎裝置,簡化割下灌木的清理工序

視頻

大型聯合收割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