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
---|
|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簡稱青年署、青發署)是中華民國政府有關青年事務的專責機構,其前身為1966年成立的「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13年改制為教育部附屬機關。任務由早期的輔導海外歸國學人就業與創業,徵選青年進入公務單位與國營事業,到今日的包含創業、社會參與、志工服務以及青年旅遊與文化等,發展出多元化之青年輔導工作。[1]
沿革
- 1966年1月28日,行政院成立「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簡稱青輔會)統籌處理全國青年輔導事宜,首任主任委員由教育部部長閻振興兼任,並於行政院召開第一次委員會議。
- 1968年2月,行政院自中美經濟社會發展基金(簡稱中美基金)提撥新臺幣三千萬元,委託臺灣省合作金庫試辦青年創業貸款。
- 1970年1月,在台北縣新店鎮(現新北市新店區)裕隆汽車大坪林工廠內成立附屬機關「第一青年職業訓練中心」。
- 1974年2月15日,行政院核定《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辦事細則》。
- 1982年5月7日,總統令,制定公布《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組織條例》。
- 1986年1月24日,第一青年職業訓練中心更名為「青年職業訓練中心」。
- 2004年9月4日,開始舉辦「青年國是會議」。後陳水扁總統指示青輔會每年舉辦一次青年國是會議,讓青年參與國是及公共事務的機制常態化。
- 2005年3月29日,成立「青年公共參與學苑」。依據2004年11月25日行政院觀光發展推動委員會第9次委員會議決議,成立「國際青年旅遊專案小組」,整合現有公私部門青年旅遊資源,營造友善的國際青年旅遊環境。12月,辦理首屆「青年公共參與獎」(2009年更名青舵獎)。
- 2007年,設置「青年國是會議諮詢委員會」,由與會的青年公民代表組成。建置網站《iYouth青少年國際交流資訊網》(iyouth.youthhub.net.tw),提供國際參與資訊與經驗分享平台。
- 2008年,青年國是會議諮詢委員會擴大編組,成為「青年諮詢團」。10月,青年國是會議更改為青年政策大聯盟。12月,成立「區域志工和平團」,號召青年積極參與在台灣與國際間的志工服務。依馬英九總統青年政策主張及行政院施政方向,擴大推動「青年壯遊台灣計畫」,鼓勵青年認識鄉土、行遍台灣,更推廣台灣青年旅遊在國際知名度。
- 2009年,辦理「青舵獎」以表彰台灣多元文化中的各類青年模範。2月17日推動「青年政策論壇」、「青年團隊政策研發競賽」、「一日首長見習體驗」及「政策研發行動實踐」等四部曲,擴大青年公共政策參與。
- 2013年1月1日,因應行政院組織改造,青輔會降編為「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創業及婦女創業業務移撥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青年就業業務移撥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現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6月19日制定《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組織法》,9月1日實施。
- 2014年1月15日,總統令,公布廢止《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組織條例》。
組織
- 署長一人,職務列簡任第十三職等
- 副署長二人,職務列簡任第十二職等。
- 主任秘書,職務列簡任第十一職等。
- 副署長二人,職務列簡任第十二職等。
- 業務單位
- 綜合規劃及生涯輔導組
- 青年公共參與組
- 國際及體驗學習組
- 行政單位
- 秘書室
- 人事室
- 主計室
- 政風室
- 自從2005年4月11日於台北成立第一家全國級Youth Hub青年交流中心後,陸續增設中區台中、南區台南、東區花蓮及花蓮巴黎客等Youth Hub青年交流中心。(已停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