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化底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文化底蘊

【概念】

文化底蘊是一個人精神成就的廣度和深度,即一個人所秉持的可上溯很久的道德觀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徵。一個具有很深文化底蘊的人,其文化特徵都有淵源及其演變,是長期文化積累從而形成其獨特文化,能對一個地區或者國家產生深遠的影響。 [1]

【個人的底蘊】

包含很多內容.比如知識、經驗、閱歷、為人處事、個人修養與素質,自信、從容、豁達、對人生對社會對一切事情事物的看法,等等等等,不一而足,都包含在底蘊之中了。說白了,底蘊就是一個人的內容。要提升自己的底蘊,首先要多讀書,讀好書,要多思考,少說話.同時注意言行舉行,端莊優雅,沉着冷靜,從容淡定.[2]

【新時代文化自信的歷史底蘊 】

[3]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回望過去,我們不僅為燦爛的5000年中華文明和中國傳統文化所驕傲,而且為中國共產黨近百年革命文化和改革創新精神所折服,為新中國建國70年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自豪。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自豪地說:「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着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新時代文化自信的根基,源於對500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傳承;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動力,來自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文化、社會主義革命文化和改革創新精神的勝利實踐;新時代文化自信的願景,升騰於新中國70年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展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共同構成了新時代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歷史底蘊。

  

一、新時代文化自信源於500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傳承

  新時代文化自信首先源於500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傳承。文化基因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傳統文化通過文化基因得以留存和傳衍,並在新的時空中煥發新的生命力;文化基因的組合構成文化傳統,文化傳統是文化基因的喚醒與復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講道:「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根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從文化意識的萌生髮端,經歷了文化元素的衍生,文化差異、文化衝突和文化認同,文化形態的進化,文化遺產的傳承等過程,經過幾千年文化積澱,遂成強勁的中華文化基因。文化基因融滲於文化的各個層面。在物質文化上,表現為居住、飲食、服飾等方面的固化的文化符號;在精神文化上,與風俗、禮儀、宗教、文學、藝術、制度、法律等緊密聯繫,形成獨具中華特色的文化形式;在最深層的思想觀念上,體現為哲理式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倫理觀。

  中華傳統文化肇始於炎黃時代的根祖文化和龍文化。圖騰的出現,標誌着文化意識的萌生。龍,是華夏始祖創造的文化圖騰符號,是華夏大地氏族部落眾多圖騰的代表。龍圖騰表達出中華民族擁有崇高的品格和遠大的理想。群經之首的《易經》中有「龍躍於淵」「見龍在田」「飛龍在天」的記載。聞一多在他的名篇《伏羲考》中說:龍這種圖騰,「是只存在於圖騰中而不存在於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是「蛇圖騰兼併與同化了許多弱小單位的結果」。龍文化的精神由三個基因片段組成:其一是融合精神,它體現了中華始祖天人合一、陰陽交合、厚德載物、萬物化育的觀念;其二是進取精神,它展現了中華先賢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知常達變、奮發開拓的習慣;其三是奉獻精神,它彰顯了中華祖先心懷天下、德濟蒼生、除苦得樂、福澤子孫的胸懷。伴隨着文化意識的初萌,各種文化元素逐漸誕生,並在文化基因的傳承控制下衍生為豐富燦爛的各種文化。

  自夏商周三代宗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家國天下的政治秩序得以建立,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和原始民主風範,也逐漸被封建宗法等級制度和封建禮教所取代,陰陽五行學說盛行;及至春秋戰國,禮崩樂壞,百家爭鳴,迎來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思想文化繁榮鼎盛的時代,這一時期被贊為「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秦漢隋唐時期,國家統一、民族融合營造了中華文化繁榮發展的良好氛圍,以漢族為主的多民族和睦並存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初步構建,以儒學為核心的儒釋道多元文化體系逐漸成型,以中央集權為特徵的封建等級制度管理體系日趨完善,獨特的漢字文化系統促進了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向海外傳播,四方來朝的漢唐盛世鑄就了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巔峰地位;宋元明清各代,在理學哲學、文學藝術、科學技術、文化典籍、兼收西學等方面都有不少建樹,博大精深的文獻典籍為中華文明提供了重要內容,經史子集,汗牛充棟。這個崇尚和合的大河流域滋養下的農耕文明國家,以克制與隱忍的民族性格,走上了一條以夏化夷、協和萬邦的道路,具有「天下國家」的風範。

  站在歷史角度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本走向呈現出「在堅守本根中走向現代」的總趨勢;其獨特創造在於以「獨特的歷史命運滋潤獨特的人文情懷」、以「獨特的基本國情涵養獨特的文化基因」、以「獨特的發展道路鑄就獨特的文化範式」;(許俊:《中國人的根與魂》,人民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16年版,第96-110頁)其價值理念在於昭示「天下為公,求索大同」的政治抱負,在於「精忠報國,何惜百死」的報國情懷,在於「持節不屈,臨難不避」的浩然正氣,在於「捨身忘家,慷慨赴難」的獻身精神,在於「內聖外王,修己安人」的修道理想;其鮮明特色在於「民胞物與,禮義為根」的民族性,在於「自強不息,惟志惟勤」的堅韌性,在於「厚德載物,有容乃大」的包容性,在於「格物致知,經世致用」的崇實性,在於「因革損益,延續有序」的傳承性。毋庸置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新時代文化自信留存了割捨不斷的優秀文化基因,為新時代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論上的可能性。但僅僅於此還是不夠的,文化自信還需要現實的實踐來支撐。

  

二、新時代文化自信來自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文化勝利的實踐

  新時代文化自信來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40年改革開放勝利的實踐。近代,資本主義工業化浪潮席捲全球,曾經「天朝上國」的美夢被帝國主義列強傲慢的炮艦洋槍擊得粉碎。整個中華民族對文化的自信也就隨之從那個輝煌的寶座上跌落了下來。改變這一現狀、讓整個民族重新找回文化自信的是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文化勝利的實踐,奠定了近代以來整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首塊基石。9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找到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並在隨後的近30年革命鬥爭實踐中,找到了以社會革命推動文化變革的正確道路,並最終建立了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基礎。革命早期的實踐形成了建黨文化。這一階段革命文化實踐的內容有:傳播馬克思主義、組建各種形式的黨組織、辦報宣傳和發動民眾、與反馬克思主義思潮開展論戰、成立全國性黨組織、組織工農革命運動;革命中期和後期的實踐形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文化。其主要內容有:北伐革命文化、左聯革命文化、土地革命文化、抗日革命文化,湧現了許多富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鬥爭文化精神,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等;革命中後期的實踐形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政權建設文化,它包括蘇區革命文化和建國方略文化。194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成立了新中國,標誌着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結束和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開始。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文化勝利的實踐,奠定了整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又一塊基石。1949年10月—1956年9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展了社會主義革命實踐活動,用了7年的時間,基本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主要進行了三大社會主義革命文化的實踐。一是完成了文化宣傳、教育陣地的接管、改造、調整和組建;二是加強了革命理論的學習和對人的思想改造;三是以「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方針發揚民族文化優良傳統,發展人民文學、藝術、戲劇、電影等文化事業,並開展「三反」、「五反」運動和全黨整風運動。1949年,《人民日報》開始向全國公開發行,新華廣播電台正式定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隨着一批大中城市的解放,各地對舊社會出版的報紙、刊物、電台及各類通訊社進行了分別處理,建立起傳播革命思想和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文化的輿論宣傳陣地。這些宣傳陣地圍繞當時國內肅清反動殘餘勢力、肅清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思想影響開展了有力的輿論宣傳。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又着力開展全國動員和宣傳工作,在同美帝國主義的較量中發揚民族自尊心和人民戰爭的偉大傳統。建黨30周年之際,出版了《毛澤東選集》,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指導思想在全國得到廣泛傳播。文藝工作者積極投身現實鬥爭,深入社會生活,創作出一大批以革命戰爭、民主改革為題材,啟發人民政治覺悟,鼓勵人民勞動熱情的優秀作品,如話劇《龍鬚溝》、歌劇《長征》、小說《銅牆鐵壁》、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歌曲《歌唱祖國》、電影《鋼鐵戰士》等,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經過7年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革命文化取得了實踐的勝利,再次增強了整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40年改革開放勝利的實踐,奠定了整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第三塊基石。改革開放4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改革:從實行家庭聯產承包、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到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精準脫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沿海沿邊沿江全方位對外開放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共建「一帶一路」、設立自由貿易區(港),從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到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到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各項利民舉措持續實施。40年改革開放,我們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動搖,勇敢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各方面創新,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以不可辯駁的事實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鮮活生命力,為新時代文化自信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新時代文化自信升騰於新中國70年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再創造

  新時代文化自信,不僅源自悠久燦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的傳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文化勝利的實踐,而且源自新中國70年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再創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再創造集中表現在新時代中國道路文化、中國理論文化、中國制度文化的再創造。

  新時代道路文化再創造堅定了中華民族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中國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模板」「再版」「翻版」,而是中國共產黨人發揚改革創新精神進行集成創新的原創版。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正以嶄新姿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新時代理論文化再創造增強了中華民族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自信的動力。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些理論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新時代理論文化再創造的集中體現,增強了中華民族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自信的動力。

  新時代制度文化再創造堅定了中國人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年3月11日頒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了我國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維護了公民各項正當權利,為我國成為世界先進的現代化國家保駕護航,堅定了中華民族的制度自信,「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新中國70年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再創造,表現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文化的再創造,提升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實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強,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社會文化底蘊】

廣義上的講指人類社2113會歷史實踐過程中人5261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4102富,如儒家思想1653的「和諧」狹義上的文化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其相適應的文化制度和組織機構屬於歷史的範疇,每一社會都有和自己社會形態相適應的社會文化,並隨着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變化而不斷演變。作為觀念形態的社會文化,如哲學、宗教、藝術、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倫理道德等,都是一定社會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並又給社會的經濟、政治等各方面以巨大的影響作用。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