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讓精神書寫不朽(冀宏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文學讓精神書寫不朽》是中國當代作家冀宏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文學讓精神書寫不朽
紅色長治、古老上黨,巍巍太行山、滔滔漳河水。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這是一片神奇的熱土,這是一方美麗的家園。
2018年1月13日上午,「趙樹理杯」全國鄉土文學頒獎會後第二天,在長治市趙樹理文學研究會的安排帶領下,來自全國各地一行十多名作家詩人,終於走進了仰慕已久的趙樹理故居琚寨村採風。還未下車,程江河會長認真地提醒大家:「琚寨村是趙樹理生前深入生活,蹲點調研,尋找創作素材,時間長達八年之久,並創作完成了《鍛煉鍛煉》,《五里坡》等小說的歷史文化古村落。」清凌凌的水來藍格瑩瑩的天,恰在這時,不知是誰恰到好處地用手機播放着這首耳熟能詳的山西民歌,頓時讓人身臨其境,用什麼詞語形容當時興奮激動的心情都不為過。
長治縣蔭城鎮琚寨村,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位於長治縣東南,地處上黨盆地東南邊緣,古名鳳凰村。依山傍水、民風淳樸、風貌古舊、浮生本色、文化底蘊深厚,遠近聞名,此言不虛,的確值得一看。尤其是集儒道佛與一身的古建築玉皇觀寺廟,始建於宋金時期,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曾經吸引着山南海北的商賈大亨、文人墨客、土紳賢士到此。還有保存完好的以明代建築風格為主體的賈、琚、許、張等晉商和耕讀醫馨為代表的名門望族、名居大院,體現了古建築的精湛工藝和古韻古風。琚寨村民居布局嚴謹、規制峻整、高門大院鱗次櫛比、影壁花牆琳琅滿目、各式斗拱石獅、雕梁畫柱、異彩紛呈。匾額、碑碣、古樓、石槽、琉璃、快板、戲曲、傳說等物質非物質文化遺產俯拾皆是,散落於琚寨古村的每一個角落,令人嘆為觀止,大開眼界,堪稱彌足珍貴。更何況還有享譽世界的語言藝術大師、鐵筆聖手、人民作家趙樹理故居在此。一個太行山深處的小村落,竟然匯集着這麼豐富的歷史文化遺韻和中華文明碎片,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探訪走進琚寨古村落,猶如置身歷史、往返古今、探幽入微,感受到趙樹理文學精神以及宗教文化、民居文化、晉商文化和鄉土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魅力,所折射出的濃厚的鄉韻鄉愁。
為我們採風做講解的是琚寨村七十多歲的退休老師許志勤,儘管濃重的晉南方言使人有些聽不太懂,但基本意思能夠領悟。這位許老師好生了得,儼然一付見多識廣的架勢,不可小瞧。聲若洪鐘的許老師仿佛又回到課堂給學生講課,精神矍鑠、快步如飛、連說帶走,另加肢體語言,一會兒變換一處景點。許老師首先興致勃勃地帶我們走到張家大院照壁的磚雕「福」字前,繪聲繪色地說:「那一年來了個德國遊客參觀,看見這個福字上的一個圓圈裡,有一個圖案和德國納粹標誌性的圖案相似,就驚奇地說這兒還有他們的納粹標誌。許老師當即說NONON0,你仔細看看,它和你們納粹標誌方向完全相反。它是我們中國古代吉祥如意的圖案「萬」字。各位作家再仔細看這個「福」字,真是包羅萬象,博大精深,神奇的了不得,從這麼看像個豬鼻子,寓意是在豬拱地球。還有這個形狀像竹節報福。上下左右七十二節,寓意孔夫子的七十二弟子圍坐四周。」
來到玉皇觀的趙樹理故居,許老師更加口若懸河,講起趙樹理頭頭是道,一發不可收拾。當年趙樹理每天早晨起來,吸支順風牌煙,站在賈家大院的第一制高點,觀察着琚寨村的家長里短,柴米油鹽,吃喝拉雜,諸如東家院吃甚,西家院喝甚;誰家漢子勤謹,誰家媳婦愛竄門,他都記在心裡,了如指掌。正是通過長期深入觀察感悟,寫出了小說《鍛煉鍛煉》里「吃不飽」、「小腿疼」等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
午飯時間早過,大家還在琚寨村流連忘返,樂不思蜀。每個人臉上都放射着紅撲撲的亮光,興奮的忘記了啥叫飢餓。快中午兩點時分,在程江河會長的一再督促下,大家才走進琚寨村村委會食堂吃飯。飯菜是晉東南傳統的待客茶飯,年糕、大燴菜、酸菜湯。總而言之一個意思,大冬天的,飯菜和主人一樣實誠樸實,給人熱乎乎的,火辣辣的回家感覺。
等一坐在飯桌前,才感覺到真的餓了。但矜持的作家詩人,寧願肚子受罪,也要人前體面,任何時候都不失矜持的一面,肚子裡早已飢腸轆轆,卻還在溫文爾雅中細嚼慢咽,保持着一付謙謙君子的風度和形象。工作人員一會兒就端上一桌飯菜,但就是沒有上碗。大家有點納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都不好意思張口要碗。一直吃年糕,吃大燴菜。來自遼寧的女作家張靖性情率直,活潑開朗。一上午的採風活動腿勤嘴快,活躍的似一處風景,因網名叫「游泳的浪花,」被大家喚作「花姐。」此刻面對沒有飯碗的尷尬,卻也變的難為情。坐在我身邊低聲問我,為啥不給咱們碗?我也不理解不給碗用意何在。又過了一會兒,「花姐」在忍無可忍中壓低聲音說:「請給我們上碗。」說完後忍不住笑的花枝亂顫,聲音卻低的連自己都聽不清。等年糕快吃飽的時候,才端上一大摞難得一見的大瓷碗。大冬天的趕快盛一碗熱乎乎的酸菜湯,喝的人從頭到腳,由里到外渾身冒汗,真叫大快朵頤。至此琚寨村人的熱心腸真是熱到骨子裡了,至此才恍然大悟琚寨村人吃飯最後上碗的良苦用心。先吃菜,再吃飯,最後端碗喝喝湯,原來是淳樸的琚寨村人的待客習慣和民風鄉俗。一開始吃飯不上碗,是為了讓客人多吃點飯菜。等飯菜吃好了,才上碗喝湯。否則,害怕客人拿心吃不飽,更怕客人誤解說主人小氣,先端上碗讓客人喝湯。
琚寨村的年糕真的挺好吃,那是真正的純天然種植,純手工製作的年糕。長治歸來後即是過年,面對歲歲千篇一律的年夜飯,我總覺得缺點什麼,總會想念在琚寨村不用碗吃的那一頓年糕。金燦燦,軟溜溜,甜而不膩的年糕,像極了琚寨村人站在村口,見到我們時綻放在臉上不摻假不做作的一朵朵笑容。
長治,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長治,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長治,八百里太行最壯美雄奇的一段。惠雨天真,人際溫馨的長治琚寨人,琚寨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我曾親眼看見在數九寒天的中午時分,幾個琚寨村人端着飯碗,蹲坐在大街上和大門外,邊吃飯邊聊天。我也曾坐在採風的大巴車里,聽外地作家們分不清長治和長子這兩個地名的準確讀音,一路上反覆追問。長治的老師反覆耐心地更正講解着:長治讀chang. zhi,而長子讀zhang zi。可是越更正越饒舌越亂套,禁不住令人啞然失笑。我偷偷忍着沒有笑出聲,卻不禁感慨,好一個山西老西兒的方言土語,真有嚼頭。
作者簡介
冀宏偉,1932年出生,山西長子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