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濟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斐濟果(Feijoa)、費約果、鳳梨番石榴、非油果、菠蘿番石榴[1]。拉丁學名Feijoa sellowiana原產地在中南美洲哥倫比亞、 烏拉圭和阿根廷北部,盛產於紐西蘭,果實外皮深綠色,內部類似芭樂。含豐富維他命C。
來源
為了紀念出生在巴西的葡萄牙植物學家João da Silva Feijó 而命名的,他正是發現並採集了斐濟果的人,1815年德國的探險家Freidrich Sellow 把菲油果引進到了歐洲,於是,就在歐洲開始種植了,其中,新西蘭的氣候很適宜斐濟果樹的生長,是一種較為廣泛的庭院果樹。樹葉厚,成橄欖形。春夏之季開粉白色花,靠蜜蜂和鳥類傳遞花粉。[2]
功效
健腦,可活化細胞,滋養腦部(松果體)改善腦細胞及神經系統;還能促進機體褪黑激素及血清素的產生,改善睡眠,添加記憶力,特別是孩子老人經常用腦的朋友要多吃。
菲油果富含維生素C、葉酸、植物纖維,以及多種苷類和黃酮類物質,且具有排毒養顏、降血脂、抗癌等功效,被稱為"水果中的中華鱘"。[3]
消費與使用
斐濟果通常是用水果刀削半,然後用湯匙舀出果肉食用。果實香甜多汁,無比芳香,接近外皮的部份比較堅韌。在新西蘭,斐濟果會被製成果汁飲料,果醬,冰淇淋等,還可以用來製作葡萄酒或蘋果酒,也可以注入伏特加。
水果從樹上跌落時是最佳成熟時,不久其內部肉質開始褐色,果實開始過分成熟。
運輸和銷售
斐濟果成熟後, 果實很容易擦傷,因此斐濟果雖然好吃,卻不適合大量出口。斐濟果可以被冷凍長達一年, 無zh-tw:品質;zh-cn:質量損失。
栽培
在紐西蘭,斐濟果多靠蜜蜂或黃蜂以及中型鳥類傳遞花粉。在美國加州,由知更鳥或蜂鳥傳遞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