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斑痣懸繭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斑痣懸繭蜂
原圖鏈接

斑痣懸繭蜂 [1],Meteorus pulchricornis (Wesmael,1835),屬繭蜂科,其寄主是粘蟲稻苞蟲、單寄生幼蟲體內,在體外結繭。單寄生,大多寄生於2齡幼蟲體內,被寄生者中毒麻痹,不再取食。7-9月發生較多。以蛹在懸繭中越冬。生境在農田、果園、森林。成蟲體長3.5-5.0毫米。

基本資料

生境: 單寄生於暴露性生活的鱗翅目幼蟲。國內報道的寄主有:棉小造橋蟲、棉鈴蟲、紫四眼尺蠖、棉大卷葉螟、桑紅腹燈蛾、桑螟、桑劍紋夜蛾、瓜絹螟、甜菜夜蛾、斜紋夜蛾

國內分布: 河北吉林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陝西,四川,貴州。

國外分布: 日本,土耳其,法國,德國,英國,匈牙利,愛爾蘭,塞浦路斯,荷蘭,波蘭,葡萄牙,瑞典,瑞士,北非。


形態特徵

 斑痣懸繭蜂
原圖鏈接  

成蟲體長3.5-5.0毫米。體黃褐色至赤褐色,並胸腹節、腹部第1背板及腹端為黑褐色;複眼黑色,單眼褐色,觸角自基部至端部淡褐色至褐色;第5跗節末端及爪深褐色;翅透明,翅痣上緣黃色,下部灰褐色,翅脈黃褐色至黃色,端部色較淺。頭光滑具光澤,單複眼距約為單眼長徑的1.6倍,後頭區稍隆起;前胸背板有網狀皺紋,中胸盾縱溝在半部明顯,端半部與盾片中葉端部的網狀皺紋連成一片;小盾片光滑,有光澤,明顯隆起;並胸腹節具粗網紋;前翅徑脈第2段為第1段的2倍,約與第2肘間橫脈等長,回脈對叉式,個別稍前叉式,小脈後叉式,接近盤脈基部,後翅徑室有柄;腹部第1節基半部呈細柄狀,端半部擴大呈三角形,有多數細縱隆線,有氣門窩,但偶爾極小,背板側緣在腹面基部有短距離接觸,其餘背板平滑具光澤;產卵管鞘短於後足脛節。卵長0.25毫米,腎形,淡黃色,卵外有一膠套,套端一側一末端尖的柄,。幼蟲淡黃色,長約6毫米,蠕蟲形。繭長約5毫米,黃褐色,紡錘形,表面粘貼有稀疏的褐色粗絲。末齡幼蟲懸絲作繭,將繭懸掛於植物上。

生長環境

寄主: 粘蟲稻苞蟲、單寄生幼蟲體內,在體外結繭。 發生情況: 單寄生,大多寄生於2齡幼蟲體內,被寄生者中毒麻痹,不再取食。7-9月發生較多。以蛹在懸繭中越冬。

生境: 農田、果園、森林。

地理分布

陝西、河北、河南、山西、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貴州、廣西、福建。

常見繭蜂

中國最常見的繭蜂種類有:麥蛾繭蜂,寄生於 米蛾、印度谷斑螟、煙草粉斑螟、地中海粉螟、紫斑谷螟等幼蟲體外,在倉庫和家庭中常可見到。紅鈴蟲甲腹繭蜂,寄生於紅鈴蟲、金剛鑽、甘蔗小卷蛾、大豆食心蟲等,為卵至幼蟲期寄生蜂;螟蛉絨繭蜂,寄生於粘蟲、勞氏粘蟲、禾灰翅夜蛾、條紋螟蛉、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苞蟲、稻眼蝶、 棉鈴蟲、棉小造橋蟲、斜紋夜蛾和銀紋夜蛾等許多種害蟲的幼蟲,繭似米粒狀,頗為醒目玉米螟長距繭蜂,寄生於玉米螟等幼蟲;斑痣懸繭蜂,寄生 於棉小造橋蟲、棉鈴蟲、紫四眼尺蛾、棉大卷葉螟、 桑紅腹燈蛾、桑螟、桑劍紋夜蛾、瓜絹螟、甜菜夜蛾、斜紋夜蛾、銀紋夜蛾、煙夜蛾、粘蟲、稻苞蟲、梨小食心蟲等害蟲的幼蟲,其繭如小麥粒,有絲懸掛。



參考文獻

  1. 斑痣懸繭蜂. 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