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興經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新興經濟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新興經濟,也稱新經濟(New Economy),是相對傳統經濟而言的一種定性說法,表示經濟運行特徵有了某種革命性的變化。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計算機、通信技術與設備在經濟的各行各業中應用日益深廣,新的生產服務方式、生活消費方式不斷產生,知識,平台、數據成為關鍵的經濟生產要素。隨着認知的加深和關注點不同,新興經濟被賦予了不同的名字,如知識經濟,信息經濟、互聯網經濟,以及近年來廣受關注的數字經濟等。

新興經濟指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主體,由互聯網和新技術革命推動的,以信息化和產業化深度融合、商業模式和體制機制創新、人力資本的高效投入和減少對物質要素的依賴為標誌的一種經濟形態,表現為傳統經濟活動的轉型升級和新興經濟活動的興起。

新興經濟的特徵

當代新興經濟主要包括分享經濟、信息經濟、生物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智能製造經濟等內容,並呈現

以下四個主要特徵:

1、以信息技術突破應用為主導的高新技術作為技術基礎

以計算機、互聯網、移動通信和大數據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中廣泛應用,由此催生電子商務、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等生產生活方式的革命性變革,並與能源、材料和生物等技術創新共同構成新一代高新技術簇,為新一輪社會生產力革命性發展奠定技術基礎。

2、以信息(數據)為核心的經濟要素提高社會生產效率

隨着「雲網端」等信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信息(數據)逐步成為社會生產活動的投入產出要素,大幅提升經濟社會運行效率,促使經濟實現持續快速發展。

3、以智能製造為先導融合構造現代產業體系

智能製造帶動農業生產、城市管理、運輸物流和家居服務等領域的智能化,加快改造傳統產業,推動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三次產業在融合發展中逐步實現轉型升級,形成具有更高生產率的現代產業體系。

4、以貨物和服務多樣化為導向創新社會分工形態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促使生產組織和社會分工方式更趨社會化、網絡化、平台化、扁平化、小微化,個性化定製生產成為重要製造方式,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分享經濟和個體創新創業獲得巨大發展空間。

新興經濟與「三新」經濟

新興經濟是經濟新的驅動力和增長極,對我國經濟轉型,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及時準確反映我國新興經濟發展情況,國家統計局在深入調查研究和充分借鑑國際上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初步提出了我國新興經濟核算的基本概念、原則和方法。在統計領域,一般以「三新」(即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經濟來指代新興經濟。

新產業,指應用新科技成果、新興技術而形成的一定規模的新型經濟活動。主要包括:新技術應用產業化直接催生的新產業;傳統產業通過採用信息技術等現代科技轉化形成的新產業:由科技成果,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推動產業分化、升級、融合而衍生的新產業。

新業態,指順應多元化、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或服務需求,依託技術創新和應用,從現有產業和領域中衍生疊加出的新環節、新鏈條,新活動形態。具體表現為:以互聯網為依託開展的經營活動:商業流程、服務模式或產品形態的創新、提供更加靈活、快捷的個性化服務。

新商業模式,指為實現用戶價值和企業持續盈利目標,對企業經營的各種內外要素進行整合和重組,形成高效並具有獨特競爭力的商業運行模式。主要特點是:將互聯網與產業創新融合;把硬件融入服務;提供消費、娛樂、休閒、服務的一站式服務。

新興經濟核算方法

根據新興經濟特點和基礎資料狀況,新興經濟增加值核算採用生產法和收入法進行核算。

生產法是從生產過程新增價值的角度,衡量新興經濟活動最終成果的方法。新興經濟生產法增加值等於新興經濟總產出扣除相應的中間投入。

新興經濟總產出指生產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從事新興經濟活動生產的所有貨物和服務的價值;新興經濟中間投入指生產單位在新興經濟生產過程中消耗和使用的固定資產以外的貨物和服務的價值。

收入法是從生產過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反映新興經濟活動最終成果的方法。新興經濟收入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個部分組成。

新興經濟增加值核算的基礎資料主要來自新興經濟活動單位的統計資料、財務資料,有關部門的行政記錄資料,以及互聯網平台的相關資料等。由於新興經濟活動具有跨界、融合的特點,

因此,為了準確反映新興經濟活動成果,統計單位應採用產業活動單位。

需要注意的是,新興經濟活動在初始發展階段一般不以盈利為目的,會有大量的投入,特別是研發投入很大,而賬面收益幾乎為零,甚至虧損。在這種情況下,採用何種方法核算總產出、增加值、收入法四項構成,如何將研發活動資本化,需要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