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化縣第八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新化縣第八中學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第八中學,又稱上梅中學,位於湖南省新化縣城關鎮突兀奇特的崇陽嶺。新化八中於民國20年(1931)創辦。當時借縣城青石街原麗則女師校舍,房屋破舊狹窄,不便教學。招收的兩班新生共100人,實在無法擠下。縣內士紳捐田捐款,選擇風景秀麗,面積廣闊,空氣清新,林蔭蔽日的崇陽嶺興建新的校舍。

學校簡介

崇陽嶺歷為新化縣八景之一,嶺上古木森森,綠蔭掩映,鳥語花香,朝暉夕靄,東臨滔滔資水,西與古城相互媲美,相互輝映,相得益彰。清道光《新化縣誌》載,清末名宿歐陽鶴的《崇陽夕靄》浪淘沙:「得失盡相忘,荏苒韻光,楚天江上暮雲螢。好待夜來珠繼照,笛韻悠揚。」這是崇陽嶺的寫照。

辦學歷程

新化八中創辦以來,以嚴謹治校著稱。主事曾廣濟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愛護備至。每當晨曦微露,有他至寢室督促學生起床出操的身影;上課時有他查巡教室的行蹤;晚間自修有他檢查學生溫習功課的聲音。每次周會,也有他即席嘉勉學生、勤奮學習的演講。學校越辦越興旺,成績愈來愈突出。抗戰前夕,畢業五個班的94人,83人考入省立高中,8人升入黃埔軍校和交通技術學校。

抗戰爆發以後,一批省內外知名教師雲集上梅,其中有省內文壇名宿,亦有從滄陷區逃難至新化的知名學者。當時因戰亂,教材供應困難,教師自己動手,編寫《算術》、《代數》、《幾何》、《三角》等教科書,內容充實,形式新穎,編排合理,不僅深受本校學生歡迎,且為外校採用。同時還有中央地下黨員受聘在校任教,以教師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編寫進步書刊,向青年學生進行革命啟蒙教育[1],煥發學生的革命思想和愛國熱情,為解放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嚴謹的校風[2],良好的教學質量,革命的傳統教育,培養造成了大批人才。

辦學成就

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領導下,教學質量穩步提高。1963年,高考升學率達60%,居邵陽地區第一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實行教學常規量化管理和教學改革試驗,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高、初中均獲教學質量優秀獎。高考升學率連續八年在全縣居前三名之列。初中畢業會考近六年一直居全縣百多所學校的前三名,中專錄取人數居全縣之冠。

新化八中自創建以來,以愛國、求實、勤奮、上進為治校宗旨,以「勤、嚴、實、活」的獨特校風,為國家培養了二萬多名人才,有的成為黨政軍各級領導幹部,有的成為享譽國內外專家、學者或知名人。

新化縣第八中學現名為新化縣上梅中學,師資力量雄厚,為新化三重點中學之一。

參考文獻

  1. 啟蒙教育,簡書,2019-07-29
  2. 校風建設主要是靠自我約束,搜狐博客,201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