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婚別(唐代杜甫詩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婚別(唐代杜甫詩作)

杜甫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新婚別》是唐代詩人杜甫所寫的新題樂府組詩「三吏三別」之一。此詩描寫了一對新婚夫妻的離別,塑造了一個深明大義的少婦形象。全詩模擬新婦的口吻自訴怨情,寫出了當時人民面對戰爭的態度和複雜的心理,深刻地揭示了戰爭帶給人民的巨大不幸。丈夫頭天結婚,第二天就要趕赴戰場,新娘雖然悲痛得心如刀割,但她同樣認識到,丈夫的生死、愛情的存亡,與國家民族的命運,是不可分割地連結在一起的,要實現幸福的愛情理想,必須作出犧牲。於是,她強忍悲痛鼓勵丈夫參軍,同時堅定地表達至死不渝的愛情誓言。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公元759年三月,唐朝六十萬大軍敗於鄴城,國家局勢十分危急。為了迅速補充兵力,統治者實行了無限制、無章法、慘無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親眼目睹了這些現象,懷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寫成「三吏三別」六首詩作。這次戰爭,與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的窮兵黷武有所不同,它是一種救亡圖存的努力。所以,杜甫一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批判「天地終無情」,一面又不得不擁護這種兵役;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淚安慰、勸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前線。這首《新婚別》是「三別」的第一篇。

詩歌原文

新婚別

兔絲附蓬麻⑴,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髮為君妻⑵,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⑶。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⑷。

妾身未分明⑸,何以拜姑嫜⑹?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⑺。

生女有所歸⑻,雞狗亦得將⑼。

君今往死地⑽,沉痛迫中腸⑾。

誓欲隨君去,形勢反蒼黃⑿。

勿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⒀。

婦人在軍中,兵氣恐不揚⒁。

自嗟貧家女,久致羅襦裳⒂。

羅襦不復施⒃,對君洗紅妝⒄。

仰視百鳥飛,大小必雙翔⒅。

人事多錯迕⒆,與君永相望⒇。

詩歌翻譯

作品譯文 菟絲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纏繞,它的蔓兒怎麼能爬得遠!

把女兒嫁給就要從軍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丟在大路旁邊!

我和你做了結髮夫妻,連床蓆一次也沒能睡暖;

昨天晚上草草成親,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別,這婚期豈不是太短,太短!

你到河陽去作戰,離家雖然不遠,可已經是邊防前線;

我們還沒有舉行拜祭祖先的大禮呀,叫人怎麼好去把公婆拜見?

我做女兒的時光,不論黑夜還是白天,爹媽從不讓我拋頭露面;

有道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媽盼的是平平安安!

你今天就要上戰場,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間;

多想跟你一塊兒去呀,只怕是形勢緊急,軍情多變。

你不用為新婚離別難過啊,要在戰爭中為國家多多出力;

我不能隨你去,婦女跟着軍隊,恐怕會影響士氣。

唉!我本是窮人家女兒,好不容易才制辦了這套絲綢的嫁衣;

可從現在起我就把它脫掉,再當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着你!

你看,天上的鳥兒都自由自在地飛翔,不論大的小的,全是成對成雙;

可人世間不如意的事兒本來就多啊,但願你和我兩地同心,永不相忘!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