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嫁娘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嫁娘詞》
唐代詩人王建的組詩作品

《新嫁娘詞》唐代詩人王建的組詩作品。這組詩寫一位剛嫁入夫家的新娘的經歷和感受,細緻入微地展現出了唐代新嫁娘的生活,在某種程度上透露了當時的婚姻風俗。全詩寫新嫁娘前三天的生活片段,每首詩各寫一天,其中第三首詩通過寥寥幾筆,就把新娘子欲討好婆婆卻又唯恐得罪婆婆這種進退兩難的心境惟妙惟肖地展現出來,歷來廣為傳誦。

唐代社會雖然封建禮教控制相對放鬆,但新嫁娘剛過門就要試着處理很多錯綜複雜的關係。新媳婦是不好當的。白居易說過,「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這就是這組詩的歷史背景。[1]

作品原文

新嫁娘詞三首[2]

其一

鄰家人未識⑴,床上坐堆堆。

郎來傍門戶,滿口索錢財。

其二

錦幛兩邊橫⑵,遮掩侍娘行。

遣郎鋪簟席,相併拜親情⑶。

其三

三日入廚下⑷,洗手作羹湯⑸。

未諳姑食性⑹,先遣小姑嘗⑺。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未識:一作「不識」。

⑵錦幛:色彩鮮明的華麗的幛子。

⑶親情:親戚。

⑷三日:古代風俗,新媳婦婚後三日須下廚房做飯菜。

⑸羹:泛指做成濃的菜餚。

⑹「未諳」句:意思是還不熟悉婆婆的口味。諳:熟悉。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⑺遣:讓。小姑:一作「小娘」。丈夫的妹妹。也稱小姑子。

其一

鄰家都不認識的人來鬧洞房,只能縮着身子往床里坐。

新郎進門來的時候,鬧洞房的人們紛紛向他索要錢財。

其二 華麗的幛子橫鋪在兩邊,在侍娘的遮掩下行走。 讓新郎在地上鋪好簟席,一起拜見他家的親人。 其三 新婚三天來到廚房,洗手親自來作羹湯。 不知婆婆什麼口味,做好先讓小姑品嘗。

賞析

中唐人以白描敘日常生活,往往曲盡人情。朱慶餘《閨意上張水部》寫洞房花燭夜後的新嫁娘,令人過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詞》內容如朱詩之續,藝術上亦不相讓。古時常言新媳婦難當,在於夫婿之上還有公婆。夫婿稱心還不行,還得婆婆順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古代女子過門第三天(俗稱「過三朝」),照例要下廚做菜,這習俗到清代還保持着,《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風俗,但凡新媳婦進門,三天就要到廚下去收拾一樣菜,發個利市」。畫眉入時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則更為緊要。所以新媳婦總會有幾分忐忑不安的。

「三日入廚下」直賦其事,同時也交待出新婚的特定程序。「洗手」本是操作中無關緊要的環節,寫出來就有表現新婦慎重小心的功效——看來她是頗為內行,卻分明有幾分躊躇。原因很簡單:「未諳姑(婆婆)食性」。考慮到姑食性的問題,頗見出新婦的精細。同樣一道羹湯,興許有說咸,有說淡。這裡不僅有個客觀好壞標準,還有個主觀好惡標準。「知己不知彼」,是不能穩操勝券的。她需要參謀,還要考慮誰來參謀。夫婿麼,十個男兒九粗心,他在回答母親食性問題上,也許遠不如對「畫眉深淺」的問題來得那麼叫人放心。而女兒才是最體貼娘親的,女兒的習慣往往來自母親的習慣,食性亦然。所以新嫁娘找准「小姑」。味」這東西,說不清而辨得出,不消問而只須請「嘗」。小姑小到什麼程度不得而知,總未成年,還很稚氣。她也許心想嘗湯而末敢僭先的,所以新嫂子要「遣」而嘗之。姑嫂之間,嫂是尊長。對夫婿要低聲問,對小姑則可「遣」矣。情事各別,均應服從於規定情景。這兩句切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定的生活情境,寫得細膩傳神。

詩人寫到「嘗」字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讀者去補充了。這樣反覺餘味無窮,體裁的限制轉化為表達的優長。由於詩人善於描寫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理,寥寥幾筆便勾出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嫁娘的形象,生活氣息非常濃厚。

名家點評

《後村詩話》:王建《新嫁娘》:「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張文潛《寄衣曲》:「別來不見身長短,試比小郎衣更長,二詩當以建為勝。

《唐詩絕句類選》:前輩教人作絕句,令誦「三日入廚下」、「打起黃鶯兒」、「畫松一似真松樹」,恃自肺腑中流出,無牽強斧鑿痕。

《唐詩摘鈔》:極細事,道出便妙,只是一真。

《增訂唐詩摘鈔》:同朴語莊,不作麗語。得酒食是議意。

《唐詩別裁》:詩至真處,一字不可移易。

《說詩晬語》: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淡,並人化機。……他如崔顥《長干曲》、金昌緒《春怨》、王建《新嫁娘》,張祜《宮詞》等篇,雖非專家,亦稱絕調。

《唐詩箋注》:新婦與姑未習,小姑易親,轉圜機緒慧轉甚。入情入理,語亦天然。

《讀雪山房唐詩鈔序例》:王建之《新嫁娘》,即其樂府。

《唐人絕句精華》:佳處在樸素而又生動,有民間歌謠之趣。

作者簡介

王建,唐代詩人。字仲初,潁川(今河南省許昌市人)。出身寒微。大曆(唐代宗年號,公元766—779年)進士。晚年為陝州司馬,又從軍塞上。擅長樂府詩,與張籍齊名,世稱「張王」。其以田家、蠶婦、織女、水夫等為題材的詩篇,對當時社會現實有所反映。所作《宮詞》一百首頗有名。有《王司馬集》。 [3]

王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從軍,約46歲始入仕,曾任昭應縣丞、太常寺丞等職。後出為陝州司馬,世稱王司馬。與張籍友善,樂府與張齊名,世稱張王樂府。

視頻

為你讀詩、唐詩三百首:《新嫁娘詞》

'小孩子詩詞比賽,遇上《新嫁娘詞》,他會理解這首詩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