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源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源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天山北麓,伊犁河谷東端,鞏乃斯河河谷地帶。東起艾肯達坂,南與鞏留縣、和靜縣為鄰,東北與尼勒克縣、沙灣縣、和靜縣為界。總人口316002人(2012年),有哈、漢、維、回等34個民族。
縣名因處鞏乃斯河上游,另取「新源」,為新開墾的草原或新開拓的原野之意。哈薩克語稱鞏乃斯,「向陽」之意(據考證為突厥語,後來被蒙語、哈薩克語演變而得)。
地理坐標為東經82°28′-84°56′,北緯43°03′-43°40′地形東高西低、三面環山、西部敞開,東西長約196公里,中部寬約65公里,總面積7581平方公里。境內有鞏乃斯河、卡普河、特克斯河,國道218線、217線,省道316線和那拉提機場構成全縣連接疆內外的主要交通網絡。海拔高度為780-4380米,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目錄
歷史沿革
早期歷史
新源縣(鞏乃斯),先秦為塞人地。
自兩漢迄晉皆為烏孫國土(烏孫漢時屬西域都護府至晉)。
至隋唐被西突厥控制(文帝開皇四年,西突厥臣隋),必國名為石漢那國。唐時屬昆陵都護府代管的鹿州都督府(原為五咄陸部的突騎施牧地)。
遼至元間為察合台汗國,元為阿力麻里行中書省。
明王朝時隸於衛拉特,均為遊牧養生之所。
至清朝政府統一新疆後,伊犁置將軍及道、府、縣,新源被置為厄魯特營遊牧地,劃分為上三旗及下五旗。下五旗在在霍諾海、崆吉斯、哈什一帶,新源全境就包括其中。
光緒十四年(1888年),伊犁設遠縣,新源為寧遠縣(後改為伊寧縣)屬地。
民國時期
民國十九年(1930年),鞏留高縣治後,新源為鞏留縣東郊牧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伊犁行政公署長姚雄經呈報新疆省政府批准,將鞏乃斯遊牧區從鞏留縣劃出,設立恰克滿設治局。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更名為新源設治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0月置縣治,沿用設治國名,為新疆縣。
建國以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5成立新源縣人民政府,下設3個區22個鄉,時隸屬伊犁專員公署,1953年分設為5個區20個鄉。
1956年伊犁專員公署區撤銷,新源縣為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管轄。同年經上及批准,將尼勒克管轄的每四區劃歸新源縣,為新源縣第六區。時新源縣轄6個區23個鄉。
1958年,公社化時期,撤銷區、鄉建制,設立公社、大隊,就在此時,新源縣創建了一批地方國營、公私合營農牧場,時有8個人民公社6個國營農牧場。
1975年8月,因伊犁州機關由伊寧市遷駐奎屯市,新源縣為伊犁地區管轄。
1979年9月,新源縣復為伊犁州管轄。
1984年9月,恢復伊犁地區,新源縣為其所屬8縣一市之一。同時,撤銷公社、大隊建制,設立鄉(鎮)、村,新源縣轄2鎮8鄉6個國營農牧場。
1994年,撤銷阿熱勒托別鄉、塔勒德鄉、那拉提鄉,設阿熱勒托別鎮、塔勒德鎮、那拉提鎮,新源縣轄5鎮、5鄉6個國營農牧場。2000年,新源縣國營農牧場體制改革,撤場並(建)鄉(鎮),新源縣轄6鎮5鄉。同年底撤銷伊犁地區併入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仍歸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2012年,撤銷喀拉布拉鄉,設立喀拉布拉鎮(新政函58號)。2014年10月21日,自治區政府(新政函184號)同意撤銷阿勒瑪勒鄉,設立阿勒瑪勒鎮。至此,全縣轄8個鎮、3個鄉:新源鎮、則克台鎮、阿熱勒托別鎮、塔勒德鎮、那拉提鎮、肖爾布拉克鎮、喀拉布拉鎮、阿勒瑪勒鎮、別斯托別鄉、坎蘇鄉、吐爾根鄉。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新源縣轄6鎮5鄉,有12個駐縣單位,77個行政村。
東片鄉鎮:則克台鎮、吐爾根鄉、阿熱勒托別鎮、坎蘇鄉、那拉提鎮。
西片鄉鎮:塔勒德鎮、肖爾布拉克鎮、喀拉布拉鄉。
中片鄉鎮:新源鎮、別斯托別鄉、阿勒瑪勒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末新源縣總人口316002人,比2011年增加443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8983人,占總人口的28.16%。在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202855人,占新源縣總人口的64.19%,其中:哈薩克族144244人,占新源縣總人口的45.65%;維吾爾族32008人,占新源縣總人口的10.13%。新源縣出生人口6918人,出生率為21.89‰,死亡人口1462人,死亡率4.63‰,自然增長人口5456人,自然增長率17.27‰。新源縣男性人口161547人,占總人口的51.12%,女性人口154455人,占總人口的48.88%。
民族
新源縣由哈、漢、維、回等34個民族組成。截至2012年,哈薩克族人口144244人,占中國哈薩克族總人口的十分之一。
交通情況
公路
2012年新源縣公路總里程2115.6公里。其中,農村公路1753.6公里。通油率縣到鄉達到100%、鄉到村達到65%,新源縣通達率達到95%,客運網絡覆蓋率達到96%。
0503線國防公路貫穿縣境長西,西通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首府伊寧市,東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靜縣。
國道
2012年新源縣縣境內國、省道362公里,國道218和省道316線平行橫貫東西,國道217線穿境而過,成為連接新疆南北、東西的交通要衝,其中218國道從腹部空過。
機場
那拉提民用機場場址位於伊犁河穀穀底,那拉提機場距離新源縣城公路12公里,距離野果林風景區16公里,距離那拉提景區58公里。公路狀況良好。機場等級為4C級,跑道長2.3公里,寬45米,機坪面積20000平米,可以保障ATR和波音737所有系列飛機全載起降。機場性質為國內支線機場,飛行區等級為3C,跑道長2公里,設計機型為CRJ-200、ERJ-145、ATR-72和MA-60等支線飛機。工程以2010年為設計目標年,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540畝,航站航空綜合樓面積2700平米,建設工期為兩年。旅客吞吐量為10.8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為540噸/年,飛機運行架次為2000架次/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源縣地處有「塞外江南」之稱的新疆伊犁河谷東部的鞏乃斯草原腹地,屬伊犁州管轄,地處伊犁河谷地東端,系鞏乃斯河谷地。地理坐標東經82°28'-84°56',北緯43°03'-43°40',谷地東起鞏乃斯河上游支流阿克仁溝,西至特克斯河,東西兩端窄、中間寬,形似仿錘形,為東西向的縱向谷地。東部以阿克仁溝,南部以那拉特山與和靜交界,西南以大吉爾格朗和西部的特克斯河與新源縣相望,北以鞏乃斯河、阿吾拉勒山、安迪爾烏拉山與尼勒克縣為鄰。
新源縣東西長約196公里,中部寬約65公里,總面積997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新源縣地勢東高西低,東南北三面環山,西部谷地最低處海拔759米,東端最高峰4380米。谷地:分為平原、丘陵、山地三大地貌單元。
平原:鞏乃斯河上游為寬展的古冰槽谷,谷地平原由洪積沖積物和河谷沖積物以及河漫灘構成。下游地段由於特克斯河巨大沖積扇向東北傾斜,造成特克斯河沖積扇阻塞鞏乃斯河主谷,使河床沉積墊高,坡度小。洪水季節,鞏乃斯河水溢出,使哈拉布拉一帶河漫灘低階地寬闊,沼澤星羅棋布,蘆葦叢生。
丘陵:鞏乃斯谷地南側,山體低矮,丘陵面積不甚發育。從恰甫河以南至阿拉吐拜,由於代帕山比河裡克提山稍高,前山丘陵稍為發育,由於受到海拔高度的影響,降水充沛,可發展旱農作物,加之受逆溫的控制,是野生蘋果的主要生長地。
山區:鞏乃斯谷地南面的那拉特山,東起艾爾肯達板,西與闊他烏山相連,北面有安迪爾烏魯山、阿爾善山、阿吾拉勒山,整個山勢是東高西低,南陡北緩。
氣候特點
新源縣屬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冬暖夏涼,山地氣候特點明顯。新源縣逆溫帶範圍大,逆溫持續時間長。逆溫帶分布在海拔800-2000米之間,海拔950-1200米間逆溫強度最大。新源縣氣候溫涼、降水多,年均降水量476毫米,年均氣溫6.0℃-9.3℃,極端最高氣溫41.5.8℃,級端最低氣溫-34.7℃,年平均日照時數2693.5小時,無霜期140--180天,年平均蒸發量1285.8mm,風向多以西風及西南風為主。自然災害有乾熱風、大風、雪災、霜凍、冰雹等。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新源縣有鞏乃斯河、恰甫河和過境的特克斯河等河流,河流年徑總流量達25.1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約65.0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儲量6.4億立方米新源縣水域2552.86公頃。
生物資源
截至2012年,新源縣有原始蘋果林10萬畝、野杏8萬畝;有20餘萬畝野生蘆葦資源;野生動物有雪豹、北山羊、棕熊、馬鹿、野豬等。野生植物資源有雪嶺雲杉、歐洲白楊、山柳、樺樹、貝母、甘草、黨參、雪蓮等。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新源縣內蘊藏着鐵、銅、金、煤、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等30多種礦產資源,主要有:鐵、銅、金、煤、石灰石、大理石、水晶石、花崗岩等,探明的極具開採價值的礦種有鐵、煤、金、銅等20多種,其中鐵的儲量近2億噸,平均含鐵量為58%,開採品位為62.5%。
經濟發展
綜述
新源縣2012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6.33億元,比2011年增長18.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85億元,比2011年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39.69億元,比2011年增長30.1%;第三產業增加值15.79億元,比2011年增長11%。三次產業比重為28:52:20。新源縣人均生產總值24326元,比2011年增長16.52%。
第一產業
2012年新源縣農業總產值30.91億元(不含兵團,下同),比2011年增長18.11%,實現農業增加值18.00億元,比2011年增長18.2%。其中:種植業增加值7.14億元,比2011年增長3.83;林業增加值1.89億元,比2011年增長12.09%;牧業增加值8.70億元,比2011年增長35.53%;漁業增加值0.03億元,比2011年增長11.73%;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0.23億元,比2011年增長9.41%。
2012年新源縣農作物播種面積93.7萬畝,比2011年增加3.48萬畝,比2011年增長3.86%;其中:糧食播種面積73.03萬畝,增加3.62萬畝,比2011年增長5.21%;油料播種面積5.45萬畝,減少1.25萬畝,比2011年下降18.70%;甜菜播種面積5.69萬畝,增加0.50萬畝,比2011年增長9.61%;麻類播種面積1.80萬畝,增加0.66萬畝,比2011年增長57.6%;蔬菜播種面積0.71萬畝,減少0.95萬畝,比2011年下降57.01%。
第二產業
2012年新源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產值47.18億元,比2011年增長12.63%,工業產品銷售率88.73%。新源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6.93億元,比2011年增長16%,其中:資質等級三級以上的建築企業實現產值9826萬元,比2011年增長2.2%,建築企業房屋施工面積8.3萬平方米,比2011年增長40.4%,房屋竣工面積8.3萬平方米,比2011年增長42.1%。
第三產業
2012年新源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億元,比2011年增長58.53%。新源縣製造業投資18.3億元,比2011年增長63.79%;電力、煤炭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18005萬元,比2011年增長27.31%。
2012年新源縣房地產開發投資5.1億元,比2011年同期增加3.8億元,比2011年增長3.03倍。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38.25萬平方米,比2011年增長1.15倍,其中:住宅施工面積28.17萬平方米,比2011年增長99%;商品房銷售12.8萬平方米,比2011年增長1.6倍;商品住宅銷售額3.8億元,比2011年增長2.62倍。
2012年新源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7億元,比2011年增長15.9%,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9億元,比2011年增長18.1%,占整個市場的比重為56%;鄉村消費品零售額7.7億元,比2011年增長13%,占整個市場的比重為44%。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13.4億元,比2011年增長15.1%;住宿業餐飲業4.2億元,比2011年增長16.7%。
社會事業
教育
2012年新源縣擁有學校56所。普通中學19所,其中一貫制12所,初中2所,完中3所,高級中學2所,小學37所,公立幼兒園45所,私立幼兒園7所,職業高中1所。新源縣中小學在校生45288人,比2011年下降0.34%。其中:小學在校生26257人,比2011年增長0.057%;普通中學11262人,比2011年下降1.47%;高中在校生7769人,比2011年下降0.025%;學前教育幼兒總數10126人,比2011年的9629人增加497人,比2011年增長5.16%。
文化
2012年新源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5個,縣文化館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1個,圖書館1個,檔案館1個,人民廣播電台1個,電視台1個,夏牧場牧業電視台1個,鄉鎮廣播電視站11個,廣播電視鐵塔5座。中央及各省節目廣播人口覆蓋率100%,本縣節目廣播人口覆蓋率89.3%;中央及各省節目電視人口覆蓋率100%,本縣節目電視人口覆蓋率87.9%;有線電視用戶2.612萬戶(不包括未聯網用戶)。
衛生
2012年新源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94個(包括村衛生室116個)。其中縣級機構6個;鄉鎮衛生院10所,醫務室1所,個體診所47個,門診1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新源縣衛生技術人員88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60人,註冊護士2225人。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體育
2012年新源縣共開展大型全民健身活動20次,參與群眾2萬餘人,觀眾累計達十幾萬餘人次,承辦1項自治區級體育比賽,2項州直體育比賽。
民俗風情
肉孜節
波斯語的音譯,意為「齋戒」。肉孜節是伊犁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族、回、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的盛大節日之一,時在伊斯蘭教曆10月1日。肉孜節也叫開齋節,因為伊斯蘭教規定每個成年穆斯林在齋月(伊斯蘭教曆)必須封齋一個月,封齋期間每日吃兩餐,在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餐,穆斯林們封齋一個月後,為慶祝齋功圓滿,要舉行開齋儀式,所以得名。
納吾熱孜節
每年陰曆春分日,是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的傳統節日納吾熱孜節。「納吾熱孜」來自波斯語,意為「春雨日」。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按照自己的風俗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家家戶戶都用羊肉、大米、小米、麥粒、奶疙瘩等食物混合煮成「納吾熱孜飯」,親朋摯友走家串戶祝賀新年,吃「納吾熱孜飯」,互相祝願在新的一年裡,人畜興旺,五穀豐登。
古爾邦節=
肉孜節後第70天,伊斯蘭教曆12月10日即是古爾邦節。古爾邦節也有寫作「庫爾班節」,阿拉伯語稱「爾德?古爾邦」,「爾德」意為節日,「古爾邦」,漢字譯為「宰牲節」。逢古爾邦節到來,維吾爾、哈薩克、回等民族家家戶戶不僅宰殺牛、羊,還要精製糕點,穿新衣,戴新帽,沐浴盥洗,舉行節日會禮和宰牲儀式,人們互相拜節、問候,熱情招待來拜年的客人,還舉行各種慶祝活動,歡歌曼舞,賽馬、刁羊,熱鬧非凡,使整個節日洋溢在歡樂的氣氛中。
名優特產
沙棗
沙棗(別名桂香柳、香柳、銀柳)在中國主要分布在西北各省區和內蒙古西部。少量的也分布到華北北部、東北西部。大致在北緯34度以北地區。天然沙棗林集中在新疆塔里木河、瑪納斯河,甘肅疏勒河,內蒙古的額濟納河兩岸。內蒙古境內黃河的一些大三角洲(如李化中灘、大中灘)也有分布。內陸河岸的沙棗林,多呈疏林狀態,面積較大,僅額濟納河西河林區就有沙棗林69000多畝。人工沙棗林則廣布於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和內蒙古等省(區)。
饢
饢,是新疆各兄弟民族喜愛的主要麵食之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饢的品種很多,大約有五十多個。常見的有肉饢、油饢、窩窩饢、芝麻饢、片饢、希爾曼饢,等等。據考證,「饢」字源于波斯語,流行在阿拉伯半島、土耳其、中亞細亞各國。維吾爾族原先把饢叫做「艾買克」,直到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後,才改叫「饢」。
烤肉
烤肉的方式有很多,有串起來至於無煙煤的烤爐上,邊烤邊撒細鹽、辣椒麵、孜然,肉香和調料的香味撲鼻而來,其景生動又熱鬧。還有用鋼筋焊好的鐵架子,把調好料的羊肉、排骨肉、裡脊肉串在上面,放進饢坑裡烤,烤好的羊肉串色澤油亮、辣椒麵紅亮、孜然鮮綠,給人以色香的誘惑力,站在烤肉攤的邊上,羊肉串吃到嘴裡,肥香熱辣,風味無窮。羊肉串好吃可烤起來還有很多的講究在裡面的。一是串肉要肥瘦間隔,肥肉邊烤邊流油,能使烤出的羊肉不干硬,二是串肉的工具也大不相同,在北疆大都用鐵絲、銅絲砸匾了串肉,而在南疆的很多地方人們大都用紅柳枝串肉,烤熟後還帶有淡淡的植物清香。
風景名勝
那拉提風景區
那拉提風景區,有6000餘公頃的野生果林;有近百平方公里的葦湖,沼澤地;有天山中部高山草甸自然保護區;有蜿蜒穿行於峽谷林莽間的鞏乃斯河,恰甫河。 [1]
唐加勒克紀念館
新源縣唐加勒克紀念館位於縣城南郊唐加勒克、阿西姆紀念碑院內,於2003年9月建成,館址占地面積44畝,紀念館建築面積為1273平方米,頂端設有白天鵝雕塑,總高度39.6米,總投資170萬元,其中社會各界集資70萬元,縣財政投資100萬元。室內設有民俗風情展廳、文物展廳(11間)及其他輔助設施。館內現藏有珍貴文物19件,其中國家二級文物1件、國家三級文物12件,6件輕青銅器待有關專家鑑定,一般文物22件。[2]
點將台
點將台位於新源縣阿勒馬勒鄉東部5公里南側山坡,南靠那拉提山,東西北三面開闊。長400米,寬300米,高10米,北距鞏乃斯河800米。是別失八里王屯軍鞏乃斯河谷時的「點將台」。
所獲榮譽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春季休閒百佳縣市。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特色小吃百佳縣市。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視頻
新版新疆新源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