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野豌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疆野豌豆 |
中文名:新疆野豌豆 學 名:Vicia costata Ledeb. 別 稱:肋脈野豌豆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 目:薔薇亞目 科:豆科 亞 科:蝶形花亞科 族:野豌豆族 屬:野豌豆屬 組:大葉野豌豆組 種:新疆野豌豆 命名者及年代:Ledeb.,1830 |
新疆野豌豆(xīn jiāng yě wān dòu,學名:Vicia costata Ledeb.)是豆科、野豌豆屬植物。多年生攀援草本,高20-80厘米。莖斜升或近直立,多分枝,具棱,被微柔毛或近無毛。偶數羽狀複葉頂端卷鬚分支,托葉半箭頭形,脈兩面凸出;小葉3-8對。總狀花序明顯長於葉,長3-11朵一面向着生於長6-11.5厘米的花序軸上部,微下垂;子房線形。莢果扁線形,先端較寬。種子1-4,扁圓形,直徑約0.3厘米,種皮棕黑色,種臍長相當於種子周長的1/6。花果期6-8月。 分布於蒙古、俄羅斯(中亞地區)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東北、內蒙古(古錫盟的西部、烏盟北部、巴盟北部、伊盟西北部、阿盟東部)、西北、新疆、西藏等地。生長於海拔550-3700米的乾旱荒漠、礫坡及沙灘。 新疆野豌豆是優質飼用植物,各類家畜四季均喜食。在開花、結莢期,羊喜採食花和嫩莢果。可放牧利用、刈割青飼,也可刈割曬制乾草。 [1]
新疆野豌豆形態特徵
新疆野豌豆是 多年生攀援草本,高20-80厘米。莖斜升或近直立,多分枝,具棱,被微柔毛或近無毛。偶數羽狀複葉頂端卷鬚分支,托葉半箭頭形,脈兩面凸出;
小葉3-8對,長圓披針形或橢圓形,長0.6-1.8(-3.4)厘米,寬0.1(0.2)-0.5厘米,先端鈍或銳尖,具生尖頭,基部圓或寬楔形,葉脈明顯凸出,上面無毛,下面被疏柔毛。
總狀花序明顯長於葉,長3-11朵一面向着生於長6-11.5厘米的花序軸上部,微下垂;花萼鍾狀,被疏柔毛或近無毛,中萼齒近三角形或披針形,較長;
花冠長約1-2厘米,寬0.3-0.8厘米;黃色,淡黃色或白色,具藍紫色脈紋,旗瓣倒卵圓形,先端凹,中部縊縮,翼瓣與旗瓣近等長,龍骨瓣略短;
子房線形,長約0.6厘米,寬僅0.1厘米,胚珠1-5,花柱上部四周被毛,柱頭頭狀。莢果扁線形,先端較寬,長2.6-3.5厘米,寬0.5-0.8厘米。
種子1-4,扁圓形,直徑約0.3厘米,種皮棕黑色,種臍長相當於種子周長的1/6。花果期6-8月。 [2]
新疆野豌豆生長環境
新疆野豌豆生長於海拔550-3700米的乾旱荒漠、礫坡及沙灘。 在中國新疆生長於天山北麓海拔1500-2000米的荒漠草原區。 [3]
屬旱生植物,見於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及山地草甸區內,喜生於礫石質丘陵坡地及河谷,分布地區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較強,能在砂礫質瘠薄的土壤上生長。在河谷兩岸、土層較厚的沙壤土上生長更旺盛。 [4]
新疆野豌豆分布範圍
分布於蒙古、俄羅斯(中亞地區)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東北、內蒙古(古錫盟的西部、烏盟北部、巴盟北部、伊盟西北部、阿盟東部)、西北、新疆、西藏等地。[5]
新疆野豌豆生長習性
新疆野豌豆根系發達,根深入土達100-150厘米,其有短根狀莖。分枝多,形成大量攀緣莖,枝葉茂盛。在中國內蒙古呼和浩特地區(栽培)4月中旬返青,在巴盟烏拉特草原地區5月初返青。生長快,6月中旬達開花盛期,7月中旬第一批種子成熟,種子易脫落。老枝雨季之後仍能連續開花,秋季結子,但數量均比第一批少。再生性良好,據在中國內蒙古巴盟烏拉特中旗測定,6月15日刈割時,正值盛花期,平均株高40厘米,到9月25日,再生植株平均高達50厘米,並能開花,結少量莢果。
新疆野豌豆繁殖方法
播種前要精細整地,清除雜草,施用適量的基肥。因共生根瘤菌可固氮,一般不需使用大量的氮肥,施用適量的磷、鉀肥可提高產草量和延長利用期限。種子硬實率較高,發芽率低,在播種前應通過晾曬、擦破種皮、熱水浸種及化學處理等方法進行種子處理。播期以春播和夏播為主,秋播不宜過晚。通常的條播行距為40-60厘米,播種深度3.5-4厘米,播種量95-145千克/公頃。可與一年生作物間作,既保證當年的收益,又保護肋脈野豌豆不受其他雜草的危害。人工草地可與多年生禾草混播,既提高了牧草品質,又使細長的莖蔓有所依附,減少地面鬱閉,防止下部葉片脫落,提髙產量。種子產量不高,結實不集中,成熟易脫落,應注意適時採收。
新疆野豌豆主要價值
新疆野豌豆枝葉茂盛,草質好,是優質飼用植物,各類家畜四季均喜食。在開花、結莢期,羊喜採食花和嫩莢果。可放牧利用、刈割青飼,也可刈割曬制乾草。其利用方式與野豌豆屬的其他栽培草種(如山野豌豆、箭箸豌豆等)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