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即事·宦途流落似長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新秋即事·宦途流落似長沙》是北宋詩人王禹偁之作。
他是北宋改革派[1]的先驅、倡導古文運動的旗手,他的政治活動和詩文創作都體現着關心人民疾苦、注重國是的積極進取精神。王禹偁在中國政治史和文學史上都是一位極為重要的人物。
他的長篇詩歌,敘寫自己生平事跡與懷抱,能揮灑自如,暢所欲言,已開宋詩散文化、議論化風氣[2]。林逋盛讚他:"縱橫吾宋是黃州。"胡仔也說:"國初沿襲五代之餘,士大夫皆宗白樂天詩,故王黃州主盟一時。"(《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二)
“ |
宦途流落似長沙,賴有詩情遣歲華。 吟弄淺波臨釣渚,醉披殘照入僧家。 石挨苦竹旁抽筍,雨打戎葵臥放花。 安得君恩許歸去,東陵閒種一園瓜。 |
” |
— [北宋]王禹偁 |
作者簡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字元之,濟州鉅野人。北宋詩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敢於直諫遭貶謫。北宋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於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宋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後貶至黃州,故世稱王黃州,後又遷蘄州病死[3]。
敢於直言
於淳化二年(991年)由右拾遺擢升為中書侍郎、捧玉冊玉寶;但由於「斷佞」而結怨於京都巨僧;特別是為徐鉉[4]辨誣,與尼道安構成劍拔 張之勢。王禹偁的獎掖後進,使「業悖而行悖」者聚而造謗;他草制誥之詞,多不虛飾,又為同僚所側目。因此,宋太宗借王禹偁為徐鉉辨誣事,於淳化二年九月解其知誥制,第二日便貶為商州團練副使。這是王禹偁遭受的第一次打擊,思想有所消沉。他借耕殖商山以遣日。王禹偁還經常到山野中訪察民俗民風。人民的痛苦,吏治的腐敗,還使他寫成上追杜甫、白居易所發揚的現實主義詩風的《感流民》詩。《莊子》成了他這期間枕邊必備書;長日的不適,則披羽衣道服。在長洲,他曾仰慕南園;而今在商州,則又移情於商州:「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山副使家。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春居雜興》其一)。有終老於此之志。在政治上失意,卻於詩歌方面收穫頗豐,在商山期間,是王禹偁詩歌[5]創作的盛期。
視頻
新秋即事·宦途流落似長沙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對於北宋時期所興起的詩文革新運動的探索,搜狐,2020-09-03
- ↑ 宋詩散文化議論化特徵的形成原因,道客巴巴,2019-06-11
- ↑ 王禹偁簡介,古詩集
- ↑ 曠世奇才徐鉉其人其事,新浪博客,2011-01-03
- ↑ 王禹偁的詩文全集,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