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聞事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聞事業
圖片來自天銳股份

新聞事業,是新聞機構及其各項業務活動的總稱。[1]新聞事業的性質,按照馬克思主義社會結構理論,新聞事業在社會結構中處於上層建築意識形態領域,按照馬克思主義基本矛盾學說,作為意識形態一部分的新聞事業的性質,是由經濟基礎的性質來決定的。

現代新聞事業主要包括報社、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新聞期刊等專業機構,以及它們運用採訪、編輯、通聯、出版、發行等組織系統以及新聞體裁和編排技術手段所從事的新聞傳播活動。[2]

本質屬性

1、表述:新聞事業區別於人際新聞傳播活動,有以下特徵:①有合法的新聞傳播機構;②採用各種新聞傳播手段;③擁有以傳播新聞為職業的專業人員;④面向社會,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

2、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社會現象和社會行為最好的方法

「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係,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係。這些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豎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着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

上述這段話就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學說和社會結構理論的原始文本。分析新聞事業這種社會現象(社會行為),揭示其本質屬性,必須運用這一理論。

按照馬克思主義社會結構理論看問題,新聞事業在社會結構處於上層建築中的意識形態部分

按馬克思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學說看問題,作為意識形態一部分的新聞事業的性質,由經濟基礎來決定。

3、理解:(1)這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基本矛盾學說和社會結構理論來觀察新聞事業這種社會現象得出的結論;(2)這一性質明確表明,新聞事業屬於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也就是說它是一種精神力量,或者說是一種「批判的武器」;(3)這一性質還表明經濟基礎的性質對新聞事業的性質具有決定性作用。

性質的二重性

1、二重性:新聞事業的本質屬性既具有社會性,在階級社會中又具有階級性,是社會性和階級性的統一。

2、社會性:(1)新聞事業的社會性,是指新聞事業要面向整個社會,為各個階級的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2)新聞事業的社會性由下列因素決定:第一,新聞傳播公開面向全社會,接受者是社會上的不特定的大眾;第二,新聞傳播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反映的是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各政黨各集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生活。第三,不管哪一階級哪一集團的新聞傳媒都會追求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同。

3、階級性:(1)新聞事業的階級性,是指在階級社會中,新聞機構及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傳播過程中表現出的立場和觀點,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為一定階級服務。(2)新聞事業的階級性由下列因素決定:第一,新聞事業的行為主體,包括傳播主體和接受主體,都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第二,新聞事業在一定的國家和社會制度下所受到的控制,能反映和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第三,新聞事業的性質由經濟基礎的性質決定,反映和代表一定階級利益的經濟基礎,決定了新聞事業要反映和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和要求。

4、觀點辨析:

1.有人提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聞事業要搞「產業化」。

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第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聞事業要在某些領域特別是在經營和流通領域按市場規律辦事,這是必需的,但這並不等於整個新聞事業要按市場規律辦事,要搞產業化。第二,新聞事業的主體活動是新聞采編活動,新聞采編活動有其固有規律,就是新聞價值規律和宣傳規律,而不是市場規律。第三,新聞事業「產業化」這一觀點的要害在於一個「化」字,如果「產業化」了,那就意味着新聞事業的一切活動包括新聞采編活動和經營活動都應以追求經濟效益為最高目標,這與中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以社會效益為最高目標的價值標準背道而馳。因此,我們必須明確反對新聞事業「產業化」的觀點,新聞事業的本質屬性只能是它的上層建築意識形態性質,我們決不允許用「產業化」的提法來衝擊和淡化新聞事業的上層建築意識形態性質。

2.有人提出,在中國新聞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聞事業應該由黨和政府的喉舌轉變為一種「純信息」的載體,不應該體現一黨傾向,不應該成為某一黨派之喉舌,要「中性化」。

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第一,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任何新聞報道都是新聞工作者主觀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反映和認識,因此,一切新聞報道都不是「純信息」。第二,這個觀點的要害就在於否定新聞事業的階級性,否定中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黨性。因此,我們必須明確反對所謂新聞報道不應有傾向性,而應「中性化」的觀點,決不允許借新聞改革的大旗來淡化、削弱和否定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

特性

1,新聞事業是精神武器,不具有強制作用。

1.1這一特性是新聞事業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範疇的上層建築與非意識形態範疇的上層建築相比較而言的。

1.2這一特性要求我們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只能通過客觀、真實的事實報道和公正、說理的新聞評論來影響公眾的思想和行動,而不能用命令和教訓的口吻對公眾講話。

2,新聞事業用新聞手段反映經濟基礎和社會生活,政治性強。

2.1.這一特性是新聞事業作為一種意識形式,與其他意識形式相比較而言的。

2.2 這一特性要求我們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用新近發生的事實說話,增強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

3,新聞傳播具有不間斷和無邊界的時空特性。

3..1.不間斷指的是傳播活動的連貫性和持續性。

3 .2 無邊界指的是新聞傳播沒有空間限制,只要需要,新聞可以傳向任何一個地區和角落。

功能

1.報道新聞,傳播信息。

2.反映輿情,引導輿論。

3.傳授知識,普及教育。

4.提供服務,文化娛樂。

5.刊播廣告,服務經濟。

性質地位和任務

1.性質:(1)表述: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黨、政府和人民三位一體的耳目喉舌。(2)理解:第一,用耳目喉舌來表述新聞事業的性質是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的一個傳統和特色。第二,這一性質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區別於其他社會條件下的新聞事業,區別於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其他事業的一個標誌。第三,這一性質體現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對黨負責和為人民服務的統一。第四,這一性質要求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及時、準確地為黨、政府和人民提供國內外的真實信息,及時、準確地宣傳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時、準確地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呼聲、要求。

2.地位:(1)表述: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黨的生命的一部分」。(2)理解:這一地位表明了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在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不可或缺。

3.任務:(1)表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2)理解:見教材

主要區別

新聞事業區別於一般新聞傳播活動,有以下特徵:

①有合法的新聞傳播機構;

②採用各種新聞傳播手段;

③擁有以傳播新聞為職業的專業人員;

④面向社會,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

標誌

就西方社會來講,十六到十八世紀是封建社會解體,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發展的時期,近代新聞事業伴隨着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興起而產生。近代新聞事業它的形成標誌有以下幾點:

1,出現了專業化的傳播機構和專業化的新聞從業人員。

2,形成了具有新聞需求的受眾群,有了新聞市場。

3,出現了非手工操作的傳播工具。

4,展開了規模比較大的和持續不斷的新聞傳播活動。

近代新聞事業的標誌就是傳播覆蓋空間大,規模大,實現了傳播方式是由原來的點到點,到近代新聞事業的點到面,就是由點到面的轉變。這是近代新聞事業和古代新聞事業在傳播模式上的區別,從點到點,到點到面,出現了一種深層次的進化和轉變。

關係

新聞事業和社會各系統的關係

1.社會是一個整體系統,新聞傳播業必定是整個社會大系統的一個子系統。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行為主體及其行為過程都出於此系統之中,都要受它的制約,各個子系統之間互相依存和制約。所以首先新聞事業受到社會大系統的控制。

2. 其次,新聞傳播業與其他社會子系統的相互依賴性,特別是新聞傳播業相對於政治系統、經濟系統具有被支配性。相互依賴性是社會各個子系統之間的基本關係,而相互依賴的內涵,就是相互支持和相互制約,即互相提供資源和互相索取資源。因此,在普遍意義上說,社會子系統之間都有相互控制的關係。然而,不同的社會子系統在整個社會大系統中的地位與作用並不是完全等同的,有些子系統的地位與作用更根本一些、更基礎一些、更重要一些,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常識。作為上層建築一個子系統的新聞傳播業,其性質、功能必然受制於經濟基礎的性質,即使從產業的角度將新聞傳播業看作經濟基礎的一部分,它的整體發展水平仍然要受制於社會整體的經濟基礎,作為意識形態的一個子系統,新聞傳播業更是受制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制度。因此,「從各系統之間的關係看,新聞事業又往往要受到政治、經濟系統的支配。新聞自由的發展必須和社會各系統的全面進步相同步。新聞自由的實現滯後於或超越於社會條件,都將會對社會發展產生嚴重的不良後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