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無用之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無用之用》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續筆》卷十二。

原文

莊子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又云:「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夫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則廁足而墊之致黃泉,所謂無用之為用也亦明矣。」此義本起於《老子》「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一章。《學記》:「鼓無當於五聲,五聲弗得不備;水無當於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其理一也。今夫飛者以翼為用,縶其足,則不能飛。走者以足為用,縛其手,則不能走。舉場較藝,所務者才也,而拙鈍者亦為之用。戰陳角勝,所先者勇也,而老怯者亦為之用。則有用、無用,若之何而可分別哉?故為國者,其勿以無用待天下之士,則善矣!

譯文

莊子說:「人們都知道有用的作用,卻沒有人知道無用的作用。」又說:「知道無用,然後才可以與你談論有用。土地不是不廣大啊,可是人所使用的地方只不過是立足之地而已。既然只有這一小塊立足之地有用,那麼,把此外無用的土地都挖掉,一直挖到黃泉,這時人所站立的這一小塊立足之地難道還有用處嗎?由此看來,所謂無用的用處也就很明顯了。」這種說法起源於《老子》一書中:「三十根輻條集中到一個車轂上,有了車轂中間的空洞,才有了車的作用。」《初學記》中說:「鼓聲雖然不在五聲(即宮、商、角、徵、羽)之列,但是如果沒有它,五聲就不完美;水色雖然不在五色(指青、黃、赤、白、黑)之列,可是如果沒有它,五色就難以明現。」其道理是一樣的。現在,那些會飛的動物是使用翅膀飛的,可是如果捆住它們的腿,它們就飛不起來。人們走路是用腳的,可是如果捆住雙手,他們就跑不快。在科場上比試技藝,所注重的是真才實學,而才智平常的人也有用處。在戰場上克敵制勝,需要的是勇力,而年老膽怯的人也有用處。如此,有用和無用,怎麼能一概而分呢?所以,治國的人如果能不以「無用」來看待天下的士人,事情就好辦了!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1]、王應麟的《困學紀聞》[2],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3]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容齋隨筆》[4]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無用之用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