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無障礙設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無障礙設計是一個科技名詞。

中華文明是一種獨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獨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中國由於其民族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與同化性而始終沒有間斷過的文化傳承,這使漢字成為世界上較少的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約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出現的甲骨文[2]被廣泛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一直發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歷史。

名詞解釋

無障礙設計這個概念名稱始見於1974年,是聯合國組織提出的設計新主張。無障礙設計強調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現代社會,一切有關人類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間環境以及各類建築設施、設備的規劃設計,都必須充分考慮具有不同程度生理傷殘缺陷者和正常活動能力衰退者(如殘疾人、老年人)的使用需求,配備能夠應答、滿足這些需求的服務功能與裝置,營造一個充滿愛與關懷、切實保障人類安全、方便、舒適的現代生活環境。

設計標誌

無障礙設計首先在都市建築、交通、公共環境設施設備以及指示系統中得以體現,例如步行道上為盲人鋪設的走道、觸覺指示地圖,為乘坐輪椅者專設的衛生間、公用電話、兼有視聽雙重操作嚮導的銀行自助存取款機等,進而擴展到工作、生活、娛樂中使用的各種器具。二十餘年來,這一設計主張從關愛人類弱勢群眾的視點出發,以更高層次的理想目標推動着設計的發展與進步,使人類創造的產品更趨於合理、親切、人性化。

設計目標

無障礙設計的理想目標是「無障礙」。基於對人類行為、意識與動作反應的細緻研究,致力於優化一切為人所用的物與環境的設計,在使用操作界面上清除那些讓使用者感到困惑、困難的「障礙」(barrier),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這就是無障礙設計的基本思想。

無障礙設計關注、重視殘疾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通用設計

無障礙設計與通用設計有相似之處,因為通用設計是為所有人所通用的設計,但無障礙設計所針對的重點是從殘疾人和老年人。但隨着無障礙設計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多的認識到它的局限,所以當今的無障礙設計正在向通用設計所靠攏。而因為無障礙設計在中國出現較晚,所以大多數人將無障礙設計等同於通用設計。

舉例

例如,看起來極為普通的容器,其中卻有着巧妙的「共用」設計:一組匹配使用的洗髮香波與護髮素,兩個相同的容器,僅只是在其中的一個添加了一排線形凸起的觸覺感知記號,就能使人一觸即知是香波還是護髮素。這個小小的設計,不僅消除了盲人使用的障礙,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也是一種令人感激的親切設計———洗髮的時候不用睜眼就能辨別。類似的設計還有立體聲耳機,用凸起和凹陷的珠點區分左右,既是外觀造型上精巧的裝飾,又是實現「共用」設計的「觸知覺信息」。

由此可見,在產品使用界面設計中對於知覺方式的選擇,是決定該產品能否實現「共用」的關鍵。因為人類具有諸多的感知「通道」,如視覺、聽覺、觸覺等等,而殘疾人所欠缺的僅只是其中的某個「通道」而已。因此,具有「多通道」知覺方式的產品就具有無障礙使用的優越性能。

相關知識

無障礙設施,是指為保障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的安全通行和使用便利,在建設項目中配套建設的服務設施。

概念區別

無障礙設施主要是建築物(包括公共建築、居住建築)和道路(包括道路、橋樑、人行道路、人行天橋、人行地道、公交站點、公共綠地)的相應設施。而無障礙環境概念,範圍就更大更廣。除建築物、道路無障礙,還包括交通工具無障礙、信息和交流無障礙(電視手語和字幕、盲人有聲讀物、音響信號、手機短信息、信息電話等等),以及人們對無障礙的思想認識和意識等。從建設部門來看,多指無障礙設施,從整個社會來說,多指無障礙環境。

建設意義

無障礙環境,是殘疾人走出家門、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條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婦女兒童和其它社會人員生活的重要措施。同時它也直接影響着我國的城市與國際形象。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體現,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對提高人的素質,培養全民公共道德意識,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等都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溫家寶總理曾指出:建設無障礙設施,是為殘疾人、老年人和其它社會成員提供方便的重要措施,是現代城市建設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把它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民心工程""文明工程"列入議事日程,切實抓出成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