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時之表現(李金髮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作品原文

一風與雨在海洋里,野鹿死在我心裡。

看,秋夢展翼去了,空存這委靡之魂。

二我追尋拋棄之意欲,我傷感變色之櫻唇。

呵,陰黑之草地里,明月收拾我們之沈靜。

三在愛情之故宮,我們之Noces倒病了,取殘棄之短燭來,黃昏太瀰漫田野。

四我此刻需要什 ?

如畏陽光曝死!

去,園門已開了柵,游蜂穿翼鞋來了。

五我等候夢兒醒來,我等覺兒安睡,你眼淚在我瞳里,遂無力觀察往昔。

六你傍著雪兒思春,我在衰草里聽鳴蟬,我們的生命太枯萎,如牲口踐踏之稻田。

七我唱無韻的民歌,但我心兒打著拍,寄你的哀怨在我胸膛來,將得到療治的方法。

八在陰處的睡蓮,不明白日月的光耀,打槳到橫塘去,教他認識人間一點愛。

九我們之Souvenirs,在荒郊尋覓歸路。

作者簡介

中文名:李金髮

出生地:廣東梅州市梅縣

別名:李淑良

民族:漢族

主要成就:象徵詩派代表詩人之一

出生日期:1900

逝世日期:1976

國籍:中國

代表作品:《微雨》,《食客與凶年》,《為幸福而歌》

信仰:象徵詩派代表詩人

李金髮(1900.11.21—1976.12.25)原名李淑良,筆名金髮,廣東梅縣人。是中國早期象徵詩派的代表作,為中國新詩藝術的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1]

據他在《我名字的來源》一文中說『1922年在法國患病,老是夢見一位白衣金髮的女神領他遨遊太空,他覺得自己沒有病死,於是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李金髮。[2]

李金髮早年就讀於香港聖約瑟中學,後至上海入南洋中學留法預備班。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1921年就讀於第戎美術專門學校和巴黎帝國美術學校,在法國 象徵派詩歌特別是波德萊爾《惡之花》的影響下,開始創作格調怪異的詩歌,在中國新詩壇引起一陣騷動,被稱之為「詩怪」,成為我國第一個象徵主義詩人。

1925年初,他應上海美專校長劉海粟邀請,回國執教,同年加入文學研究會,並為《小說月報》、《新女性》撰稿。1927年秋,任中央大中秘書。1928年任杭州國立藝術院雕塑系主任。創辦《美育》雜誌;後赴廣州塑像,並在廣州美術學院工作,1936年任該校校長。

40年代後期,幾次出任外交官員,遠在國外,後移居美國紐約,直至去世。[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