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金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金髮(1900年11月21日-1976年12月25日)原名李淑良,又名李權興,筆名金髮,現代象徵主義詩人、雕塑家、藝術教育家和中華民國外交官。

客家人,出生在廣東省梅縣,早年就讀於梅州中學,1919年去法國留學,1921年就讀於第戎美術專門學校和巴黎帝國美術學校,學習雕塑和油畫。1920年受法國象徵主義,特別是詩人波德萊爾的《惡之花》影響,開始創作新詩。早期詩作開了中國象徵主義新詩的先河。

1925年應劉海粟邀請回國。先後在上海美專、杭州國立藝術院、中山大學教授美術。1927進入武漢國民政府任外交部秘書。1928-1937年主編《美育雜誌》。1928-1932年在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教雕刻。1932-1934年,應施蟄存之邀在上海《現代》雜誌上發表了十首詩,成為「現代派」詩人之一(同時期的代表人物還有戴望舒等)。1936年任廣州市立美術學校校長。

1938年因抗日戰爭全家逃難至越南,就職於中華民國設在海防市的戰時物資運輸處。1940年回到廣東。1941年和詩人盧森創辦了抗日文藝月刊《文壇》。1941年8月開始再次在中華民國外交部任職。1945年任中華民國駐伊朗大使館一等秘書,代理館務。1946-1950年任駐伊拉克公使。

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後,他不願被政府召回臺北,而是於1951年攜全家移居美國。先後辦農場養雞、經營商業和製作雕像,還寫有回憶性散文。1976年在紐約長島心臟病去世,葬於長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