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是1954年原昆明工學院建校時最早成立的教學部門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1925年成立的雲南省立東陸大學的採礦冶金系。經過60多年發展,現擁有完整的地礦學科體系,集地質、採礦、選礦、測繪地理信息為一體,設資源勘查工程、地質工程、礦物加工工程、採礦工程、測繪工程[1]、地理信息科學、土地資源管理7個本科專業;擁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能源與環境工程1個工程博士點,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礦業工程2個博士後流動站,25個碩士點,3個省級重點學科;學院擁有一支學術水平高、教學科研實力雄厚、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176人,其中專職教師152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04人,教授35人,副教授72人,博導29人(2名兼職院士),碩導139人。

師資隊伍

學院有教職工176人,其中專職教師152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04人,教授35人,副教授72人,博導29人(2名兼職院士),碩導139人。

辦學成就

學院擁有的各類用房總面積現已達10320平方米,其中教師、研究生工作用房占22%,每位教師和幾乎所有高年級的研究生都能有一個固定的工作學習場地。科研實驗用房占65%,有各專業實驗室38個,科研試驗儀器設備資產總值近一千四百萬元,其中新近投資250餘萬元建成的微量元素檢測分析室,和投資70餘萬元建成的礦物晶體偏光顯微觀測互動試驗室,在國內高校中處於領先地位。另外,學院還投資近240萬元,建成了全國高校礦物加工專業唯一具有日處理量3-10噸規模的,可浮選、重選、磁選、控溫攪拌連續浸出的中試車間,具備了承擔有色金屬黑色金屬選礦,化工礦產加工,稀貴金屬提取等方面多流程結構、多方法聯合的中試和半工業性試驗的能力。而學院的地學博物館則是全校的一大亮點,擁有絕世古生物標本、珍貴的世界岩礦標本一萬多件,在國內的高校中難得一見,1998年被認定為中國地質學會和雲南省科協的「科普教育基地」,除滿足教學需求外,僅2004—2006三年期間就接待了國內外各方面的參觀者9800餘人。

據近三年的數據統計,學院在校的各類國家計劃全日制學生在兩千人左右,其中本科生約占74%,碩士生約占19%,博士生約占7%,平均每年為國家培養本科生380餘人,碩士研究生200人,工程碩士30人,工學博士20人。據粗略統計,學院各專業至今已累計為社會培養了各層次人才近二萬餘人。

學院的這支師資隊伍,是一個結構合理、優勢突出、專業特色顯著的學科群體,在國土資源規劃與開發、礦產技術經濟、綜合信息成礦預測、水工環生(水文、工程、環境、生態旅遊)地質、新興礦物材料和非傳統資源開發利用、礦山環境地質綜合治理、城市環境地質治理、地質災害防治、地震工程地質力學、地形變形監測分析和預報、工程測量的應用、大氣折射理論與在空間測量技術中應用的研究、基於GIS[2]的國土資源信息數字化工程理論、土地資源信息數字化、採礦理論及應用、岩石力學和岩體工程穩定性、工程爆破、工礦企業通風除塵與安全技術、礦物化學開採、系統工程與礦業人工智能、選礦設備和工藝、粉碎理論、浮選表面化學及浮選理論、磁電選礦與磁性材料、黃金提取、選礦自動化等方面,已形成了頗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據不完全統計,建校以來學院的各專業共承擔各類科研課題1000餘項,總經費超過億元以上。學院的科研創收在學校一直名列前茅,2001~2005年度,每年都有一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研究項目類型包括國家科技攻關項目20餘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餘項,國際合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200餘項,以及承擔企業科研項目400餘項。在這些項目中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有200餘項,國家專利30餘項。在著書立作方面,公開出版專著和主編教材40餘本,參編各類教材和學術著作3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超過2000餘篇。

視頻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 相關視頻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宣傳片1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