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的主要劇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崑曲的主要劇目 |
崑曲的主要劇目崑曲中的許多劇本,如《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戲曲文學中的不朽之作。崑曲曲文秉承了唐詩、宋詞、元曲的文學傳統,曲牌則有許多與宋詞元曲相同。下面了解一下崑曲有哪些劇目。[1]
崑曲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上演劇目。其中有影響而又經常演出的劇目如:王世貞的《鳴鳳記》,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沈璟的《義俠記》等。高濂的《玉簪記》,李漁的《風箏誤》,朱素臣的《十五貫》,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長生殿》,另外還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戲,如《遊園驚夢》《陽關》《三醉》《秋江》《思凡》《斷橋》等。
巴黎中國戲曲節於11月16日至22日在法國巴黎塞納河畔的蒙浮劇場舉行,共有來自福建京劇院的《四郎探母》、河南豫劇團的《清風亭》、江西南昌大學贛劇研究中心的《竇娥冤》、山東呂劇團的《牆頭記》、蘇州崑劇團的《浮生三夢》、香港京劇團的《牡丹亭》和浙江崑劇團的《公孫子都》等多劇種、多題材的演出劇目參與角逐。最終,浙江崑劇團的《公孫子都》捧得最高獎項「塞納大獎」。
《公孫子都》是繼《十五貫》以後,浙江崑劇團又一大手筆之作。此劇因榮獲2006—2007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第一名和文化部第十二屆「文華大獎」,而拿到了150萬元高額獎金,這是迄今為止浙江對優秀劇目的最高獎勵。《公孫子都》是根據明代馮夢龍小說《東周列國志》改編而成的歷史故事劇。該劇故事獨特,引人入勝,通過對公孫子都不擇手段、陰謀殺人直至走向毀滅的心理描繪,揭示了一念之差可成英雄,一念之差將成罪人的人生感悟,並對公孫子都這一人物所具有的人類共有的劣根性——嫉妒進行了展示和批評,具有較強的哲理性、警世性。
其創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主題思想深刻,開拓了崑曲在正劇上的表現力。崑曲傳統劇目中為觀眾所熟知的多為愛情劇,《公孫子都》則是一部心理戲,講述了春秋時期鄭國討伐許國一戰中,副帥公孫子都爭功心切,用暗箭射死主帥穎考叔後終日驚惶、最後身亡的故事。其以傳統劇目《伐子都》為底本,跳出古人"善惡相報"的狹義是非觀,着意寫子都暗箭射人後的惶恐不安--"避過法誅卻難避心誅",以此鞭撻人類共有的心毒--嫉妒。主創人員表示:"雖然故事發生在東周列國時期,但嫉妒是人類的'原罪',這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以引起現代觀眾的共鳴。"
二、表演上恢復崑曲的"武戲"傳統,是現代崑曲"陽剛戲"的代表作。崑劇的武戲啟蒙了京劇的武戲,但近代後,崑劇格局逐漸縮小變為"小生、小旦、小花臉"的"三小戲"。"《公孫子都》的突出亮點是創編了一部多年來崑劇極為少見的整本武戲。"戲曲評論家劉厚生說。扮演公孫子都的是浙江崑劇團團長、"梅花獎"得主林為林,以長靠、短打武生戲見長,有"江南一條腿"之稱。該劇結尾處,穿着厚底靴的公孫子都從高處反躍前撲而下,常引得滿堂喝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