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星際紅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星際紅化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1],是有着鮮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濃郁的文化意蘊、獨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結。漢字之美[2],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詞解釋

星際紅化的定義:星光通過星際空間而變紅的現象。雖然在十九世紀已有人認識到星際消光現象的存在﹐但一般認為﹐除了有暗星雲的天區外﹐星際空間幾乎是完全透明的。1930年瑞士天文學家特朗普勒經過研究﹐首次證明星際消光現象的存在。星際空間存在大量消光物質﹐它們在銀道面附近濃度最高﹐隨著銀緯的增高而逐漸稀少。它們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硅酸鹽﹑碳化硅等塵粒的混合。

它們對於星光的散射與波長有關﹕對長波散射小﹐從地球上看﹐遠處的恆星由於選擇散射﹐顏色會比沒有散射時紅﹐這稱為星際紅化。如果用星等表示消光量A ﹐則消光對波長的關係在λ3000~10000埃範圍內﹐可以近似表示為兩段直線 (這兩段直線約在λ4355埃處相交)﹐即近似地與 1/λ成比例。

在測光系統中﹐存在關係﹕ A =3.3×(A -A )和(A -A )/(A -A )=0.75+0.05(A -A )≒0.80﹐星際消光的規律在大部分天區基本上一樣﹐但有些天區﹐例如天鵝座天區﹑獵戶座天區以及一些濃密的暗雲區﹐就與正常規律有所不同。這種現象可用存在不同大小﹑不同比例的各種星際塵埃的混合來解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