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關石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昭關石塔又名西津渡石塔,位於中國江蘇省鎮江市西部雲台山上的西津渡古街入口最高處,是一座喇嘛塔式的過街石塔,建於元末明初。下面便是長江上的千年古渡,緊貼觀音洞(古代渡船者候船時拜佛燒香處)和救生會遺址。昭關石塔也是江蘇現在僅存的三座喇嘛塔之一,也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惟一一座保存完好的過街石塔。
2006年5月25日,昭關石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這也是鎮江市區繼焦山碑林、鎮江英國領事館舊址之後的第三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據佛經解釋,人從塔下經過便是禮佛,這也是元朝人建造昭關古塔的原因。
昭關石塔由劉高始建於元至元年間,於元至大四年(1311)竣工。明萬曆十年(1582年)由鎮江知府王事聖等人重修,因為其東西兩面的門洞額石上刻有「昭關」二字,所以被稱為昭關石塔。有傳言稱它於三國時期孫劉聯姻時所建,也稱「石瓶」,但事實並非如此。
1980年,人們重修了昭關古塔。2000年年末,人們再度重修了石塔,工期為80天左右,於同年12月20日竣工。2001年,石塔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歷史文化遺產優秀保護獎。2006年5月25日,昭關石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也是鎮江市區繼焦山碑林、鎮江英國領事館舊址之後的第三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0年,人們在石塔的塔心室里發現了兩個曼荼羅。兩個曼荼羅共有九個黃財神菩薩和九個觀音,九個黃財神菩薩的手中還抓有九隻吐寶鼠。這兩個曼茶羅現為中國國家一級文物。
建築架構
昭關石塔的塔身偏圓,呈瓶狀,主要由青石建成,分為塔座、塔身、塔頸、十三天、塔頂五部分全塔東西長3.80米,南北寬3.20米。南北兩面以磚砌塞,東西兩面可通行人。四根石柱支撐着方形青石蓋板。支柱與蓋板間的縱橫方向還有青石製成的八對雀替並縮短了青石板的跨度。
石塔下部的塔座由兩個相同的須彌座疊成,橫跨在狹窄的古老街道上,周圍都是古江南風的雙層磚木結構小樓,行人可以從下方通過。上面有「昭關」以及「同登覺路,共渡慈航」等題刻。上部塔身為扁鼓形,高4.69米,上有十三圈帶形浮雕,象徵十三層天,此處還刻有佛八寶的法輪紋飾和圓形仰蓮小座,塔頂呈瓶狀。
石塔還用梵文刻有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四個石柱的內側均刻有「南無大方佛華嚴經」八個字;兩側的邊款分別刻有「法輪常轉」、「河清海晏」、「佛日增輝」、「天下太平」等字;東西兩個石柱的外側刻有「當願眾生、受天人供」八個字。東西門洞左右兩方的邊款還刻有修塔時的鎮江知府、知事、同知、通判、推官、經歷和丹徒知縣、縣丞、主薄、典史等人的姓名;背面則刻有「萬曆十年壬午十月重修」的募緣僧名等。《中國文物報》曾經這樣評價道:
「 石柱、雲台、塔身的各種雕飾和刻紋,生動精妙,實為石刻藝術之精品[2]。 」
視頻
昭關石塔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六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名單通知 ,文博在線
- ↑ 鎮江昭關石塔 ,欣欣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