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昭君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昭君墓是中國西漢王昭君的陵墓,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區南郊大黑河南岸,209國道9公里。因為傳說中周圍的草木一到秋天就會凋零,唯有昭君墓上草木常青,所以又叫「青冢」。「青冢擁黛」被譽為呼和浩特八景[1]之一。

昭君墓高33米,占地20餘畝,是人工夯築的大土堆。第二層平台及墓頂各建有一亭。

墓前立有王昭君和呼韓邪單于並馬而行的青銅塑像,和1963年10月中共元老董必武來此賦詩的詩碑。墓園內有文物陳列室和休息室,後院環繞陵墓陳列清代以來有關昭君墓的碑刻。

昭君墓最早的記載見於唐代杜佑的《通典》。

現在這裡是「呼和浩特市昭君博物館」所在地。

歷代詩作中的昭君墓

  • 唐代杜甫:「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 宋代王安石《明妃曲》:「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 清代耆英:「憶昔出宮闈,志在不負主。揮手去遐荒,非死無以處。曲彈馬上調,肚腸向誰吐!聲淚動天地,名獨垂千古。邊草伴芳魂,紅顏與朽骨。何使若有神,一杯萬世睹。王嬙有青冢,炎劉無寸土!要知作詩人,還應處其苦。」
  • 民國李廷玉:「奇策安邊付女流,琵琶一曲自千秋。寒凝青冢煙猶慘,聲咽長河水帶愁。忍辱豈為胡地妾,論功羞死漢關侯。炎劉一盡單于沒,剩有昭君土一抔!」
  • 現代董必武提昭君墓詩:「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2]

修繕保護

解放後,市人民政府對昭君墳進行了多次修繕。1964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把昭君墳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的昭君墳,已成為一座規模宏大的陵園,南北長300米,東西寬162米,墓高33米,占地約73畝。走到墓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3.95米,重5噸的呼韓邪單于與王昭君閼氏並轡而行的大型銅鑄雕像。再往北行,朝陽聳立着一塊高大石碑,石碑上用漢蒙兩種文字鐫刻着已故國家副主席董必武的詩作《謁昭君墓》:「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石碑後方兩側,七塊各代石碑歷歷在目。墓前有相連的兩層平台。拾級而上至墓頂,有六角攢尖蘭亭一處。墓前院內,歷史文物陳列廳分列東西,陳列廳內,有漢白玉昭君雕像一座,娥眉秀髮,衣袂飄飄,目視遠方,栩栩如生。

視頻

昭君墓 相關視頻

呼和浩特市昭君墓
內蒙古呼和浩特昭君墓,寫了一段和親的歷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