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晉書·何曾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晉書·何曾傳出自於《晉書》,中國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齡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記載的歷史上起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下至東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晉。該書同時還以「載記」形式,記述了十六國政權的狀況。原有敘例、目錄各一卷,帝紀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後來敘例、目錄失傳,今存一百三十卷。 [1]

原文

何曾字穎考,陳國陽夏人也。少襲爵,好學博聞。魏明帝初為平原侯,曾為文學。及即位,累遷散騎侍郎、給事黃門侍郎。嘉平..中,為司隸校尉。撫軍校事尹模憑寵作威,奸利盈積,朝野畏憚,莫敢言者。曾奏劾之,朝廷稱焉。時曹爽專權,宣帝稱疾,曾亦謝病。爽誅,乃起視事。魏帝之廢也,曾預其謀焉。

時步兵校尉阮籍負才放誕,居喪無禮。曾面質籍於文帝座曰:「卿縱情背禮,敗俗之人,今忠賢執政,綜核名實,若卿之曹,不可長也。」因言於帝曰:「公方以孝治天下,而聽阮籍以重哀飲酒食肉於公座。宜擯四裔,無令污染華夏。」帝曰此子羸病若此君不能為吾忍邪曾重引據辭理甚切帝雖不從時人敬憚之。

正元。年中為鎮北將軍、假節。將之鎮,文帝使武帝、齊王攸辭送數十里。曾盛為賓主,備太牢..之饌。侍從吏驅,莫不醉飽。帝既出,又過其子劭。曾先敕劭曰:「客必過汝,汝當豫嚴。」劭不冠帶,停帝良久,曾深以譴劭。曾見崇重如此。

武帝踐阼..,拜太尉,進爵為公,食邑千八百戶。久之,以本官領司徒。進位太傅。曾以老年,屢乞遜位。曰「司徒所掌務煩,不可久勞耆艾..。其進太宰,侍中如故。朝會劍履乘輿上殿,如漢相國蕭何、田千秋、魏太傅鍾繇故事。」

曾性至孝,閨門整肅,自少及長,無聲樂嬖倖之好。年老之後,與妻相見,皆正衣冠,相待如賓。己南向,妻北面,再拜上酒,酬酢既畢便出。一歲如此者不過再三焉。然性奢豪,務在華侈。帷帳車服,窮極綺麗,廚膳滋味,過於王者。劉毅等數劾奏曾侈忲無度,帝以其重臣,一無所問。都官從事劉享嘗奏曾華侈,以銅鈎紱紖①車,瑩牛蹄角。後曾辟享為掾,或勸勿應。享謂至公之體,不以私憾,遂應辟。曾常因小事加享杖罰。其外寬內忌,亦此類也。司空賈充權擬人主,曾卑充而附之。及充與庾純因酒相競,曾議黨充而抑純,以此為正直所非。 咸寧..四年薨,時年八十。 (節選自《晉書•何曾傳》) 【注】①紖(zhèn):穿在牛鼻子上的備牽引的繩子。

譯文

何曾字穎考,陳國陽夏人。年少時繼承了爵位,喜好學習,見識廣博。起初魏明帝為平原候,何曾為文學(官名)。等到皇帝即位,何曾也多次升遷直至散騎侍郎、給事黃門侍郎。

嘉平年間,任司隸校尉。撫軍校事尹模憑藉寵信作威作福,非法獲利很多,朝廷內外畏懼他,無人敢言。何曾上奏彈劾他,朝廷稱讚這件事,當時曹爽專權,宣帝宣稱有病,何曾也稱病引退。曹爽被殺,他才出來任職治事。魏帝被廢黜,何曾參與了謀劃。

當時步兵校尉阮籍自負有才,(行為)放蕩怪誕,服喪時不守禮制。何曾在文帝面前當面質問阮籍說:「你放縱情感而違背禮制,是敗壞風俗之人,當今忠賢之臣執掌政權,綜合名實考察,像你這類人,不能長久。」又對文帝說:「您正在以孝治理天下,卻聽憑阮籍守喪期間在您座前飲酒吃肉。應該把他放逐到荒遠的邊疆,不讓他污染華夏。」文帝說:「此人如此瘦弱多病,你不能看在我的面子上容忍他嗎?」何曾又引經據典,言辭說理很是激切。文帝雖然沒有聽從(他的),當時的人卻敬畏忌憚他。

正元年間,(何曾)任鎮北將軍、假節。將要赴任,文帝讓武帝、齊王司馬攸送行數十里。何曾隆重地行賓主之禮,準備了牛、羊、豬等飯食。侍從隨行(等人)沒有不吃飽喝醉的。武帝離開後,又去拜訪何曾的兒子何劭。何曾事先訓誡何劭說:「客人一定會(順路去)拜訪你,你應當事先準備,端正儀容,以示嚴肅恭敬。」何劭不戴冠不束帶,讓武帝停留了很久,何曾嚴厲地責備了何劭。何曾就是這樣被器重。

武帝登上帝位後,任何曾為太尉,爵位進為公,食邑一千八百戶。過了很久,在本職之外又兼任司徒。後進位為太傅。何曾以年老為由,多次請求退職。詔書說:「司徒掌管的事務繁多,不能長久地使老人勞累。晉升他為太宰,侍中一職照舊。朝會時可佩劍、穿鞋、乘車上殿,如同漢相國蕭何、田千秋、魏太傅鍾繇一樣。」

何曾生性極孝,家門嚴肅莊重,從小到大沒有歌舞或寵幸婢妾的愛好。年老之後,與妻子相見,都端正衣冠,相待如賓。自己面向南,妻子面向北,拜兩拜進酒,敬酒應酬完畢就出去。一年中像這樣的情況不過兩三次。然而何曾性情奢侈,一定要豪華鋪張。帷帳車服,極其綺麗,酒肉飯食,超過王室。劉毅等人多次上奏彈劾何曾奢侈無度,皇帝因為他是重臣,一概不過問。都官從事劉享曾上書彈劾何曾奢華,用銅鈎和絲帶做牛鼻繩,裝飾牛的蹄角。後來何曾徵召劉享做屬官,有人勸劉享不要答應。劉享以為這完全是公事,不捲入私人怨恨,於是應召。何曾常因小事對劉享施以杖罰。所謂表面寬容而內心忌恨,就是這一類事。當時司空賈充權勢可與皇帝相比,何曾在賈充面前便低三下四,依附於他。等到賈充與庾純因飲酒發生爭執,何曾偏袒賈充而壓制庾純,因而被正直的人非議。 何曾於咸寧四年去世,享年八十歲。 [2]

作者簡介

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縣(今山東省淄博市)人。

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學家,隋朝涇陽令房彥謙之子。善詩能文,博覽經史。十八歲,舉進士出身,授羽騎尉、隰城縣尉。晉陽起兵後,投靠秦王李世民後,積極出謀劃策,典管書記,選拔人才,成為秦王府得力謀士之一。在隨李世民征戰時,凡王府書檄,駐馬即成,言簡意盡,不需起草。唐武德四年曾被招為「十八學士」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封房玄齡為梁國公。官任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司空等職,總領百司,掌政務達20年。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訂,監修國史,又曾與魏徵同修唐禮;調整政府機構,省並中央官員;善於用人,不求備取人,也不問貴賤,隨材授任;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同時負責國史館,先後監修成《高祖實錄》、《太宗實錄》、《晉書》。去世後,諡號「文昭」,後配享太宗廟廷。

武德九年(626年),謀劃「玄武門之變」,隨同杜如晦等五人居於首功。執政期間,房玄齡善於謀略,杜如晦處事果斷,並稱「房謀杜斷」,成為良相典範,累遷尚書左僕射、司空,受封梁國公,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贈太尉,諡號文昭,配享太宗廟廷,陪葬昭陵。[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