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晉書·周顗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晉書·周顗傳出自於《晉書》,中國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齡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記載的歷史上起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下至東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晉。該書同時還以「載記」形式,記述了十六國政權的狀況。原有敘例、目錄各一卷,帝紀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後來敘例、目錄失傳,今存一百三十卷。 [1]

原文

周顗字伯仁,少有重名,神采透徹。司徒掾賁嵩有清操見 ,嘆曰:「汝潁固多奇士!自頃雅道陵遲,今復見周伯仁,將振起舊風,清我邦族矣。」從弟穆亦有美譽,欲陵折顗,顗然弗與之校,於是人士益宗附之。弱冠,襲父爵武城侯。中興建,位至吏部尚書。頃之,以醉酒,復坐門生斫傷人。免官。太興初,更拜太子少傅,尚書如故。上疏讓曰:「臣退自循省,學不能一經,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難,未能守分;遂恭顯任,名位過量。」固辭不受,帝詔不許。

庾亮嘗謂顗曰:「諸人咸以君方樂廣。」對曰:「何乃刻畫無鹽,唐突西施也。」帝宴群公,酒酣,從容曰:「今日名臣共集,何如堯舜時邪?」顗因醉厲聲曰:「今雖同人主,何得複比聖世!」帝大怒,手詔付廷尉,將加戮,累日方赦之。後因酒過為有司所糾,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責。 顗寬裕友,弟嵩嘗酒謂顗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橫得重名!」以燃蠟燭投之。顗神色無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王導甚重之,顗嘗於導坐傲然嘯詠,導云:「卿欲希嵇、阮邪?」顗曰:「何敢近舍明公,遠希嵇、阮。」

及王敦構逆,溫嶠謂顗曰:「大將軍此舉似有所在,當無濫邪?」曰:「君少未更事。人主非堯舜,何能無失,人臣豈可舉兵脅主!共相推戴,未能數年,一旦如此,豈雲非亂乎!彼狼抗無上,其意寧有限邪!」既而王師敗績,顗奉詔詣敦,敦曰:「卿負我!」顗曰:「公戎車犯順,下官親率六軍,不能其事,使王旅奔敗,以此負公。」敦憚其辭正,不知所答。帝召顗,謂之曰:「近日大事,二宮無恙,諸人平安,大將軍故副所望邪?」顗曰:「二宮自如明詔,於臣等故未可知。」或勸其避敦,勸顗避敦,顗曰:「吾備位大臣,朝廷喪敗,寧可復草間求活,外投胡越邪!」俄而被收,經太廟,大言罵賊不絕,祈速殺敦,語未終,人以戟傷其口,血流至踵,顏色不變,容止自若,觀者皆為流涕。遂遇害,時年五十四。 (編自《晉書 列傳第三十九》)

譯文

周顗字伯仁,年少時就有威重的名聲,神采飛揚。司徒掾賁嵩有高尚的節操,見到周顗,讚嘆說:「汝潁本來就多奇特的士子啊!」自頃雅以來道德衰落,現今又見到周伯仁了,他將振起古風,清平我們的邦族了。」 周顗的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聲譽,想壓倒周顗,周顗態度和悅,不與他計較,於是人們更加尊崇依附周顗。二十歲的時候,周顗世襲了父親的爵位武城侯。中興建立,官位吏部尚書。不久,因為醉酒,又因為門生砍傷人而犯罪,被免除官職。太興初年,又授職太子少傅,依舊擔任尚書。周顗上疏辭讓說:「我退而省察自身,學問不能通一經,才智不足授予一官,知止知足的確很難,不能安守本分,於是忝列顯要的職位,名位超過氣量。」堅決推辭不接受。皇帝下詔不允許。

庾亮曾經對周顗說:「諸人都把您比擬為樂廣。」 周顗回答說:「怎能刻畫無鹽女,來唐突西施呢。」皇帝設宴款待群公,飲酒至酣暢時,舒緩地說道:「今天各位名臣共同集會,和堯舜時比怎麼樣呢?」周顗因醉酒厲聲說道:「現在雖然您同堯舜一樣是人主,但是怎麼能比得了堯舜時的盛世呢。!」皇帝大怒,親手寫詔交給廷尉,將要殺害他,關押了多天才赦放他。後來周顗因為醉酒的過失被官吏檢舉,皇帝諒解他的情況,也沒有對他貶斥責罰。

周顗待人寬容友愛。弟弟周嵩曾經醉酒後對周顗說:「您的才能不及我,怎能意外得到重名!」用燃燒的蠟燭投擲他。周顗神色沒有變化,徐徐說:「阿奴用火攻擊,本來就是下策罷了。」王導非常器重周顗。周顗曾經在王導的座位上傲然嘯詠,王導說:「您要想效仿嵇康、阮籍嗎?」周顗說:「怎敢就近舍您,就遠效仿嵇康、阮籍。」

等到王敦謀劃叛逆,溫嶠對周顗說:「大將軍的這種舉動似有所在,應當沒有失實吧?」周顗說:「您年少沒有經歷事情。人主不是堯舜,怎能沒有過失,臣子怎可舉兵威脅主上!共同推重擁戴,不能數年,一旦像這樣,怎能說不是叛亂呢!」王敦傲慢沒有主上,他的意願怎能有滿足呢!」不久王敦的軍隊敗了,周顗奉詔書到王敦那裡去,王敦說:「你辜負了我!」周顗說:「您兵車冒犯和順,我親率六軍,不能不做事情,讓天子的軍隊打敗仗,因為這辜負了您。」王敦忌憚他的言辭正當,不知如何回答。皇帝召見周顗,對他說:「近日發生的大事,宮內宮外都沒有受害,諸人都平安,大將軍還符合眾人所望嗎?」周顗說:「宮內宮外自然如英明的詔示,對於臣子等還是沒有什麼可知道的。」有人勸周顗躲避王敦,周顗說:「我位列大臣,朝廷風紀淪喪,怎可再到民間求生存,向外投靠胡越之族呢!」不久周顗被拘捕,經過太廟,大聲厲罵賊人不絕,請求快速誅殺王敦。話還未說完,看押的人用戟擊傷了他的嘴,血流到腳,周顗臉色不變,舉止自若,觀看的人都為他流淚。於是遇害,時年五十四歲。 [2]

作者簡介

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縣(今山東省淄博市)人。

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學家,隋朝涇陽令房彥謙之子。善詩能文,博覽經史。十八歲,舉進士出身,授羽騎尉、隰城縣尉。晉陽起兵後,投靠秦王李世民後,積極出謀劃策,典管書記,選拔人才,成為秦王府得力謀士之一。在隨李世民征戰時,凡王府書檄,駐馬即成,言簡意盡,不需起草。唐武德四年曾被招為「十八學士」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封房玄齡為梁國公。官任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司空等職,總領百司,掌政務達20年。參與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訂,監修國史,又曾與魏徵同修唐禮;調整政府機構,省並中央官員;善於用人,不求備取人,也不問貴賤,隨材授任;恪守職責,不自居功。同時負責國史館,先後監修成《高祖實錄》、《太宗實錄》、《晉書》。去世後,諡號「文昭」,後配享太宗廟廷。

武德九年(626年),謀劃「玄武門之變」,隨同杜如晦等五人居於首功。執政期間,房玄齡善於謀略,杜如晦處事果斷,並稱「房謀杜斷」,成為良相典範,累遷尚書左僕射、司空,受封梁國公,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贈太尉,諡號文昭,配享太宗廟廷,陪葬昭陵。[3]

參考資料